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2022-03-26陈佩芝张敬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

陈佩芝 张敬义

【摘 要】美术学科有着独特的、个性的学科特质。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实践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学科的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在“不自知”中主动学习,在自信创造中爱上学习。

【关键词】任务前置 观察比较 融合教学 创意表达

美术学习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而是让他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获得美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借助美术手段或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实现自我情感表达以及与外界进行分享。所以,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对于中低段学生,相比绘画技能的教授,更需要注重學生的审美体验与想象思维的培养。

“仙人掌”属于创课,是从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奇特的热带植物》中生成的。其学习主题为“造型·表现”,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知识描绘植物的形态特征。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想象,笔者选定了常见的热带植物“仙人掌”为学习内容,设计了“仙人掌”一课。

一、任务前置,探究学习

学生学习潜能无限。美术课不仅是教授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大自然等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课前设置“思考单”,学习任务前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单”分为知识题(选择题)、技法题(画一画)和思考题(交流)。通过“思考单”鼓励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与同学探讨、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认识仙人掌,自主探讨关于仙人掌的知识,用心感受它,发现美、感受美,为课堂更好地创造美。

课堂交流,学生们的探究学习和自主认知让笔者十分惊喜,如仙人掌的刺是为了适应干旱地区生存由叶子进化而成的;有的仙人掌是可以吃的,在国外它属于蔬菜;在沙漠中仙人掌的根会扎得很深,以此吸收水分……学生们积极大胆地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分享交流中提升了表达能力,培养了行动力。交流分享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性的补充归纳,让探究在课堂上真实发生,让思维向课堂深处蔓延,让课堂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二、观察比较,了解造型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观察。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极其重要。观察首先表现为一种“看”,但这种“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特定目的的。仙人掌有1000多种,我们无法让学生逐一观察,但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最常见的三种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仙人柱、仙人球。

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仙人掌科植物,再比较其造型(茎、刺、花果)、色彩、生长位置的特点,并运用形状、线条对其进行表现。比如,仙人掌刺可以用什么形状、线条表现呢?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学习单刺、簇生刺的画法,抓住一类仙人掌的表现方法,更容易形成线条的表现能力,这样学生就大致掌握了仙人掌的表现手法。

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美术的基本造型要素,为他们的创意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仿造型、改变造型、突破造型的方式,使他们对仙人掌的造型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造型知识。

三、融入绘本,激发想象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黑格尔曾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儿童绘本作为新型教育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优秀的绘本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审美能力。

本节课挑选了绘本《仙人掌旅馆》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之所以选择此绘本:一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一株巨大的仙人掌。这株仙人掌从沙漠里的一粒小种子成长为15米高的“巨人”。它经历了严寒酷暑,忍受了暴雨烈日,不仅在恶劣的环境下绽放生命之花,还为无数的动物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之所——沙漠里受欢迎的仙人掌旅馆。二是此绘本属于科普绘本,不仅贴合三年级学情,还与上节课《我喜爱的邻居》知识点相联结。

本堂课采用了“美术+绘本”的融合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仙人掌旅馆》,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巨人”仙人掌的生长历程,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仙人掌生长在什么环境、有着怎样的特征、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一本《仙人掌旅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肆意畅想、解放天性,同时也加深了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于绘画表象当中,真正使学生爱学、想学、学好。

四、微课导入,明晰步骤

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整合的课堂。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中,既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拓展,又要保证学生的创作时间,那教师教授绘画方法的时间便非常紧张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想到了课程学者黄甫全的主张:“整合”的含义是综合、融合、集成而成为整体。是呀,为什么不可以整合呢?于是,笔者提前录制范作微视频,充分发挥过程性示范、典型性示范、问题性示范、递进性示范的作用。

微视频不仅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帮助他们自主学习。教师把微课视频推送到学生个人学习平板上,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供其反复观看,学生能够自主掌握学习进度,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此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笔者还赋予仙人掌“沙漠歌手”的角色,它像酵母一样催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热情。当学生对创作的内容有了兴趣、有了创作的欲望与冲动后,学生就能充分地发挥自己内在的潜能,创意作品也就涌现出来了。

五、作品欣赏,拓展思路

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锻炼观察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有创意的美术课,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接下来安排了欣赏教学环节:通过欣赏不同艺术类型的仙人掌主题作品,如丙烯画、水彩画、线描画以及创意儿童画,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不同形式的作品时,笔者会先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赏析点评,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以及原因,尊重及理解不同的审美标准,形成动态的课堂。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美术课重视对学生欣赏力培养意义重大,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因此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六、分享交流,创意表达

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分享交流是课堂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要通过作品分享交流,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阐述创意,并学会欣赏他人作品,为其点评,发掘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但作品的分享交流只局限于口头表达吗?显然不是的,文字也是语言之一。在创作过程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在画面中书写自己的创意说明,这种方式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在发言前梳理自己的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外,还可以让自信心欠缺、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先通过文字阐述自己的创意想法,以文字与外界进行对话,逐步提高自信心。

除了安排学生的分享交流环节,还可以借助平板,实现100%生生互评。那如何操作呢?教师通过“易课堂”发布互评任务后,学生可以使用个人学习平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拍照并上传平台,通过平台中的“交互评价”功能,对作品进行点评。由于学生相互不知道作品的作者,使得评价更为客观,提高了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而这样的创意评价方式新颖,使评价也成为作品创意的一部分。

杜威说过,如果我们用过去的方法,教育现在的学生,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未来。众所周知,美术学科有着独特的、个性的学科特质,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实践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学科的功能,教学内容不能就教材教教材,应当基于教学目标发掘课程背后的内涵,根据学情及现实因素,拓展校外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在“不自知”中主动学习,在自信创造中爱上学习。只有充满着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改变学习方式,呼唤主体觉醒,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才能和学生一起创造美。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
例谈未来教室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医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
中职基础英语与国际商务专业融合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美术融合教学模式下画树的情感创作与表现
试论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融合研究
如何有效实现民族体育融入现代中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