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集体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3-25王明春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关键词:集体主义命运共同体

高 聪,王明春(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这里的集体主义是指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主义、是代表整个国家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集体、是马克思所提倡的真实共同体(即真实集体)。 集体主义最初是作为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一部分进入大众视野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得到丰富和完善,继而被确立为引领我国社会各领域建设的基本原则。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保护人类共有家园提出的创新性举措,彰显出一个心系天下、勇于担责的大国风范。 本文将首先对集体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概念进行解读, 然后分别讨论生态集体主义价值观何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观基础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何以可以丰富拓展集体主义的时代意涵。最后,对如何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几点见解。

一、集体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概念

在讨论集体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和构建路径之前, 我们要先弄清楚两者的相关概念, 这样有利于我们形成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完整的认知。

(一)集体与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在贯彻集体主义原则时对集体应当如何理解?有些人因为对集体理解的不准确而质疑甚至是否定集体主义,因此,对关于什么是集体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事情。 集体,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一是集体包容的范围;二是集体所反映的性质。从集体所包容的范围来看,它既可以表现为作为国家、民族及社会等普遍的集体, 也可以表现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个别的集体。 从集体所反映的性质来看,我们需要掌握三种性质的集体,即虚幻的集体、真实的集体以及现实的集体,这样的界定是以集体在代表整体或社会利益的真假程度作为标准的。 虚幻的集体表现为既不能代表集体之中各个成员的利益,也不能代表整个集体的普遍利益。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的历史上各种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阶级利益集团, 无论这些阶级利益集团在口头上如何宣称自己代表的是全社会的利益, 但实质上他代表的只是一己私利;又如“文革”时的“四人帮”所代表的集体;再如现实生活中以某个或某几个领导、 某个或某几个团体面目出现的,不代表集体真正利益,却打着集体主义旗号徇私舞弊谋求某个人或某几个人、 某个或某几个小团体利益的集团。 真实的集体也称为理想的集体, 它是把社会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真实地统一于自身的一种人的“自由联合体”。这种人的“自由联合体” 是人们以相互联结的形式存在于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真实集体,也就是说,真实的集体只有到了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 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们来说, 真实的集体还属于一种尚未实现的、需要我们努力的、未来的理想目标。 那么我们今天所拥有的集体属于什么性质的集体呢?我们称之为现实的集体。相对于虚幻的集体,它是带有明显进步的集体,相对于真实的集体,它又是略显不足的集体。 这种集体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导致的社会财富相对不足, 因而还不能按照个人的意愿来满足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 在这样的集体中,个人与个人、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总是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不过, 任何理想的集体都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以往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就是真实的集体、理想的集体。

显然, 我们国家所推崇的是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真实的集体, 所主张的集体主义中集体的定位是中国人民生活的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集体, 是与中国人民相互依赖的真实集体。那么,对这一集体所主张和秉持的集体主义要作何理解呢?首先,它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的扩大意味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扩大和增加, 而集体中的个人利益的扩大也同样意味着集体利益的扩大和增加。其次,它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是由个人组成,个体的复杂性可能会造成个体与集体间的矛盾和冲突,矛盾可以化解、缓和,但是冲突就意味着要在集体和个人之间做出选择。集体主义强调以整体利益为重,个人应听从于整体。在必要时个人应为集体做出牺牲, 这里需要对必要和牺牲这两个词做出解释和说明。第一,这种必要是指为保全集体利益不得不牺牲个人利益的情况下,集体才会要求牺牲个人利益。第二,牺牲绝不是某集体、某组织或某国家对个人意志的强迫,它是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和自觉自愿基础上的。同时需要强调,牺牲不是无回报、无意义的社会行为。集体主义会对那些甘于奉献、 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进行必要的行为补偿,尽管那些无私奉献、敢于自我牺牲的人可以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 但对他们奉献的补偿可以对广大群众起到社会价值导向的作用, 会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最后,对个人正当利益的保护是集体主义的题中之义。个人是社会的组成要素之一,集体主义要充分发挥个人作用,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真正的充分实现, 个人在集体中才能获得个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显然,那种宣称集体主义是压制自由、束缚思想的行为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诽谤和污蔑。 事实上,正是集体主义为培养健全品行、创新意识提供了道义的保障。对于集体主义来说,只有个人的价值尊严得到实现, 集体才能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二)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共同体这个词, 有侧重自然维度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有侧重人类维度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还有侧重自然和人类关系维度的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等。那么,我们对共同体应该如何理解呢?首先,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是构建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所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对未来社会的预判,是尚未实现的、需要我们继续奋斗的理想社会和远大目标。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三大社会形态: 一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自然共同体; 二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商品货币共同体; 三是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当然,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二种社会形态。 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人表现出征服自然,进而逐渐异化以及丧失主体性的特征, 人和自然也还没有完全处于一种理想的状态。 资本主义社会所展现的是一个虚假共同体社会, 统治阶级打着为全社会谋利益的旗号来谋取私人利益。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真正的共同体社会, 我们现在所构建的共同体就意指马克思所主张的、 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共同体。 因此,摒弃虚幻共同体,扬弃自然和商品货币共同体, 向着自由人联合体的理想社会前进是人类社会发展趋势,这既与人类本质特征相符合,又预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更高阶段的文明共同体。 其次,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宝贵的共同体基因,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 古代,儒家一直强调把自然放在与人类平等的关系来看待,强调自然也是主体,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 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基因才不断衍生出当代的和合、共生等文化智慧,这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生活习性, 成为处理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 新时代,构建共同体理念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又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 它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到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再到党的十九大发出的“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从理念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体现了各国之间日益相互依赖的客观事实, 是对如何看待人与人、 人与自然及国家与国家关系的中国主张, 也是中国对如何处理各种国际冲突和摩擦提出的新举措。 第一,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1]418。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无论大国还是小国,他们地位是平等的,任何国家都不能任意欺辱践踏他国土地。国与国之间要保持一种平等对话、 积极协商的友好关系。当然,大国还要自觉承担起维护国际社会和谐和稳定的责任, 为人类未来的和平发展展现出应有的担当。 第二,单则易折,众则难摧[1]419。 它强调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世界上绝对的安逸是不存在的,他国时局的动乱很大程度上也会威胁到本国。 因此,各国应该互帮互助,构建一种安全常态化的世界。 第三,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1]420。它强调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各个国家要善于发现时机,敢于创新促进经济的进步。同时,还要注意要使经济全球化朝着健康、开放、共赢的道路迈进。 蛋糕不仅要做大,更要合理分配,促进各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第四,和羹之美、在于合异[1]421。 它强调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世界上存在着各具魅力的国家,又存在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正是因为各个国家、民族的差异才孕育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丰富的人类世界。 各国应秉持文明对话、用长避短的理念,在互学互鉴中使文明差异成为推动各国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第五,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1]422。 它强调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与自然是利益共同体,如果破坏大自然也是在危害人类本身。相反,如果我们善待自然,自然也会以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回馈人类。因此, 我们要不断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人类世界谋取长远的战略性发展。

二、集体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相互依赖

作为中华儿女不断实践的智慧成果, 集体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孤立、各自为营的,而是一种互为前提、相互依赖的关系。

(一)理论逻辑的一致性

1. 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集体主义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实践的文明成果, 蕴含着富饶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智慧。 它不只是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根基,还是支撑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根源,其内含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和行为习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竭的思想智慧。

集体主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先进思想文化之根, 为其开枝散叶、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土壤。 那么,家国情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也促使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生成。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家国情怀指的是个人对家庭、民族和国家的一种认同,并力求其积极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古代,统治者强调为官者应该把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是其基本职责。 家国情怀不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同时也外化于实践。一些爱国志士置国家利益于自身利益之上, 不惜牺牲自己生命来维护国家利益,对于保卫国家、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体现了家国一体、 有国才有家的高尚品德。随着历史的发展,家国情怀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达到了日用而不自觉的理想高度。 正是由于家国情怀思想观念的影响,在面对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时,中国人民明显表现出集体主义的价值倾向, 时刻以集体的利益和荣誉为重, 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理念。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有关集体主义的论述,如:“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 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2]大局意识的提出是家国情怀在新时代的情感表达,他所提倡的就是一种以大局为重、 以整体利益为重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因此,没有中华优秀传统家国情怀,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就不能生根发芽。

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和合文化。 自古以来,不论是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还是各具风格的外来文化, 中国人民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包容性。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盛况;又如,中国对佛教文化传入的积极接纳,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保护和尊重中国不同民族文化的考量, 它不仅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归属感, 而且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中华优秀和合文化伴随着一代代的文化传承,深深印刻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将“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完善和创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这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3]由此可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和合文化,两者一脉相承,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 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并由后世不断丰富发展的学说,是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历久弥新, 鲜明地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不仅自身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也印证了某种价值观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集体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筑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 首先,集体主义这一概念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没有具体阐述,但是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 恩格斯宣传的人类理想社会、是一种真正共同体的社会。 因此,作为共产主义的道德原则,集体主义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要求积极倡导的价值观。在对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认识上,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每个人的真正发展, 它是个人利益的实现和自由发展的手段, 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集体, 个人通过这个大集体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自身的发展也会促进集体利益的增加。对集体主义的核心问题,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集体与个人之间产生的利益关系对立是有条件的, 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 只有出于非本人意愿形成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才是对立的。 本着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认识学习及本国文化的传承, 我们提出了主要应用于国内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再后来,我们将视野拓宽到世界,提出了面向全人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集体主义对当今中国的情感表达。 习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5]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国家要依靠每个人叠加的力量实现发展, 个人也只有在国家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如果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称之为是世界梦。全球化时代,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可能会影响整个世界的进程,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不可分。在这百年未有的崭新时代,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它把全人类看作是一个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利益是辩证统一的。任何国家都不能通过剥削、 欺辱别国等不道德的手段实现自身发展, 也不能将自身的发展建立在他国落后的经济基础之上,如果这样做,那结果损害的必然是本国的利益,甚至是全人类的利益。每个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也要努力带动其他国家发展, 这是在追求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价值, 是在实现每个国家的利益大增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6]由此可见,集体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在理论内容上有高度一致性,那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科学性也就证实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生态集体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观基础

生态集体主义作为集体主义的最新历史形态,就给人印象的深刻性而言,尚不如集体主义。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自然生态已经成为集体主义研究的必要维度, 许多学者也认为应该加强对生态集体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引领作用。 2012 年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一部分, 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7]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8]这从侧面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为生态集体主义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土壤和践行基础。 生态集体主义作为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过程中确立起来的新型价值观形态, 它何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观基础呢? 在上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得出其蕴含着两种价值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指的是人与他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价值关系。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必须要同时满足对这两种价值关系的整合,即这种价值观需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两种价值关系统一于自身, 然后进行价值观理念的整体建构。 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的协调, 还不能够满足对生态伦理关系的调和。但是,生态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最新历史形态, 必然发挥着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和与融解的作用, 作为专门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发展起来的价值观, 也必然发挥着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与融解作用。因此,生态集体主义完美地契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需求, 进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观基础。 生态集体主义不仅能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需求,还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遵循。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落实到各个国家, 首先就要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那么,如何提高国际话语权呢? 除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外, 还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来力保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道:“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9]”因此,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要遵循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满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呢? 生态集体主义价值观不仅体现了和平、合作、共享及绿色发展等全人类共同价值, 而且能使我们牢牢把握国际话语权和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从而有利于各个国家接受和认可中国方案, 为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美丽的人类社会提供价值指南。因此,我们应以生态集体主义作为价值遵循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集体主义的丰富和拓展提供现实舞台

集体主义作为一种协调利益关系的价值观,主要应用于中国国内。 它强调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两者相互促进实现利益的双增长。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针对全球治理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对时代之问“世界要向何处去”的科学回答。它的范围不仅限于中国国内,还扩大到了世界, 其中蕴含着多种主要用于协调各国家和人类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一,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作用于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调和, 也作用于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调和。人的基本生存条件来自大自然,如果伤害大自然、伤害生态环境就等同于伤害人类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不断加速和日益紧密的社会发展步伐,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号召全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第二,它强调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辩证统一。 世界是由多个主权国家构成,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合理又合法。 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如: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发展、打击各种恐怖势力等,各个国家已经组成了利益共同体。 因此,各国在维护本国合法利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这样也是在维护本国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第三,它强调中国价值理念与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共同的价值认知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核心的问题,但同时,由于各个国家生存环境、文化环境不同,这也成了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对于解决人类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世界价值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发展实际相结合,力求创造出各国共同适用、共同享有的价值理念。

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集体主义的关系而言,第一,包括集体主义价值观在内的原则理念的统摄性地位是务必要坚持的, 我们要自觉地将其体现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种理念、 制度构想及政策制定完善的全过程。 第二,正是在制度构想、战略部署及政策贯彻落实的过程中, 集体主义价值观才得以呈现在国际舞台,实现可视化。 因此,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而言, 它可以最大化地弘扬和促进集体主义价值观。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及战略实施的各方面、全过程。比如,在关系全人类利益的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不仅以一种团结一心、 迎难而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实现了对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 而且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别国协同作战, 展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为全人类健康安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如,我们要通过增加“绿色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减少甚至停止煤电项目投资来加大国际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注意力, 从而更好地推进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二是我们必须合理应对有些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持有的怀疑、抗击甚至诋毁的态度。这些态度的存在并不代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是具有排斥或对抗色彩的, 而是在告诉我们对于它的时代创新和发展必须要有充分的认知。 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维护、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以此带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弘扬和发展。

三、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向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际视野高度、 在秉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坚持人文关怀精神的基础上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 是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6]对此,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借助话语建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共话语

从2012 年正式提出中国梦至今已有10 年,这中间经过国家政府的积极倡导、 学术界的理论阐释及媒体的大力宣传, 中国梦已成为一个中国人民所熟悉的话语、成为一个能引发中国人民共鸣的概念。中国梦不仅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情感表达,还是世界了解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亦是如此,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共话语,使之成为世界人民熟知的概念, 成为各国共建美好家园的价值共识。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本着交流互鉴的态度认真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且积极听取各方意见, 争取各个国家对中国方案的支持和赞同。其次,学术界不仅要加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 还要对其构建路径及方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同时,各国学术界都应深化沟通,以此争取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护和赞同。再次,媒体要做好本职宣传工作, 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传范围扩大到国外。宣传要讲究方式方法,用他国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不可强加于人,宣传更要讲求客观实际、实事求是,不可主观臆断。最后,借助“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等为人熟知的传统观念加深人们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蕴含的文化基因深深印刻在华夏儿女的血液里。 作为新概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借助“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扩大和深化自己的影响力。同时,我们要积极挖掘“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契合点, 不断加大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世界宣传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政府提出的一种战略理念, 但如果使其只停留在政府层面,民众不了解,这是不可行的,只有中国人民自己了解,其他国家不清楚也是不可行的。我们要加深对他国文明的理解, 加深对跨文化交流规律的学习和研究, 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热议话题, 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公共话语搭建良好平台。

(二)秉持求同存异,加深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追求全世界人民幸福生活为根本旨归的新理念。一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散播的“普世价值”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满嘴公平、正义、自由,其实质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有人认为西方的“普世价值”和一些意识形态话语可以照常接收,即使借用了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坏处, 这些人视西方理论为严格遵守、不容置疑的法则,无意之间成了美化西方意识形态的吹捧家。 倘若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整个世界将会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工具。 各个国家应该从现代文明的曲折发展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摒弃陈旧的冷战零和思维及狭隘的地缘政治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将要走向何处”这一时代之问的科学解答,它突破了西方政治的狭隘性,立足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10]不同文明不应该用高低贵贱来划分,而应该以各具特色的态度来平等对待,我们要积极促进各种文明之间的碰撞,使其在沟通互动中扬长避短、共同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强调各国文化的多样性,还指出各国在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意识形态中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新理念,在对外交流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 对此,我们要先从意见相差不是很大的话题入手促成共识,循序渐进,通过一个个中期、短期目标来达成终极目标。 交流合作难度越大,我们就越需要静下心来,不求全责备,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达成共识。 在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各国不仅展现了本国文明的风采,而且不断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将大大加深国际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可。

(三)坚持实干为要,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公信度

中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履行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本着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回馈着国际大家庭。全球化时代, 各国不断加大联系合作使经济得到了大踏步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全球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恐怖分子霸权主义、国际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等等。针对这些新问题,中国提出了以全人类利益为基石、 以全人类发展为追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先,中国应用实际行动去除一些国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怀疑和猜忌。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对此,一些同中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产生了疑虑甚至是质疑。为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和构建不是为一方谋福利,而是为全人类谋福利;不是谋取新霸权,而是建立以互助共赢为基本点的新型国际关系。 它是应对全球挑战、 解决人类贫富差距、 共建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其次,中国应继续努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主导者是中国,主要实施方案的提出者也是中国, 但是它丝毫没有形成中国要建成一个国际组织谋取私利的迹象, 它一心专注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从无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因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带一路”倡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它为参照物,不断推动各国获得看得见的利益来增强自身的公信度。 最后,中国应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 对于各种自由贸易区以及欧盟东盟已有的合作平台,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合作领域,使其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同时,中国要加强与拉美、非洲的合作,不断搭建各国互利共赢的新平台。 通过伙伴关系的全面推进来促进各个国家的共同进步发展, 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公信度。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