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服务产业升级的经验及启示
2022-03-25姚莉娜
姚莉娜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一、韩国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特点
韩国工业化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前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工业化后期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后工业化的知识密集型和全球化发展阶段。韩国职业教育因始终服务于产业升级,因此其阶段性发展与上述工业化进程同步,为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工业化前期(20 世纪 60~70 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
20 世纪60 年代,韩国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劳动人口占63%,从事制造业和矿业等第二产业的人员只占8.7%。此时,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时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为其重要的承接地,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水泥、炼油、化肥等为主的重化工产业以及假发、鞋类和纺织品出口为主的轻工业。70 年代韩国再次利用发达国家将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契机,重点发展钢铁、化工、有色金属、机械、造船、汽车和电子工程等支柱产业。
韩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为了扩大职业高中教师和学生人数,扩充职业高中数量和招生配额,韩国政府通过和颁布《工业教育促进法》,增加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建立工业附属中学和高中及特殊班级。为了满足市场对大量技术熟练型人才的需求,部分行业通过延长工人工时来满足需要,职业高中则对学生采取如车床加工、钻孔机等工程类设备操作技能反复训练的方式培养技术工人。尤其是70 年代,由于重化工业和中东建筑工地技术熟练工严重缺乏,政府又将技术高中分为四类,即专门的机械技术高中、试验技术高中、专门技术高中和普通技术高中。专门的机械技术高中主要培养国防和机械工业发展所需的精密技术人才;试验性技术高中主要是为了满足对海外工匠等非正规特殊劳动力的需求;专业技术高中则为培养训练有素的工匠,面向电力、化工、建筑、钢铁、铁路和其他特定工业领域就业,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为3:7,以确保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普通技术高中主要培养能够在非特定工业领域工作的工匠,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比例为4:6,以培养多样化人才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二)工业化后期(20 世纪 80~90 年代)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阶段
自20 世纪80 年代,韩国政府开始改变以发展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策略,对重化工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出了“技术立国”口号,并重点扶持精细化工、计算机、电子机械、精密仪器和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还将新兴产业中的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韩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也转向机械、电子及相关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迫切需要的技术工人。90 年代后韩国新的发展重点产业调整为信息产业,进而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韩国信息通信部资料显示,1998~2001 年韩国IT 产业附加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6.4%,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率4.0%。IT 业占GDP 的比重从1997 年的8.6%提升到了2000 年的12.3%。1997 至1998 年的国际货币赤字危机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改变了韩国的生产和就业结构,韩国国内制造业企业出现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就业人员持续上升,成为就业比重最大的部分。这一时期,随着韩国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技术技能人才更多是通过毕业生就业后由企业实施的教育和培训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这表明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已从高中阶段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此外,面临韩国的终身雇佣制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要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应对工作更替。为此政府开始实施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使任何韩国公民都能在其一生中的任何时候接受职业教育,包括:向下拓展,即在小学阶段增加职业意识教育,中学增加职业探索教育,高中增加职业准备教育;向上延伸,即将高技能劳动力的培训任务交由高等教育机构如职业学院、自然科学和工程大学完成。并推行学校免试推荐升学,整合高中课程,加强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减少必修课总数,注重提高基础高中的职业教育能力,教育对象面向大众。1998 年,大专职业教育的目标从主要培养中等技术工人转为培养专业工人。
(三)后工业化时期(2000 年至今)的知识密集型和全球化阶段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知识型社会时代来临,信息通信、电子工业、半导体、造船业和汽车工业成为韩国的核心产业,相关产业的服务业也很受重视,截止到2019 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占比高达78.5%。2002 年,韩国的国际贸易总量世界排名第十一位,其中互联网应用排名第一,半导体生产排名第三,汽车生产排名第五。2006 年韩国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的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业几乎占制造业的一半左右。2015 年韩国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2019年韩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地位由发展中国家调整成为发达国家。2020 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26 位,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第10 位,同年韩国半导体出口增长了5.6%,为992 亿美元。[1]
与产业升级相呼应,韩国职业教育的政策目标从“通过培训行业人力资源促进国家发展”转变为“实现以能力为基础的社会”。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增加财政拨款项目,用以加强产业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以培养适应产业需求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鼓励开发和反映区域产业需求和特点的课程。社区学院建立了终身教育中心,制定和实施各种计划,为区域社区的公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为弱势群体建立技能发展体系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问题,社区学院的教育目标已从“培训半专业工作者”改为“培训专业人员”。2013 年启用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是提供各种以职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机会,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允许在职高中教育的人获得学位并发展自己的职业,从而使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不再受制于大学入学的单轨职业道路。此外,还提出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社会的职业教育规划,根据工业领域的要求,开发和实施基于国家能力标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课程,通过“先就业,后大学”计划下的工学双元体系提高就业率,并建立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将职业经历视为学分,并为技术工人提供出国培训和学习的机会。[2]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正在发生变化,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需要高水平技能的工作在总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继续增加。韩国现行人才培养战略包括:一是建立并发展专科学校,为知识型产业和创意经济培养核心产业人才。二是实现专科学校学习年限和学位课程的多样化,根据国家能力标准和行业需求,专科学校的课程长度多样化调整为1 至4 年。三是建立和发展名匠工业技术研究生院,为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建立特殊研究生院,包括世界技能竞赛优胜者和名匠在每四个地区建立和授权一所学校。四是发展终身职业教育大学,为成人、工人和失业者提供基于国家能力标准的模块式课程。五是促进全球化项目,加强大专生的全球就业能力,为韩国工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人才。
二、韩国基于服务产业升级的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产教协同发展,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升级版”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找到校企合作的共赢点,促进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协同发展。
1.政府应发挥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相应的法律、经费和管理机制
法律机制方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韩国政府颁布了配套的法案,例如《产业教育振兴法》《国家技术资格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终身教育法》和《工作场所学徒支持法》等,并注重随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修订。以韩国学徒制为例,韩国为促进学徒制的实施,考虑到学徒拥有工人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有必要制定一项专门的立法法案对学徒制度作出单独的规定,包括学徒的地位、保护、合同安排、培训和资格,因此《工作场所学徒支持法》于2019 年颁布,并于2020 年8 月28 日生效。新法案包括学徒制实施条款,如晋升制度、培训实施、培训公司和学徒的义务、评估和资格、培训雇佣合同和学徒的持续雇佣等。我国也应出台相关法律制度,为其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地方制定有效的法规,对于相关内容做明确规定,涉及职业教育、财务政策、税收政策、人力资源以及保障企业、学校和学生合法权益等,以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经费机制方面,政府应加大职业教育的预算投入,建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并通过拓宽经费来源多方筹措资金,同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进行监管,鼓励多种资本的投入。管理机制方面,宏观上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政策执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微观上组建监督和评估委员会,开发评估和认证系统,通过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以及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2.行业应提升对职业教育的指导能力
韩国名匠高中设有工业学校合作委员会,学校主动与所在行业的优秀企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并建立产学合作委员会,一方面满足合作公司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施旨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项目;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订单班企业的求职指导。我国应借鉴韩国经验,成立相应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可以由行业协会成员、业内专家以及企业和学校代表等组成,推动产教融合,协调校企合作,将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建立行业内部评价机制,对参与的合作企业予以客观评价,确保高质量校企合作;为公司提供校企合作开发咨询服务。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如将行业内企业长、短期发展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数量信息及时传递给学校,将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给企业。
3.激发企业积极参与合作
“校企双方资源互通、科研与生产一体、人才培养联合,才是搭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基本要素。”[3]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使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能力的改造和革新,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能够借助科研优势,助力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和新产品研发,推动学校科研项目向企业生产转化,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最终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竞争力和影响力,真正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
4.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韩国学校注重开发贴近行业需求的课程,以韩国名匠高中为例,其建立了一整套课程体系,提供与行业发展职业教育需求直接相关的定制课程,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学校的专业领域随行业需求的变化而弹性调整,其课程设置专为企业需求量身定制,自行开发和运行。课程设置的原则一方面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能够积极应对工业环境和技术的变化;另一方面利用毕业生能力验证机制,持续满足行业对优秀人力资源的需求。我国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服务区域产业需求,防止因专业设置的同质化而造成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应据此及时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更新培养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训条件建设对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设在生产线上。应借助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团队服务能力,给教师提供更多岗位锻炼、技术技能培训和科学研究的机会,确保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指导能力。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落实1+X 证书试点制度
借鉴韩国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发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配套的学习模块
韩国政府开发的国家职业能力标准和配套学习模块支持学徒制的运营,是成功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实践能力标准,是国家级各个工业领域和工作类型的标准化教育课程模式,反映了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具备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涵盖了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是一种职业能力本位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同行业的能力标准需涵盖多个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各个技能等级也要规定必修和选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设定培训时长。此外,国家每年应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变化及时调整职业工种,以确保其应用性和时效性。韩国自2013 年至2020 年共开发出1 032 个岗位的国家能力标准和998 个岗位的学习模块,到2020 年,先后对747 个职业进行了一次修订,新增标准主要集中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职业上。
2.建立完备的治理体系
政府部门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如制定机构框架或批准并资助与社会伙伴的学徒培训,出台完整的指导性手册;建立配套制度体系,制定专门制度或法案,包括学徒的晋升制度、培训的实施、公司和学徒的义务、评估和资格、培训雇佣合同和学徒的持续雇佣等。建立政策评估研究机制,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标准,并提升人力资源竞争潜力以及开展各种学徒制研究项目。
3.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
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分段培养、互聘教师、岗位成才,实现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改革育人模式,探索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其四,实现书证融通和衔接。做到学历证书内涵与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培训考核内容与专业人才方案衔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技能模块与教学学时对应、证书培训内容更新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同步。
(三)畅通多元升学路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4]“基于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还应该包括职业启蒙教育、职业继续教育。”[5]
1.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内纵向贯通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体现在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展上,也体现在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上,其中包括职业教育立法的完善,职业教育层次体系的完整建立,职业教育从产业导向型和需求适应发展到体系化建设,职业教育普及化和义务化以及学校、学制和课程设置的逐步完备。”[6]我国应建立比较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内部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上下贯通、无缝链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中职—高职、高职—本科、本科—研究生签署联合协议,采取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联合企业实践的模式,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方面衔接,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
2.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融通
主要策略为:(1)彼此渗透融通,例如韩国在小学开设“了解世界上各种类型工作”的通识课程,在中学开设“职业探索”课程,在高中培养“职业规划”的职业教育理念等。(2)同一层级转换,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可以借助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转换,实现双向转学、课程互认。(3)上下层次衔接,通过给普通教育的学生增加职业教育课程,可以进入高一级职业教育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强化文化素养课程学习,也可以进入高一级普通教育学校。
3.建立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多元开放的终身教育系统
终身学习符合产业升级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以增加全球竞争力为战略价值,以课程转化和学分银行为发展路径,以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为学习成果,建立多样化且弹性度高的学制,可联结教育和劳动力市场,满足大众的个性化、多样化和终身化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