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以大同黄花产业为例
2022-03-25梁凯宁钱丽萍
梁凯宁,钱丽萍
(1.中共大同市委党校,山西 大同 037000;2.中共太原市万柏林区委党校,太原 030024)
当下,特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力期和关键期。因此借助和利用好特色产业,会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效果。近年来,大同市云州区积极加强调查研究,立足本地资源,把本地特色黄花资源变为发展优势,全力推进建设黄花产业园,积极打造“致富花”大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增效,做强产业发展这一“引擎”,助推构建全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格局,探索出了具有大同特色的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
一、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一)黄花产业发展赋能农民:成为农民“致富花”
大同市为保证农民巩固脱贫攻艰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细。通过摸索利益联动机制,创办乡村一体化黄花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引领,带动农民增资致富。具体来说,在资金方面,不断在如种植补贴、广告推广、基础工程等方面安排特殊扶持资金,使全市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为主要参与力量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和利益共担机制;在保险方面,有针对性地在自然灾害和价格指数上增加投保面积和保费,为农民大力度发展黄花产业提供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土地方面,不断推进对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的培育,高频率进行土地有序流转,保障有足够的土地进行黄花的种植。如此,就在大同市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为总体布局、乡村一体化振兴合作社为主阵地、乡村黄花基地为主战场,乡村农民为主力军”的产业联动机制,从而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增资致富的条件,最终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促进农民致富增收,黄花成为农民的“致富花”。
(二)黄花产业发展赋能农业:成为农业“聚富花”
农业生产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之源,也是广大乡村群众的立足之本。利用好黄花产业这块大蛋糕,给农业赋能首要的是给农业增效,使农业结出“聚富花”。而大同黄花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而闻名,是农业增效的一把“利刃”。利用好黄花产业对农业的赋能,就要注重对其进行“四化”,即市场化、品牌化、科技化、数字化。其中市场化是决定黄花产业能否增效成败的最关键因素。品牌化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特色,二是规模。科技化已经初见成效,比如大同移动联合云州区黄花基地农业合作社进行了“5G智慧农业”项目研发,目的在于利用多传感器融合、自动控制等技术,结合5G、边缘计算领域特点,研发黄花采摘机器人,实现农业装备智能化,有效解决黄花人工采摘效率不高的问题。数字化使得农业产业全面升级,尤其是在加工和销售领域对黄花产业进行精准赋能,利用黄花产业云平台的建设,以阿里巴巴、淘宝、百度、快手、抖音和天猫大数据等电商平台为基础,绘制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数据大屏,分析其所在地区电商发展状况。这一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到黄花热销区、热销产品类型和潜力产品等排行榜单。总之,“四化”加持下的黄花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会为农业开出一朵绚烂的“聚富花”。
(三)黄花产业发展赋能农村:成为农村“增富花”
农村的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发展,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乡村治理全领域的发展,而其核心全在产业上。大同市黄花产业通过对农村赋能,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大同市云州区与中国农大、大同大学、成都产业研究院进行了积极沟通交流和合作,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来晋首站就到了素有“黄花之乡”美誉的云州区西坪镇所形成的“总书记效应”,着力打造西坪全方位发展小镇,全面推进以西坪镇及其各村为核心的集黄花生产、黄花游学、黄花观光、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黄花小镇。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西坪镇视察调研,西坪镇由此声名鹊起,火遍三晋,西坪镇及其各农村步入发展高潮期——接踵而至的参观团队络绎不绝,黄花产品网销和年销量屡创新高,年轻人返乡创业越来越多。这一发展机遇为西坪镇及其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尤其是乡村治理和乡村基建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历史机遇,使得这里的农村早早开启振兴之路,改变了其过去依托发展传统农业、种植业为增收手段的路径,将当地打造成为集种植加工、市场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示范区,黄花成为农村的“增富花”。
二、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历史发展、现实基础、区位条件等因素,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及其有黄花种植的各乡村已意识到黄花延伸产业在现代市场中的独特价值,但在长远规划方向上发力还不够,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时忽视了对黄花文化价值的挖掘和融合,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违背乡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规律,搞过度产业开发,偏离了“两山理论”的精神和原则的问题。当前对于黄花的开发集中于表层性质,开发深度不够使得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支撑。产品过度单调,无法完全突出黄花的文化性。产业选择有“同质化”倾向,导致产品无法带来长久的发展动能,反而会带来恶性竞争,影响上下游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最终不利于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进行产品创新的人力资源还较为缺乏
现阶段黄花产业延伸出的产品主要集中于食品领域,主要涉及黄花菜、黄花饼、黄花酱、黄花包子、黄花烧麦、黄花饼干、黄花面包、黄花月饼等,产品上下游的产业链及其形成的供应链还没有完全延展开来。比如黄花产业与文旅的结合还不够,黄花产业应用的科技含量和提高附加值方面还不够高,黄花产业与传统手工艺结合的还不深,等等。总之,“黄花产业+”还没有完全走深走实。其中症结之一就是进行产品创新的人力资源的缺乏。一方面,受经济因素影响,大量有才华且年轻的村民进行人口迁移,迁移导致这部分人实现了职业转变和身份转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对黄花历史黄花文化了解的人相继老去,再加上社会变革对于黄花传统产品工艺的冲击,使得有能力进行黄花产品创新的人越来越少。专门从事黄花产品的工艺人面临着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的风险,传承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人力资源不单单包括手艺人的缺乏,还包括管理人员的缺乏。管理人员缺乏表现为管理人员数量不够多,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管理人员水平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如此种种就难以有效支撑起整个黄花产业向纵深发展,难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二)产业中的科技利用率还比较低
科技信息体系在现代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原动力的角色,但黄花产业在发展中的科技利用率还比较低。一方面,黄花产业当下多以个体小作坊和小企业为主,创新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固化思维和经验性经营、发展,现代技术聚合度极其有限等问题,这样就导致黄花产业生产水平不够高,产品延展链较短,创新力度不足,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流通也容易受到阻碍。另一方面,黄花产业科技利用率较低还表现在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上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将黄花产业与物联网、区块链、AI、大数据、云计算、遥感、无人机等新技术的结合上还不够深入,这将导致黄花产业还停留在第一产业上,未向第三产业转换,也不能够最大限度解放劳动力,释放生产力,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长此以往,黄花产业并不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量”,赋能乡村振兴上也会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产业中的数字化应用水平还比较低
黄花产业数字化应用水平较低,一方面表现在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上。乡村与城市存在的数字鸿沟,是短时间内难以填平的。乡村没有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建设还比较滞后,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数据整合共享上也不完善,开发利用不充足。数字化在黄花产业中的占比低于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另一方面表现为乡村从事黄花产业的劳动力受年龄因素、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限制,现阶段还难以熟练地在黄花产业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再加上乡村劳动力普遍崇尚传统,革新意识不足,在产业中应用数字化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上也不够强烈。综合来看,这就使得黄花产业数字化率较低,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四)黄花产业中的产品工艺文化认同式微
文化自信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认同式微限制了黄花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黄花产业中受制于产业工人自身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导致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无法注入当地有“故事”的文化,最终会使黄花产品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黯然退出市场大潮。其中忽视保留乡土文化之根,轻视乡村生活记忆的重要性,会导致伴随黄花产业人一代代流传下去的文化之魂逐渐消弥,最终的结果就是黄花产品的文化认同逐渐式微。另一方面是过度重视高科技,尤其是不能把握好将科技和文化有机融合,不能处理好产品中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一味强调科技而忽视文化,会造成黄花产品失去文化这个最重要的灵魂。最终的结果是不利于黄花产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走深走实。
三、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有规可循、有理可依。最关键的是要深入创新举措,持续做优做强黄花(萱草)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新局打下坚实基础,并为全省全国同类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同经验、云州模式。同时,在赋能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尤其是要加强与全国各地专业团队的深度合作,成立研究室、实验室,加快产学研结合,助推乡村振兴。
(一)通过加大吸引专业黄花研发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专业化的研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高品质发展的内生原动力,而黄花产业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人才匮乏形势。基于此,一方面要从内部挖掘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尤其是返乡技术骨干和本地暂未就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样不但能够缓解当地就业压力,还能依靠这批人才研发创新出附加值高的黄花产品。要大力扶植本地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依靠他们挖掘大同黄花历史故事和千年文脉,将历史、文脉赋能于黄花产业上。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外部引进和吸纳专业化人才。根据黄花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贯彻“外部引进”的方针,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于黄花产业发展大潮中。如引进一批摄影、绘画专业人才,通过开展黄花摄影展、黄花绘画展等把大同黄花产业品牌叫亮叫响,用延伸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此外,可以加强与其他兄弟省市农业类院校、企业、机构等的合作对接,做好相关人才的输送,在人才待遇和发展机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现“长期留才”,不断壮大黄花产业的人才队伍,提高乡村的人力资本,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
(二)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量赋能乡村振兴
利用好“5G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云平台进行黄花种植作业管理,随时随地查看植保历史数据,监控病虫害和作物状况,对危害较大病虫害进行高效控制,实现农田数据化智能管理。由无线自动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无线节点、控制终端(如电磁阀、水泵、施肥机等)及云平台组成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阀门、水泵和施肥机的远程无线自动控制。“5G智慧农业”还将对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和总离子变化监测,采集的土壤墒情数据传输至云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应分析来了解墒情的变化,为黄花施肥管理提供智能数据决策。结合现场安装的视频监测设备,定时拍照上传,追溯黄花历史生长态势,实现对黄花生长阶段的苗情监测。与监测系统对接,自动调取黄花物联网全维度生长环境适时传感数据,实现黄花种植全程产业追溯,全面提升黄花产业链升级,形成黄花数字化产业集群,提升本地化黄花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和国内影响力,以此来对乡村振兴进行赋能。
(三)通过加大政策出台与配套力度赋能乡村振兴
在黄花产业方面,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加大政策出台与配套力度,更好地将黄花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对接在一个轨道上。首先,亟需优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大政策环境。地方政府要发挥中枢大脑作用,在鼓励应用创新、加强产业引导、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下功夫找路子;出台更大力度的帮扶政策,推动黄花产业产品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其次,政府也要发挥其“钱袋子”的功能,加大黄花产业研发创新的财政投入力度,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其中,引导资本投入黄花产业链延长链的建设当中。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机制,优化人员保障,形成共同建设黄花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大能量。
(四)通过重视优化发展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转换思维,通过推进耕地流转,鼓励种植大户在种植黄花过程中植入科技和文化因素,实现成片栽种,规模化发展经营。并且结合退耕还林,推进绿色生态经营,促进黄花产业在大同云州区做大做强。通过推行黄花创新产品产业保险制度,促进黄花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规范化水平,促进黄花产品规范化生产,破解当前农户短期收益较低的问题,为赋能乡村振兴大战略奠定基础。
(五)通过加大项目资金投入赋能乡村振兴
大同市和云州区政府要有效协调,精准施策。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黄花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林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同步推进,确保黄花产业成为大同市云州区助农增效的一大王牌产业。同时,在做大做强做优产业的过程中,特别要把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有效提高农民的资金支配能力,抓好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把技术送到农户心坎上,让技术入脑入心,使农民成为黄花种植的行业能手,以此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