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讨论
2022-03-26石东升张鹏韩平
石东升 张鹏 韩平
摘 要:“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是“十四五”期间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开拓性、系统性的工作。对全面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对建设高等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依然存在着专业实践程度不足、改革力度不够和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立我国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制度、形成组织结构完整、教学特色鲜明的联合培养模式,可以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对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现状分析,结合相关政策解读,对高校、企业、社会组织与政府在联合培养中的作用、任务及合作模式进行讨论,得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177-04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steadily expanding the scal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is a pioneering and systematic work to strengthe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 an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my country's engineering master's training still ha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sufficient reform, and imperfect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oint training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masters in my country and the formation of a joint training model with a complet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distinctiv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 train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joint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policy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tasks and cooperation modes of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government in joint training, and tries to find a professional master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Training mode.
Key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 school-enterprise alliance; training model
最近,有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于2022年不再招收学术型硕士的消息引起了巨大争议。复旦大学不是第一个正式宣布不再招收学术型硕士的高等院校,在此之前,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双一流”大学已停止招收某些学科的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心理咨询师、医生、教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所以,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方法还有最终获得的学位都有所差别。
国内的产业结构并不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在目前的资源和研究环境下,没有相应的条件,培养大量的科学家是完全不现实的。减少学术型硕士的比例,并增加专业硕士学位的比例才是大势所趋。
一、概述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1]。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必然要突破现有教育体制,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环节,关系到社会短缺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2]。
当下,研究生教育依旧存在着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问题,单纯运用学术学位的发展理念、培养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与质量并存,门类设置还不够丰富,设置机制较为呆板,一些门类进展较慢,培养规模仍需扩大,培养模式仍有待创新,教育质量有待提升[3]。多数高等院校存在着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并无明显差别、教学改革力度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二、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联合培养政策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中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专业实习是专业硕士培养计划中的必修环节,需要计入学分。各培训单位必须按照培训大纲规定的实习形式和实习时间,组织学生完成专业实习。
(二)国外研究现状
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针对专业实践的学位类型或培训计划,例如美国的工程硕士课程和欧洲的文凭工程师系统,并且大多数都具有明显的实践导向。关于此,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说:“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4]”美国研究生教育在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培养,经历了“教学-研究-服务”三个发展阶段。向三者并行不悖、各项职能日臻完善趋势发展[5]。这些研究表明,国外一直关注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欧洲经济共同体已将改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置于技术人才培养的中心,以提高与美国和其他亚洲竞争者的竞争力。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更加重视“双元制”的职业培训。学员与私营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每周两天参加指定企业的实践活动,改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管理体制,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落实和细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多学科协调合作,是国外职业教育融合政策的重要特征[6]。
(三)我国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1. 高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力度不足。目前,多数院校专业型硕士培养方式与学术型硕士并无明显差别,政策力度较小,多数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缺失现象,师资专业实践力量较为薄弱,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多数的讲解跟不上时代进程,多数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得不到学习和推广,多数停留在讲课本、讲PPT的程度。一部分实践安排也只是为了迎合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训,很多学生也没有按要求做到半年以上的实践和实训,多数只是应付了事。
2. 企业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没有合适的企业提供给学生较好的机会进行实习,企业重要主体地位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得不到利益回报,企业并未实现作为专业硕士联合培养的引导参与方。很多学校和企业虽然创建了很好的联合管理机制,但渐进式的制度设置有待优化。各个部门的职责往往重叠、不明确,以至于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在各个环节衔接不顺畅,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已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7]。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会影响校企联合培养的效率。高校内部部门与企业内部部门的资源配置与协调机制,自然会成为制约校企联合培养的重要原因[8]。目前,虽然有很多高校已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但并未开展实质性的工程应用人才培养。2014年以来,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评选工作,并于2014年8月和2015年12月分别遴选出了28个和37个示范性校企联合培养基地[9]。对于全国一百余家联合培养基地来说,在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发展的潜力。
3. 社会组织在联合培养中处于整体缺失状态。社会组织并没有起到在企业与高校间架起桥梁的作用,研究生联合培养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所以社会组织同样应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加强行业协调、指导、规范市场服务和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但是,实际上社会组织并未参与这些方面工作或是没有参加的机会。
4. 政府在统筹专业硕士培养进程中行动滞后、职能缺失。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保障联合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过程中各部门和机构的合法权益,推动专业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进程。但实际在很多方面政府并未担当应有的角色,尚未发挥统筹协调、引导激励的作用,在政策支持、培养基地建设以及相关研究项目投入等多方面都有待提高。
三、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讨论
(一)完善政策制度,提升联合培养质量
1.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能力的优势力量,鼓励“产、学、研”一体化。高校需要树立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高校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优势,不能将理论知识停留在教材、PPT上,不能将实验研究只停留在实验室、各大期刊上,不能将人才培养局限于发文章、获奖评优上,要将知识理论转化为专业实践,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工程应用,将人才培养的视野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在校企“双导师”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理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作用,在此良性循环下培育应用型科技人才。
2. 健全企业在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扩大实习、实训以及科研力量的投入,增加实习的岗位和机会,加快树立企业主体地位,建立工程硕士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发展实质性的联合培养工作,不可让其停留在计划书上。很多企业存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少,几乎没有专利和关键技术,一线员工技术水平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等困境。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优势,结合实际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开展专项科研活动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3. 社会组织作为独立于高校、企业和政府之外的民间组织,应发挥社会组织的搭接、沟通、协调、咨询、监督和管理等作用和职能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主体[10]。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公正性、独立性等特点,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我国研究生教育活动中,以此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从而真正构建现代化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1]。
4. 准确把握政府在联合培养中的地位,加强各项职能的参与,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以及各项法律法规,来保障各阶段项目合理有序地实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但在基地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企业动力不足、研究生实践安全风险、知识产权争议、运行经费不足等问题。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单纯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校企双方努力来建立合作密切、运行顺畅、高效长效的联合培养基地越来越困难,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联合培养基地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和激励各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合作。
(二)提升研究生培育品质
建立全日制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高等院校需要协同企业建立专业导师团队,从实习基地聘请高水平专家作为专业研究生的校外导师,形成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双导师联合指导、培育研究生。主要由校内导师指导,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科研研究、学习进修、论文答辩等方面的指导,将研究生培养成为适应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12]。
(三)建立“產、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产、学、研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为了提高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行业需求,站在行业发展的前端,具有更好的职业适应性并拥有较多的技能储备,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应该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与繁荣[13]。
各级政府宜推进校企联合共建项目的投入,在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便有相关的校企合作项目。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基于肠道菌群作用的益生乳酸菌精准筛选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14]。应加大此类校企共建项目的发展与实施,以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桥梁,发挥高校科研能力,结合企业资源,解决企业工程实际问题。
(四)各方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
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需求有更深入地了解,使企业可以专门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帮助企业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职位,同时促进就业。如今,大学的实习基地大多是企业,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发展,企业与大学之间进行切实有效合作的前提是两者形成双赢。大学需要继续推动研究生培训机制的改革,创新人才发展模式,利用企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大学人才的优势,推动校企联合创新。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企业解决更多技术难题,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使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15]。高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注重吸纳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16]。
四、结束语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机制,共建专门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提升其工程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全面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理论研究水平,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培养,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更好地参与到专业的实践中。以联合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纽带,为企业输送优质应用型硕士研究生,为高校创造更贴合实际的科研项目,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专业学位简介[EB/OL].(2009-12-04)[2021-5-30].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263317.shtml.
[2]郭成龙.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50):13-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学位〔2020〕20号)[EB/OL].(2009-03-19)[2021-5-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4]刘成禹,黄真萍,简文彬,等.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推行技能鉴定的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3):16-18.
[5]李仙飞.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经验[J].理工高教研究,2005(2):22-24.
[6]王羽菲,祁占勇.国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基本特点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0(23):21-28.
[7]刘平雷,赵倩.工程硕士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8):116-117.
[8]马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7):14-1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42号(教育类284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016〕第275号)[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xwb/201609/t201
60926_282284.html.
[10]文正邦,陆伟明.非政府组织视角下的社会中介组织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01,108-114.
[11]王战军,乔刚.社会组织参与研究生教育治理的贡献与挑战——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3):1-7.
[12]李瑞丽,路方平,王洪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4):73-74+77.
[13]付蕊,陈前进,王亮.智媒时代编辑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探讨[J].出版广角,2020(3):36-39.
[14]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内蒙古农业大学获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EB/OL].(2019-10-23)[2021-5-30].http://kjt.nmg.gov.cn/kjdt/kjzs/201910/t20191023_14118
38.html.
[15]姜新杰,张莉,石磊,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9(23):104-105+109.
[16]郑文轩,杨瑛,孟婷婷,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176-177.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工科院校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研究”(NG06045);内蒙古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运行模式研究”(YJG2020030)
作者简介:石东升(1971-),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型混凝土结构工程,环境低负荷结构材料,工训实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