APP下载

家庭教育须以无为心态顺势而为

2022-03-26张少云

求学·文科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顺势本心心态

张少云

古语有言“不争之争,是为深争”,是成长的大智慧,是韬光养晦后的厚积薄发,不争之争的“不争”是放下一切虚假的外在表象,争的是本质,争的是明天,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深争”,赢在明天而不是当下。而当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的痛苦是争当下,一次考试就让家长焦虑,一次考试就让孩子一蹶不振。不久前,一位家长给笔者打电话说,他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排名掉了很多,他就紧急叫孩子回家,劈头盖脸地批评。之后孩子经常头痛,感觉什么都记不住了,开始进入一个扭曲的学习、生活状态。

这个案例其实正是“争当下”造成的成长错乱让孩子迷失自我,出现认知偏差的情况。“争当下”让我们追求完美、提升自己的焦虑心态充满大脑,不能清静无为地面对自己、面对学习、面对工作,进而丧失自我,成为一個强迫自己“争当下”的影子。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是顺势而为的无为本心,在这种淡泊功利、不刻意的状态中去做自己本心之事,会做得更好更多,做事才可有成就。但当下人们做事前总是想到果,心里已有杂质,所以很难把自己潜质真正发挥出来。

对于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应该保持这种无为胜有为的心态,全力而为做好当下,拼出自己的精神,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就好,没有必要因一时的成就沾沾自喜,也没有必要为一时的失败而懊恼,因为你一直在努力,努力只要是出于本心,就没有必要过分在意今天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去享受经历中感悟,真正成功的人是为自己梦想永不放弃的无为而为。

老子所说的“顺其自然”,用在教育上就是顺应人的成长规律,尊重每一个人的天赋和自由用在家庭教育上就是不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并且找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然后再顺应他们的个性,让孩子真正在快乐的本源之心下去活出自己的精彩。

“无为”是讲用“无为”的态度去“有为”。“无为”不是消极的,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当下教育,正需要“无为”之精神,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其成长轨迹,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成长需要有“无为”的心态,放下一切心灵杂质,让自己沉下心来去思考和面对当前的事,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做好,不被结果所羁绊,不被成绩束缚自己。学习本就是一个纯净无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人了解这个世界认知自我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意义是筑堤的作用,陪伴成长是一个放手的过程,不是约束和给予,而一些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掺杂一些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的灵魂不再只是自己的,而成长必然伴随着觉醒,当他们的灵魂觉醒时,发现自己的世界里有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灵魂,就会产生抗争,这就是我们说的青春叛逆。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有一种“无为”的心态,少一分焦虑,少一分纠结,让孩子真正保持一种“无为”的心态去成长,这就是真正的释放天性。

高中阶段一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大部分都与家庭教育中的“掺沙子”有关,让孩子失去了最纯净的心态,一个没有纯净心态的人必然会走得很艰难,孩子和家长的眼睛里只有成绩只有攀比,也就不能真正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所以笔者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逐步完成筑堤的过程,其他的只需以“无为”的心态去陪伴,特别当下正是高三孩子备考的关键时期,更应给孩子创造一个“无为”的环境,让他们真正放手一搏,“无为”不是放弃,是以纯净的心态更加全力以赴地拼一次拼一把,只为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博一场只为活出自己的精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应遵循一个“道”,那就是顺势而为,家庭教育的顺势而为是当孩子出现疲倦时给孩子一股清风,当孩子退缩时给孩子一缕阳光,告诉孩子青春是一个美丽并伴随痛苦的成长过程,就像蝴蝶因为有蜕一层皮的经历才从一个蛹子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磨难,经历磨难是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它能磨砺人、锻炼人,使人更加的坚韧和自信。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每个家长对教育也有自己的见解。日本知名导演北野武似乎不知怎么处理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他讨厌亲子和睦的状态,认为做父亲就应该拿出威严,就应该板着脸,让孩子看到你就觉得害怕。针对欺凌,他说:“最近总是听到小孩子被欺负、被排斥、被孤立,然后自杀了的事情。我们先不说被欺负、被排斥、被孤立后该怎么办,我觉得最近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也就是说,孩子们觉得自己是某个集体里的一员,这事要比生死来得更为重要。而大人们也从来不会教育他们意识到一个人即使没有朋友也照样活得下去。”

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孩子,李玫瑾教授则提倡“棍棒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不能只给予爱,还要让孩子懂得敬和畏,当孩子触碰了底线,父母就要对孩子进行严惩,让他长一次记性,知道害怕和畏惧,这才是最好的保护孩子的方式。尊敬是建立在畏惧之上的,孩子若不怕你,是不会尊敬你的。

而心理学家武志红曾在《奇葩大会》上以伤害、听话、溺爱等关键词对原生家庭进行批判,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共鸣。

笔者列举以上这些关于家庭教育的说法不是提倡也不是批判,每个人对教育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些东西听似很有道理,但是不适用于每一个家庭,因为人本就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不可能是别人的复制品。所以家庭教育必须是家长依据自己家庭的特性及孩子的特性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孩子成长的底线就好,至于别的更多的还是顺势而为的无为而治,更没有必要去复制一些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时代变化很快,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特定的成功人士,比如战争年代创造了将军,新世纪创造了地产大鳄。时代的机遇不同,人的潜能不同,成功一方面需要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机遇,人生成功的定义本就是由自己本心而定,不是别人给的,所以家长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比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更重要。

猜你喜欢

顺势本心心态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顺势而下”破解程序框图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做谦逊的人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还是“看掐架”心态
创业即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