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发挥古田会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2022-03-25邱超
邱 超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中性、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是传承红色文化、培育爱国情怀的重要载体。研究好基地的运行机制,是建设新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现实需要,是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补充,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基于此,本文通过完善基地建设路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良好运行打开新思路,也为有关主管单位和职能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形势下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行机制的紧迫性
(一)新时代中传承我国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财富[1]。新古田会议为延续古田会议蕴含的时代精神、传承古田红色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基于此,基地要寻求新的突破,挖掘红色资源的优势,加快推进闽西老区崛起,提高闽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古田红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新形势下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自觉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党历来就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强化其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功能[2]”,形成红色文化教育和学校思政教育共荣共促的大好局面。利用好基地的红色资源,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引导青年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红色文化,助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个人的责任担当,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前行力量。
(三)新背景下培育国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
爱国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培育“四有”新人,加强对国民爱国主义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伴随着西方文化渗透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一些国民出现理想信念淡漠、爱国信心动摇等问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无字的“活”教科书,可以让参观者在体验爱国主义文化的过程中通过实体符号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3],振奋民族精神,树立国家意识,凝聚人民力量。
二、古田会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行机制现状及局限分析
古田会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古田会议纪念馆为主要阵地,是闽西红土地上最为显赫的革命圣地。作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它在福建红色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享誉盛名。基地现处在良好的运行状况,但在内涵创新及宣传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一)红色资源保护开发机制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是第一要义。基地早期许多旧址受自然影响或人为破坏,残损程度大,相关保护工作也起步较晚,20 世纪50 年代全镇统计的红军住房还有120 多处,目前只剩下十几处[4]。作为一项长期的宏大工程,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尽管近年来古田政府从顶层设计、资金拨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2021 年以来完成保护性修缮工程22 个[5],但古田会议革命旧址依然存在点多面广、保护难度较大和红色遗址权属难以界定等问题需要强力解决。
(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基地目前各项硬件设施日臻完善,纪念馆内设有一座1 000 多平方米的附属宾馆,配套多种设施,集教学、生活和文化娱乐于一体,红色培训、红色研学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1 年古田红色教育培训接待学员约3.3 万人次。基地纪念馆及其周围的遗址、教育点,要明确核心教育区的范围,开展特色研学课程,打造独特的“一基地多院校”办学格局和红色培训基地群,配套相关设施,扩充基地的办学接待能力,实现红色培训广覆盖,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
(三)工作人员培训保障机制
一是各个红色教育点的文字介绍材料大多是由不熟悉旅游业的党史研究人员撰写,生动性、有趣性可能略有不足;部分基地工作人员在宣教时只是就事论事,对红色知识仅靠单一严肃的灌输,局限于提供简单的英雄事迹宣传画册方式,实质性的东西较少,加之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一般有人问,才提供服务,易使受众感到枯燥乏味。二是新时代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基地的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学历不够、经验不足、新媒体素养不够,容易导致红色教育不到位、效果不佳。
(四)教育内涵创新挖掘机制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基地重要的红色教育资源,但目前对古田会议精神层面的研究利用还有待于深入,对经典文献等红色教育资源的深度还可继续挖掘。基地红色教育点虽多,但宣讲时的内容大多是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缺少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教育内容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且展览多以照片为主,布展水平一般,简单平面而不立体,不易使参观者获得直观的感受。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古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的宣教方式和网络技术无法有效地满足受教育者高层次的需要,致使红色教育无法深入人心。
(五)外部协同合作机制
基地积极拓展外部协同合作机制,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设计理念打造红色教育阵地,逐渐提升全国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古田会议纪念馆在2016 年成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会签署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6]。古田干部学院自2017 年底开办运行以来,截至2021 年1 月已举办1 474 期红色培训班,培训近8.2 万人次[7]。基地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送上门”等公益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举办大型红色展览巡礼、红色歌会,邀请中央媒体艺术团多次慰问演出,开展红色巡回宣讲、开设讲座。但是,由于开发重视程度存在差异、缺乏宣传方式创新等因素,与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嘉兴南湖等其他红色基地相比,古田在打造品牌方面的效应还相对较弱,这就需要统筹纪念馆等核心区外的各大红色乡镇遗址,开拓打造集中成片的“红色旅游+”品牌项目和优势产业。
三、构建古田会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效运行机制的策略
(一)加大红色资源保护性开发力度
一是要统筹分配、整合资源,从整体的高度,把分散的红色文化遗址集成发展,形成红色资源核心区集中区,确保革命遗址风貌的完整性。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8]。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如定期对基地的红色文物、文化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更新档案制度台账;对既有的文物及时、合理修缮;通过聘请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评估,提高整改工程的专业性,确保革命旧址的修缮质量。二是要对当地红色革命遗址开展全面系统的调研,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对遗址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革命精神进行深入挖掘,推动重要红色资源的考证发掘,使其成为更有价值的红色教育第二课堂。
(二)提高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
基地应积极改善内部硬件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展出方式,为参观者营造耳目一新的学习氛围。一是在各大展览馆前设置大型LED 宣传屏,场馆内增设充足便利的查阅系统设备,让参观者可以借助讲解器或通过扫码等方式获取更全面的学习。二是适当增设基地的公共场所,如报告厅、研究中心、观影院等,满足基地的学术报告或文艺演出等不同需要,拓宽其服务的覆盖面。三是运用高科技手段“讲活”红色故事,提升传播的实效性。一方面,针对红色文化“在场”特征的传播,基地需要在原先简单的文字叠加图片的基础上引进全景画、声、光等现代化设备,利用新媒体技术如VR/AR 技术重构场景,营造身临其境的古田会议虚拟场景,实现历史过程的“活化”,为受众营造沉浸式的体验;另一方面,针对“不在场”传播的有效性不足问题,需要结合对展陈内容深入剖析,采用网络语音直播、纪录片等艺术化手段呈现古田会议的图文与实物,以此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空间,观众不再脱离展陈内容,而是融入环境,与展陈空间综合传递的信息形成共鸣,成为展陈中的“人”[9],激发自身的情感。
(三)培育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第一,场馆的管理层应当落实人才问题。各个场馆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机制,采取定向委培抑或采用联合培养博士的方式,为基地培养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高校要根据基地宣教的教学要求,编写出生动有趣、史料结合的红色资料,服务于基地的实际工作。
第二,基地要构建多元激励机制,建立起赏罚分明的奖惩竞争机制,提高相关的职称和待遇,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新媒体素养,因人施讲,采取既具有针对性又能够包含新时期特色的爱国主义讲解方式,切实提高讲解宣教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四)拓深基地红色文化的内涵
在理论层面,基地自身需要加大对古田会议相关经典文献、革命旧址的研究和发掘,在红色培训教育、红色旅游等方面拓展古田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各高校、研究所联系合作,成立挖掘古田红色资源的研究团队,将具体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和理论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力争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精品力作,实现共赢,既能深化红色教育的持续效果,又让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保鲜长青。
在具体过程中,基地宣教时要引导学员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地貌和风土人情,针对古田会议纪念馆现有的建设状况自主查询资料,研究陈毅、朱德的传奇人生经历以及为什么领导人要在古田召开会议,它对共产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在研学时学员不再是盲目参观或是走马观花式的体验,而是知道学什么,避免“参观者一离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像皮筋一样弹回到原来的状态”[10],从而更好地了解古田会议的意义,深度学习红色文化。此外,基地可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空间,紧跟社会主旋律和时代精神,在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如古田会议纪念日是每年12 月28 日,可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亲历者讲述历史,组织广大群众与老红军后代进行深入交流,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厚重的红色文化氛围。
(五)创新基地宣传教学的渠道
在“互联网+”时代下,基地要合理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基地的作用,如在各大网站把基地的每一件文物、每一个场景制成图片、影像传到网上,有效地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构建虚拟教育馆或电子地图,制作革命文物故事短片,方便受众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开展红色文化内容的学习。依托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开辟出红色文化宣传的新途径,综合运用网站、客户端(App)等新媒体扩大古田会议红色文化遗址的影响力,如借助抖音号、微信视频号等“云平台”,创新开展古田红色故事“云宣讲”“云结对”等活动,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六)加强社会服务协同合作
基地应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打造古田品牌活动项目,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服务,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形成基地红色文化圈。以品牌核心精神锁定基地的受众人群,邀请全国知名的艺术家,如蒋子龙、徐沛东等大师创作各类艺术作品,将能够反映古田会议或红色闽西的红色主题歌曲作为经典传唱,宣传和讴歌闽西红土地。结合红色闽西的特色,筹组剧社,编排红色经典节目,在基地及周边进行演出,并推广至全国各地巡演。此外,要扩大古田的红色文化宣传。在中国文化报等专业报刊刊登专版,在中央电视台开展红色古田的公益广告宣传,在高速公路、车站、星级宾馆等公共场所开展品牌宣传;与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专业协会团体联合开展采风、创作活动;与各大高校实现“馆校联姻”,组织学生深入革命老区开展实践活动,使基地成为第二课堂;与其他博物馆交流合作,联建服务圈,实现红色资源共享,设计红色研学路线,扩大基地的宣传力度和辐射效应。
四、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国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新时代要继续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色文化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坚持守正创新,完善基地的工作方法与模式,让基地沿着正确的机制高效运转,为红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古田会议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