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公安人口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2022-03-26陆金梅
摘要:课程思政通过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课程反馈、课程评价等将知识储备、能力培养和价值素质辩证统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本研究通过梳理“三全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的内涵和逻辑,结合《公安人口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焦点、突破点进行探讨,形成课程思政建设范式。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焦点;突破点
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将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确定思想价值引领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新格局。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从课程设置、教材修订、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完善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有机统一。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本文结合相关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等相关政策,遵循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主体、环境、过程等方面要求,结合《公安人口管理》课程特点进行论述。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这个平台融合思想价值、职业素养、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四位一体。近年来学术界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从课程育人的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载体、目标、范围、主体、过程,紧密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通过课堂平台,将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内容相统一,高校党委、教师、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等各司其职,协同创新,创造各种教学条件、环境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从思政育人的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意识、思维的培树。紧密围绕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形成制度意识素养。例如新时代警察思政教育主要从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四个主要方面开展思政教育过程。培养对党忠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提升科学的法治观念、深厚的法律素养和正确的法律意识;坚持做到令行禁止、服务人民、秉公执法、廉洁自律、履职尽责的纪律要求;勇于担当遏制违法犯罪、维护公共治安、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等历史使命,形成系统化的思政体系。从课程思政内生机制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主体的 “反思与交流”“创新与实践”“体验与直观”三个环节。思想的产生始终都必须与交流联系在一起,而思想的过程又是对目前材料的更新组合过程,即产生新思想的过程。课程思政过程是师生交流、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一个过程。创新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需要实践检验与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内生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切身体会不断地反思改进,形成新的创新过程。
二、《公安人口管理》课程思想建设的焦点
基于“三全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的内涵,本文以治安学专业核心课程《公安人口管理》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焦点。紧密围绕本校“德才兼备,忠勇铸魂”校训,坚持本校“研、教、学、练、战、思”嵌入式教学理念,融合“制度认同”“家国情怀”等课程思政元素,本课程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思政价值。
(一)回归“立德树人,过程育人”教育本质
《公安人口管理》课程涉及我国人口基础数据采集、管理与服务,人口调查与统计、特殊人群管理与服务,境外居留人员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是坚持“以人为本”课程思政的理论前沿阵地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课程实践高地。本研究结合公安人口管理特征与内在要求,坚持 “立德树人”教育本质,将课程“树人、为人、管人、化人”四位一體,强调公安人口管理过程即是师生培育与人为善,服务他人,感化他人能力过程;强调《公安人口管理》课程教学即是过程育人、制度管人、自强立人、强师化人的“树人过程”,全面推进“德才兼修、明法笃行、知行合一”卓越治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凸显“对党忠诚,服务人民”价值塑造
一是遵循知识逻辑。结合人口管理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人群分类分级管理以及人口管理不同应用场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挖掘科学的思政元素。二是遵循历史逻辑。根据公安人口管理主客体的特殊性,挖掘学科方面灵魂人物、英雄模范、最美基层民警等,结合户籍制度变迁历程、逻辑分析、路径选择等,学史增信,学史明德,强化“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意识素。三是遵循实践逻辑,以十九大精神、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授旗仪式训词等核心指导思想与公安法治化、现代化建设为基础,重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并通过有系统性、建设性、创新性的教学设计,将这一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是坚持民本导向,创新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安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构建“三全育人”范式
公安人口管理涉及公安学、社会学、社区矫正、行政管理等多学科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课程知识体系。在认识方面,系统掌握公安人口管理前沿理论与相关法律规范,明确管理范围、职责任务、管理方法。在实战能力方面,系统掌握人口信息采集与管理、特殊人群分级分类管理等方面的法律、程序、实施、科技创新、模式创新能力。在职业素养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课程思政为核心,树立“制度认同”与“家国”情怀,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构建人口管理中共建、共治的协同治理理念。在育人过程方面,强调校局、校企、部门、师生等多主体进行联动,通过线上线下,多部门合作等加强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效度和张力。
三、《公安人口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点
(一)寻根溯源,开展“学情”与“教情”调查,科学设计建设方案
一是全面调查了解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实践情况,对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政策、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系统掌握课程思政建设逻辑框架。结合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建党100周年党史教育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等相关政策,开展系统性、全面性学习,保障课程思政元素的正统性、整体性、层次性。二是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在公安人口管理方面的认识,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详细分析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建构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师生思政价值体系,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课程特色、思政元素内涵,通过遵循知识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思政建设逻辑,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设计课程思政融入环节,重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二)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系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三合三建”课程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范式。一是研创融合,校局共建。通过校局合作机制,校政合作,促进校局人才交流,保障学生实习、见习活动,推进教师基层学习,参与立法评估等科研、教研活动顺利开展,学习高等教育新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校局合作、部门合作开展重大研究项目,警学优势资源互补,教师通过深入基层实战部门调研,掌握一手资料,挖掘学科方面灵魂人物、英雄模范、最美基层民警等把握公安人口管理关键人、重大事项、核心技术攻关等所蕴含,并将专题研究的数据、案例、视频等相关资料分门别类归档入库,丰富《公安人口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典型案例资源库、法律法规资源库,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学生参与课后讨论积极性高,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通过校局合作,师生了解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新技术、新路径,夯实学生实训实验项目,形成“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的课程思政学习范式。二是专创融合,师生共建。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相关项目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式研思、提炼课程知识内容。学生参与人口管理与安全保障方面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公安人口管理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社会实践、研究式学习,撰写相关论文,全面提升研创能力。三是产创融合,校企共建。与企业共同研发人口业务管理系统,学生通过体验式系统实训学习,有效掌握人口信息管理相关技能。此外,通过结合教学与实战部门实践情况,重新编写含有课程思政元素的《公安人口管理》教材。“以研促警,以警促教”,进一步提高公安人才执法规范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业务感知能力。本课程通过集体备课、在线学习、问卷调查、专家指导等方式,结合课程思政、人口治理理论、办证和人口调查操作能力,公安人口管理“放管服”改革,不同人群分级分类治理能力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全面性、操作性思政元素挖掘。将户籍制度改革内容与国家制度认同,以人口管理放管服改革与“以人为本”理念相结合,以人口管理智能化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相结合。
(三)构建协同机制,打造育人共同体
一是组建优秀教学研究与实践团队。本课程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本课程通过思政教师+课程教师+行业教官+学生全员参与课程研发。二级学院党政联席,学院行政负责人负责课程思政警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基层党支部书记负责课程思政常态化学习、师生思政动态指导与监测,思政专业教师责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融合指导,课程组成立公安人口管理教学团队主要负责课程教学内容更新、教材修订、在线课程研发、系统升级等,课程教研室定时集体备课、听课,及时反馈、改进。同时,执行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和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通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教学改革立项等,激发一线青年教师科研、教研、研创能力,形成師资队伍常学常新、久久为功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部门协同、上下团结奋进,突出全员教育、全程参与、全面提升“三全育人”理念,实现学校、学院、教研室、一线教师、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课程研发与实践。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搭建“研、学、练、思、知、行”六位一体课程虚实平台,强调学生全程参与。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搭建“线上感知+见习预知+课堂认知+实训强知+项目研思+实战反思”六位一体课程警学研虚实平台,学生通过研、学、练、思、知、行六个学习模块系统性、递进式、创新性掌握公安人口管理理论知识,提升人口管理实战能力,形成与人沟通素养。学生通过网上服务平台感知性学习户政管理最新政策、新程序;通过基层派出所见习预知性学习相关人口管理内容;课堂教师讲授、实验室系统操作、小组讨论与分享、情境演练、BPL项目学习、参与式互动教学等,要求学生全方位投入课程思政建设;课后通过见习、参与老师科研、教研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强化三全育人能力,探讨性研思人口管理新要求、新路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警学研企协同参与的课程思政闭环。例如针对学生参与教师流动人管理方面科研项目等开展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将信息录入实验室信息平台,分析人口统计情况,不断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高效掌握人口信息采集和管理技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联合开发建立集线上、线下一体的理论深厚、案例丰富、类型多样的教学信息资源库,以指间可查、掌上可取的教育资源。
(四)完善评价机制,营造健康的教学生态
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强调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评价体系,要求课程结合公安职业教育要求、结合警营文化、警校警务化管理等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作为评价指标。二是强调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相统一,既要注重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方法接受能力,又要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构、实践能力,在见习、实训、课堂讨论等有利于思政内容内生发展的环节应该增加相应的分数、分值。二是健全综合评价,关注全面成长。坚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发展、教学成果、研究成果、社会服务有效统一。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议题研究、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等形成相应成果应该给适当赋分。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将学生评价、专家评价、督导评价、社会评价、自我评价相统一。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锻炼身体素质、修炼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五位一体应该体现过程价值,通过平时的技能操练培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通过考核学生平时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和职业习惯等,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学校教委会督导、学校督导员督导、部门领导督导、教研室督导、同事同行督导、思政教师督导、学生评价等七位一体评价体系,要求教师有合理的教学计划,丰富的实践资料,充实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集体备课、常态化理论学习、听课、比赛、教研活动等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雯亭.我国现代高校“ 课程思政”内涵新探[J].经济师2022(1):180.
[2] 鞠丽华.警察意识建构初探———警察院校学生课堂教学中警察意识的培养[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7(1):91-94.
作者简介:陆金梅,女,广西南宁人,壮族,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
基金项目:广西警察学院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项目编号:202106);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GXGZJG2021B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