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2022-03-25刘腾飞
刘腾飞
(株洲市社会主义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2022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 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第19 年下发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也为我们统战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吹响了前进的号角,绘就了发展的蓝图。
一、株洲市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株洲市将统一战线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良好的传统与基础,也善于发挥统一战线在资源、人才与政治上的独特优势,服务乡村振兴。
(一)株洲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情况
株洲市以丘陵与山地为主,占市域总面积的近六成。目前,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农村的人口约113 万人,虽然仅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8.74%,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依然不能懈怠。株洲市统一战线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强有力的能量,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如株洲市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万企帮万户”等活动,已建设“同心扶贫车间”204 个,解决4000 余人就业问题。近年来,成功授牌“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级8 个、市级28 个、县级43 个,总数达79 个。省级“同心美丽乡村”完成度114%,市级“同心美丽乡村”完成度186%,县级“同心美丽乡村”完成度更是达到了286%。据株洲市委统战部不完全统计,仅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同心美丽乡村”建设的就有近700 人,投入资金17000 多万元。
株洲市各民主党派市委结合各自的社会服务职能,深入申报对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株洲市各民主党派共组织160 余次深入到40 个村,引入资金1000 多万元,引进项目18 个。有些新媒体从业人员利用抖音和淘宝等网络平台直播带货,将株洲市著名地理标志特产“炎陵黄桃”“攸县豆腐”“白关丝瓜”推向互联网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二)株洲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呈现的特征
株洲市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坚持规划先行,打有准备之仗,方案规划执行过程中坚持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并统一考核,这些都使株洲市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同时,民主党派市委开展对口帮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争取各项政策支持,不断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绩。
1.助力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1)规划体系日益健全。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将“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株洲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明确规定2022 年株洲市建设“同心美丽乡村”的指标。各区县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和统战部门也将“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要点计划。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和五年乡村振兴规划,市县两级每年都会对计划、规划方案与当前内外部环境进行对照,对不适合的计划、规划方案及时调整,以确保计划、规划和实际情况与时俱进。2022 年年初,将行动计划的省级2 个、市级4 个、县级4 个调整为立项省级3 个、市级15 个、县级13 个。责任机制也得到了完善,将“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牵头单位调整为非公有制经济科,各县(市、区)委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市委、市工商联分别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将责任压实到单位、到部门、到责任人。
(2)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同心美丽乡村”的选点上精心计划,先是县(市、区)委统战部在每个乡镇申报1 个点,在这个基础上再精选3—5 个培育,验收后可以获得县级授牌,再以此为基础择优选1—3 个申报市级示范点,市级在县(市、区)申报基础上精选3—4 个申报点申报省级示范点,确保了示范点是经过层层择优选拔而产生。株洲市委统战部专门开展“同心美丽乡村”的专题调研,成立调研组,坚持每年深入10 个县(市、区)授牌的示范点进行2 次以上调研,精准指导开展建设工作。株洲市委统战部组织统一战线各单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集中培训,召开了现场会、推进会。组织全市统一战线各单位“同心美丽乡村”建设联络员和县(市、区)委统战部分管副部长到示范村参观学习,组织座谈讨论,交流经验。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乡村振兴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内容。市委常委会、县(市、区)委常委会都将“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列入研讨内容之中,予以高度重视,增拨“同心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经费。2022 年年初,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同心建设”专项资金由每年150 万元增加到每年200 万元,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40 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炎陵县少数民族乡村。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如石峰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专家到村开展“送学上门”和“一人学一技”活动;炎陵县争取省市有关部门资金380 万元进行“同心美丽乡村”建设。
2.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面不断延伸。
2.3.2 供试品对照组 取1∶10供试液50 mL,加入pH 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0.5mL,混匀。不加各试验菌,操作同“2.3.1”,计数菌落数。
(1)各民主党派市委开展对口帮扶。株洲市各民主党派分别对口帮扶2—4 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聚焦城乡统筹发展幸福区目标,派各党派成员赴帮扶地开展“送剧下乡”“送文化下乡”“送教下乡”“送医下乡”“技术扶贫”等项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作为,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当中,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为乡村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带去项目资金,为村民提升技术水平。2022 年2 月,株洲市新的社会阶层联合会组织律师20 多名、新媒体从业人员60 余人深入茶陵县和攸县等20 多个示范点,开展法律、新媒体与知识产权等宣传普法服务。株洲市9 个县(市、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也在各自联系的10 多个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2)加大产业的扶持帮助农民增收。依托“万企帮万户”“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发挥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的人脉资源优势,引领和带动众多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投资“同心美丽乡村”的产业建设,使株洲市的乡村旅游、生态农村与特色产业都取得了稳步发展。炎陵广东商会投资2 亿元开发建设“畲族文化旅游度假村”;攸县网岭镇新联村动员非公经济人士投资8000 多万元建设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茶陵小潭村的“小潭手工薯粉”被认证为绿色食品A 级产品;渌口区花冲村打造滑翔伞运动产业,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国友好城市滑翔伞邀请赛”。这些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三)株洲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的自主创新
为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株洲市统一战线工作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在汇聚乡贤力量,创新服务模式上,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株洲市统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参考与借鉴。
1.汇聚乡贤力量,服务乡村振兴。通常认为乡贤是从乡村成长起来并走出去的精英,他们或在仕途上,或在学问上,或在商场上干出了一番事业。这些重回故土的乡贤,用自身的宝贵经验、技能技艺、经济实力参与到乡村振兴中。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激励乡里乡亲,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凝聚人心、助力乡村振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醴陵市沈潭镇美田桥村清点乡贤名册,修建乡贤馆,传播乡贤故事,组织一大批乡贤先后召开“恳谈会”“建言会”“夜话会”,通过集思广益,规划布局了“一园一馆一业一街一地”的发展思路;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成立乡贤联谊会,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家庭”夏昭炎教授为主角,以乡贤馆为依托,开展“两进两见”“新乡贤周末课堂”等志愿活动325 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 年1 月,全市“同心美丽乡村”共有新乡贤组织17 个,有新乡贤260 余名。
2.创新四联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四联模式”是指规划联片、产业联点、文化联线、民生联心。以规划联片,合理布局创建点;以产业联点,一村一品特色明;以文化联线,深挖细琢出精品;以民生联心,人民幸福成效实。该模式由醴陵市枫林镇创造,并取得良好成效。枫林镇按照“同心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结合镇区总体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村级产业特点和统战资源特色,积极申报隆兴坳等6 个村为“同心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联片创建的6 个村都是以农业产业为主的村,产业特色鲜明。隆兴坳村有“云霄山·醴陵白芽”茶叶品牌;金桥社区有瓜蒌、红果参、高山黄桃、有机蔬菜等基地;枫林市村的丹枫四季果园四季有果,果香四溢;金狮村有雅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雅云湘·小青柑”茶叶品牌;枫林镇红色人文历史厚重,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将同心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教育助学、送医下乡、乡村文化事业建设等有机结合,助力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如隆兴坳村成立慈善救助基金,累计募集善款50 余万元,救助五保户、特困户200 余人次。
二、株洲市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尚有困境
(一)思想上:对乡村振兴认识不深
随着乡村振兴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统战成员人数也在同步上升,然而真正彰显了作用的统战工作对象仍是其中的少数,他们主要是心系故乡,感念故土的爱心企业主。部分统战工作对象尚未充分发挥其投身乡村振兴浪潮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凸显了思想认识上还需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中作用思想重视不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有不少同志不熟悉统战工作的特点,不善于团结党外人士,拿着海龙王的法宝不会用。”[1]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从事统战工作的领导干部还不善于运用统战这一法宝,统战工作的经验有待加强。个别基层地区没有充分领会党中央提出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中。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导致行动上不积极、不主动、不重视,进而造成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诸多方面无法完美衔接。
2.发挥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责任感不强。随着城镇化不断加速,人员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大量青壮年背井离乡,他们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不强烈,留在基层担负起振兴乡村的责任感不明显,这使得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无法全部彰显。还有少部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尚未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自我认可度与评价度不高,他们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未能全心全意发挥出全部才智。
3.笼统地把乡村振兴工作等同于开展公益性活动。目前,还有少部分统战工作对象认为参与乡村振兴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项任务,笼统地认为就是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公益活动。如向困难群众捐款、向年幼孤儿捐助书籍。一部分统战工作对象在问需于民和问计于民上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在思想上忽视了统战工作的社会职能与服务职能,从而导致工作的成效不高。众所周知,乡村振兴工作系统而复杂,概括而言,涵盖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等诸多方面。少部分统战工作对象还没有体会到乡村振兴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狭隘地认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如出一辙,思想还停留在送物资、送技术设备、送医疗服务等方面。此种形式并非不可取,而是缺乏激发其内生驱动力,长此以往,有可能助长少部分人滋生等救济、要捐助、靠支援的不良习气。产业帮扶的效果还有提升空间,还要多做文章多想出路,理应在可持续性的工作机制上动脑筋。乡村振兴工作与统战工作如何开展如何创新,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是当前农村治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关乎农村有效治理的实现和乡村振兴的大局[2]。在日常统战工作中,要化解乡邻之间矛盾与项目纠纷,注重加强德治的引导宣传,在基层民主协商等日常管理事务等活动上仍需要加大力度,解放思想。
(二)机制上:对工作机制理顺不力
当前,还未充分理顺工作机制,工作机制中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各级统战部门在宣传贯彻党中央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时要守土有责,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引领力与组织力,然而在机制上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上级的指导与重视不到位。还有少部分地方领导片面地认为统战工作重点是覆盖在市、县(区),忽视乡镇与村社。这直接导致上级部门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视力度与指导力度不足。
2.人员、经费、机构尚不健全。从走访调查得知,各地已初步实现各村配备统战工作人员。然而,人员流动性大,收入不稳定,基本上是由兼职人员担任,同时,部分地区统战部门的工作经费与机构设置上存在一定问题,进而使工作开展受到制约。
(三)效能上:对统战力量调度不畅
1.资源要素合力不足。当前,我们有一大批心系故土、怀揣反哺家乡的统战成员,他们有的形单影只,有的单打独斗,统战力量与资源集成度不高。主要表现为作用力针对性不强,全面普及可能性不大,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片区优势不明显,难以达到资源整合效能预期。一言以蔽之,就是影响力、作用力与合力还不足。
2.统战力量互不隶属。个别地区各级统战部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交流不密切。这就使得统战成员之间力量、资源尚未全部实时共享,通力协作效能发挥大打折扣。从调研中发现,很多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的议案中,鲜有谋全局谋全域,多为对一事对一地的建议,并非此种建议不合时宜,而是应当多对整个地区提出宝贵建议,否则,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就可能耗费在一些重复与冗杂的事项中。这种局面就是由于我们对整个统战力量的调度效能不优不佳。
三、加强统一战线在乡村振兴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统战思维,聚拢振兴乡村的统战成员
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由大变强,农村由乱到治,农民由穷转富,这就需要尽最大可能发挥统战工作对象独特优势。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3]。各级统战部门要胸怀“国之大者”,要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因而,各级统战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心在哪里,统一战线的法宝就应当在哪里发挥作用。
1.大力宣传引导统战工作对象,增强身份认同感。一线基层统战部门要在言传身教中增强统战工作对象的身份认同与责任定位。要促使其明晰乡村振兴是什么,乡村振兴为什么,乡村振兴怎么做。这就有益于解决统战工作“想发挥作用,却不知如何下手”的现实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各方力量和人马扎根一线,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乡村振兴工作,通过系统研究、广泛论证,研讨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促使统战工作对象加深理解与认知,由内而外转化为行动自觉,提振乡村振兴的自信。
2.强化统战工作社会认可,提升工作认同感。目前,少部分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同志与统战工作对象在思想上对工作有误解,认知有偏差。我们要清除思维障碍,及时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要充分认识统战工作在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基层治理中的重大价值,从而促使广大统战成员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大力增强统战工作对象对乡村振兴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情感上的高度认同感,促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变配角为主角。
(二)优化工作机制,形成振兴乡村的统战网络
统战工作机制的优化路径在于以资源库为龙头,以统战资源分配为抓手,以统战人才为核心,形成统战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强大作用。
1.打通现有联谊会的层级机制。发挥好已有联谊会的作用,鼓励联谊会成员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促使他们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作用。各地已有的联谊会,要做好摸清底数,搞好统计家底的工作。我们要因地制宜开展乡村产业发展与基层综合治理,让乡村活起来,美起来。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借助移动云数据、阿里云存储来整合资源。打通三级信息资源库:区县—乡镇—村屯,并维护好运营好三级信息资源库,做到实时更新数据,尤其是借助资源库中的乡贤资源,让乡贤在当地乡村振兴中发挥“头雁效应”。通过统战信息互联互通,统战资源互助互补,让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2.完善统战工作对象定点帮扶机制。当前,理论界一致认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定点帮扶机制所决定。因此,我们要先搞好对接与联络,在被帮扶乡村与各级统战部门之间搭建好一座连心桥,增进双方有效沟通。从而提升我们工作的针对性与目的性,这能够使统战资源更加精准、更加专业、更加适宜地投入,最终就能够形成可持续长效帮扶机制。
3.优化统战工作信息员组织体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统战工作人员。一是要善于培养统战工作信息员队伍,二是要善于找准统战工作对象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的接口。我们所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都是要服务统战工作对象,尤其是要及时发布省(市)党代会精神中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工作,并大力引导统战工作对象投身于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与项目,全力做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宣传员与引导员。
(三)创新统战方式,提升振兴乡村的统战能力
当前,提升振兴乡村工作能力需要从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发力,调动各方工作活力和合力。
1.多元化振兴乡村经济产业。对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立足各地资源禀赋,打组合拳,多元化振兴乡村经济产业。一是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合作社+知名电商”形成种植养殖乡村产业链,辐射带动周末度假娱乐。二是“旅行社+品牌酒店”形成“研学住”产业链。利用本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激活住宿餐饮等业态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是一举多得,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也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岗位,推销了当地农特产,完善了基础设施,可谓是互利共赢。
2.利用统一战线智力密集最大优势。切实加强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高校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与民营上市企业互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为乡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切实发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在智力资源的优势,密切对接国家、省市经开区的需求,定期组织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高校专家、优秀企业代表出席“同心茶话会”和“同心书吧”等活动。
3.鼓励统战工作对象参与乡村基层治理。要鼓励统战工作对象在规模以上项目建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必要时要组织各方集体协商座谈。注重发挥他们的民主监督作用,保障政策实施程序规范、公正公平,监督资金流向等。协助村委对村内问题查摆,实现对村级事务更全面多样的管理参与[4]。要重点扶持一批下沉一线的、区域性的基层统战阵地与志愿服务组织,激发出乡村发展内生驱动力,可以请本土代表人物讲述自身奋斗史,激励年轻后辈勇立潮头;请专家学者出谋划策,鼓励在家村民通过知识技能来改变命运,在市场化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4.提高统战部门政治站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亿万群众福祉。基层统战部门肩扛重任,要提高政治站位。做好经济统战工作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统战部门的职责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统一战线在经济发展中“助推剂”“催化剂”作用,需要统战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善于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发挥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发展服务[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各级党委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6]。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基层大统战格局,才能团结带领统战成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四、结语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统战工作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又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应当把统战工作理解为一种助力模式,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聚智力、鼓民心、吹号角的优势。统战成员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的浪潮中,是时代给予的契机、是党中央赋予的使命、是人民迫切的期盼。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新时代课题,有益于统战力量再整合,有益于统战资源再分配,也是建构大统战格局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