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一战线助推高校资助育人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

2022-03-25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工作

钟 鸣 王 崇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大连 116044)

资助育人是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2017 年,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资助育人着重强调要从机制政策、育人导向、育人形式、育人实效等方面构建体系,提升质量。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将“完善精准,资助育人”作为高校资助育人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赋予了更为宽阔的战略视野和深邃的育人价值。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本质,就是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将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提升、精神激励等内容有机融合,形成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高校学生资助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1]。而高校统一战线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和党外人士的智慧库,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人脉丰富、联系广泛、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等独特优势。全面认识统一战线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积极作用,将大统战思想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挥高校统一战线的优势,对于深化、创新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

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内生动力和逻辑起点。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新时代赋予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存在很大差距,高校在育人理念、育人实践、育人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一)高校资助育人需要基础认定的“精准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是精准资助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精准认定很有难度。第一,地方的贫困证明、《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是作为认定困难学生的依据,但主观和客观上都具有随意性和不可信性,认定困难重重。第二,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可能远大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非贫困家庭,高校无法使用统一的标准界定贫困家庭的收入水平。第三,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不愿意提出申请或者不愿意让人了解家庭情况。第四,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一般采用自我陈述和民主评议的方式来确保认定的公平、公正、公开。在班级和学院认定过程中,容易出现“诉苦”“卖惨”“拉票”等问题,而那些真正贫困的学生由于不敢或不愿申报,而失去被认定和受资助的机会[2]。

(二)高校资助育人需要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队伍建设,原则上按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在校生规模1∶2500的比例,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很多高校专职工作人员配备距离要求相差较大,队伍建设存在巨大阻力,往往是全校的学生资助工作由一个人承担,工作的质量和精准度难以保证。同时,随着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最全面、真实、准确的一手信息,这就要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但当前不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缺乏晋升机会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严重影响资助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高校资助育人需要精神激励的“实效性”

当前,高校资助育人仍集中在经济层面,精神育人的效能发挥不足。归结原因:一是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的经济无偿资助导致学生过分依赖国家补助,很多人存在“等、靠、要”“给我是应该的,不给我是不行的”等心理,不愿意通过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解决经济问题;二是以勤工助学为主体的有偿性的资助较少,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愿意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渡过难关;三是高校对困难学生的精神帮助不够,不少学生因为经济因素、物质限制等出现脱离群体、自卑自弃等情况,甚至个别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缺乏感恩之情和进取精神[3]。

(四)高校资助育人需要社会资源的“聚合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逐步实现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不断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把“扶困”与“扶智”“扶志”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一体化育人机制,积极团结争取更广泛的力量,发挥统一战线、企事业单位、校友资源等各方社会力量,形成资助育人合力,探索构建具有“广度”“深度”“效度”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4]。这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强联系,激发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资助宣传和引导力度,形成良好的资助育人社会氛围。同时,进一步发挥高校校友会作用,为校友回馈母校提供便利平台。

二、统一战线助推高校资助育人的独特优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主体多元、与时俱进、密切合作等特点,对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具有独特优势。

(一)发挥高校统一战线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精度”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凭借自身高新科技立项、高水平人才培养、高层次学术交流的优势,成为党外人士和学术精英的“集散地”,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开展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高校资助育人在当前精准资助的要求下,需要更多的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持,从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应用等不同学科和领域,为高校资助工作出谋划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制定更加精准的资助政策和措施[5]。而高校统一战线汇聚的众多人才,恰恰能从各个专业和领域为资助育人工作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同时,高校统一战线成员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同时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资助育人工作为他们提供新的履职尽能平台。

(二)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人脉丰富、联系广泛的优势,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广度”

高校资助育人不能仅靠学生资助部门单打独斗,而要汇聚校内外各方合力,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形成“大资助”格局。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存在资助与育人“两层皮”的现象,往往是“重物质资助精准性,轻精神帮扶精准性”,资助环节可以通过国家拨款、社会捐赠和学校事业收入配套等多层次协同推进,而育人工作却更多地依靠学校单方面完成,对资助与育人的统筹性不足,保障性不够,合力尚未形成。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亟待从缺乏可持续性的“输血”方式转变为调动各方资源激活“造血功能”,只有“输血”结合“造血”,才能彻底斩断穷根。统一战线拥有丰富的人脉、资金、技术等资源,如果能充分调动这部分资源,就能帮助高校资助工作增强“造血功能”,优化资助体系,保证资助资金来源,减轻学校事业收入支出压力,可以用学校事业收入配套部分开展道德浸润、能力提升、精神激励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优质的育人平台[6]。同时,统一战线还能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帮助学生资助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在校内开展学业指导、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心理辅导等学生素质提升项目,让学生真正受益,达成“扶智”“扶志”的育人目标。

(三)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优势,着力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效度”

高校的党外人士大部分是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他们在教学科研一线长期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既要埋头教书,更要抬头育人。充分发挥党外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能量,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有利于培养能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事、服务统一战线全局需要的优秀的党外人士。高校党外教师直接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他们要从政治信仰、学识操守、专业能力、人品德行等方面不断自我完善,既要做好“经师”,更要努力成为“人师”,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教导者、学识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帮助困难学生实现从“受助”向“自助”转变,最终实现“助人”的资助育人目标,这是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高校统战部门、学生部门、人事部门应该努力搭建党外教师与贫困学生之间的桥梁,鼓励教师与困难学生结对子,通过谈心谈话、生活帮扶、学业指导等形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亲身经历,不断影响和鼓励困难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我贫困、我努力、我受助”的阳光形象。同时,高校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资助育人活动,实现资助育人的主客体的转变,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归属感,真正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朋辈教育。

三、统一战线助推高校资助育人的路径选择

面对新时期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要求,用好统一战线的机制优势、专业优势和声望优势,发挥统一战线在资助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凝聚思想共识,完善工作机制

统一战线要始终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不断增强推进高校资助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聚焦高校资助育人的突出问题,主动参与、发挥优势、积极创新[7]。统一战线要努力推进高校传统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按照高校资助工作要求和困难学生需求主动作为,通过开展基层调研,掌握资助育人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同时,统一战线要强化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同配合,辅助学生资助部门和广大辅导员老师形成协调一致、沟通顺畅、合作紧密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资助育人工作新格局。

(二)加强资助监督,筑牢战斗堡垒

统一战线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民主监督,通过施加外在监督压力,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偏离。在高校资助工作中,统一战线要对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各种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监督,尤其是对困难学生认定、资助名额分配、资助资金发放等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监督,确保资助监督不掉队、不脱节。要始终坚持把上级的资助政策贯彻落实到实处,督促高校坚持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统一,外部评审和学生评议相统一,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资助育人评价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做好资助育人的矛盾消解工作,通过答疑解惑增进理解、达成共识,引导更多师生参与到学生资助工作中去。

(三)丰富资助内容,提高育人实效

资助育人始于资助,成于育人。在高校资助中要破除统战工作只能“敲边鼓”“当配角”的思想障碍,一要发挥智力优势,协助高校资助部门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生“精准画像”,为精准认定、资助学生预测预警。二要激发党外教师活力,主动开发适合困难学生课程资源,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就业能力。三要发挥资源优势,广泛争取社会和校友的爱心捐助,拓宽资助资金来源。同时,积极构建社会奖助学金项目化管理模式,将物质帮助和项目资助相结合,服务人才培养,强化育人目标。四要注重理论研究,准确把握资助育人工作新规律,推动资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正向引导,重视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依靠内生动力。统一战线要注重困难学生内生动力的培育,这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关键所在。统一战线要重视对困难学生道德浸润、心理帮扶和精神激励,努力帮助学生避免自卑、堕落,增强自信和勇气,确保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不因自卑而落后。要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导向作用,深入挖掘自励自强学生的典型事迹,强化示范引导效应。同时,统一战线要充分利用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有利平台,积极帮助困难学生就业创业,实现“造血式”帮扶,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打消自主创业“怕风险、不敢干”的顾虑。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不工作,爽飞了?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选工作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