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统一战线新格局研究

2022-03-25陈兴国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时代工作

陈兴国

(重庆市綦江区社会主义学院,重庆 401420)

构建“大统战”新格局,是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统一战线制度优势的重要保证。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一战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以2020 年底中共中央修订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准绳,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1],探索建立全党重视、全面覆盖、全体参与、全员协作的“大统战”新格局。

一、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

要准确把握统一战线的时代特征,更好地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从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性更加突出

统一战线是一种力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周围,形成“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2]478-479。统一战线因党而生、为党而兴,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遵循,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目标,统一战线工作更加突出政治属性,站稳政治立场,凝聚政治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3]9,确保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与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同心、同向、同行。

(二)统一战线工作的人民性更加真切

统一战线是一项事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步步克服旧的思维和机制,摆脱“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4]10。在新时代,统一战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5]16,沉着面对百年变局,把为民服务、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作为统一战线工作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民为本、为根、为魂,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书写了生动的百年民生画卷。

(三)统一战线工作的包容性更加强大

统一战线是一种文化,是“和而不同”传统文化观和现代协商民主观的耦合。统一战线高举大团结大联合旗帜,促进五大关系更加和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统一战线“不是少少一点力量可以成功的,必须聚积雄厚的力量”[6]152。新时代,统一战线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国籍的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统战工作对象空前广泛,统战内容无限伸展,统战方式鲜明多样,绽放了芬芳而持久的魅力。

(四)统一战线工作的艰巨性更加凸显

统一战线是一个历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洗礼,统一战线工作日渐成熟。但是,当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益繁重,矛盾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利益诉求日益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与交融日益复杂,统一战线凝聚人心和共识的工作更加艰巨。如何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如何全员参与乡村振兴,如何高效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如何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如何冷静观察国际局势流变,新时代统战任务的繁重程度前所未有,而统战力量单薄,与新形势、新任务不匹配。

(五)统一战线工作的开放性更加鲜明

统一战线是一个大平台,能够整合部门资源,同舟共济架起“连心桥”;能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同心同德拓展“朋友圈”;能够整合地区资源,同心协力释放改革发展“新动能”;能够整合国内国际资源,同甘共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已经打破了狭隘的部门界限与单纯的统战职能约束,以更广阔的胸襟和更开放的姿态广泛深入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在讲好统战故事、传播统战文化、展示统战风范、壮大统战力量上,扩大知晓度,提升美誉度。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趋势

统一战线的时代标识和本质属性,就是从爱国统一战线升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从而定格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发展走向。

(一)以制促治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7]293统一战线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洗涤,不断从政策路线升华为国家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条例》的颁布,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标志着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建构日趋成熟”[8]。其制度体系科学性、规范性的定力,提升了统一战线工作灵活性、开放性的张力,保障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方针政策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落实落细,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推动了“中国之治”。

(二)服务社会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功能

进入21 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建设运动,统一战线工作也实现了由革命化形态、现代化形态“向社会化形态的大转型”[9],不断把社会结构变迁中产生的新兴社会阶层、新兴社会群体和新兴社会工作纳入统一战线,把触角和重心更多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由单一政治功能向多样社会功能演化,由“双重任务”向“四个服务”过渡,统一战线工作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

(三)面向基层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位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进一步向基层、乡镇、社区、园区、校区、小区等延伸,统战工作对象也由之前的主要以上层为主体扩大到今天的以基层企业家、代表人士、意见领袖为主体的各行各业“精英”人士。加上统一战线工作所联系和服务的多数对象分布在地方人大、政协、工商联、党外知识分子队伍之中,范围不断拓宽,数量不断增加,其家庭背景、职业素养、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性,其思想动态、利益诉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点,这赋予统一战线工作以崭新方位、重要使命,不断建立完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放的机制,把主阵地建立在基层,主力军部署在基层,推动统一战线工作走实走深。

(四)走向世界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5]468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深刻领悟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通过世贸组织等机构扩大经贸往来,设立孔子学院等渠道增加文化交流,加强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沟通,调动海外华人和海外留学生组建各种联谊会、同学会、同乡会,团结更多的华侨和国际友人,把世界机遇变成统一战线的中国智慧,以统一战线的“中国之治”助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的国际话语权。

三、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新格局

统一战线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四个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力量,是统筹“两个大局”、促进“两大循环”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把握特点、顺应大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建立健全全党重视、全面覆盖、全体参与、全员协作的“大统战”新格局。

(一)树立“大统战”理念

中华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大一统”思想[10],增强了“大统战”的文化底蕴,为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注入了传统文化基因,为“大统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文化底色。

1.树立“大统战”思维。统一战线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要改变各自为政、平时不管不问的困境,将统一战线工作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全部领域,推动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组织全体参与,相互协同形成开门搞统战、联合办统战的新态势。

2.渗透“大文化”意识。中华文化谱系完整且从未间断,最终淬炼成“道德性、包容性、整合性、现实性和开放性等为一体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伦理”[11]。在这一文化观指引下,要帮助多样化、多层性的统战工作对象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从“体制内”向“体制外”延展,从“大众化”向“圈层化”演进,从“现实人”向“虚拟人”转换,从“国内”走向“国际”,形成主体性、包容性和凝聚力更强的“大统战”命运共同体,集合更多统战成员,汇聚更大统战力量。

3.嵌入“大党建”理念。“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12]303,理所当然要将“大统战”纳入“大党建”来整体谋划,完善“党建+统战”组织模式,实现以党建带统战、促统战,实现全嵌入、全覆盖,激发全体统战工作对象的内生动力,推动光彩事业、百企帮百村、乡村振兴、“四送一服”等统战服务上台阶、有品牌、扩影响、出实效。

(二)推进“大统战”方略

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进行的战略谋划。要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大统战”策略,以战略性眼光、全局性视野,最大限度地聚心、聚智、聚力。

1.策划“大统战”布局。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重要时期,我们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围绕新时代是否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如何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统一战线从最初的“最大工作”上升为当今的“最大政治”,积极服务“四个全面”,努力推动“四个伟大”,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两个共同体”,统一战线工作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5]72,更好地获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战略资源与政治优势,巩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2.厘定“大统战”目标。新时代统一战线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织形式。因而,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具体目标要有一定调整,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共同富裕持续奋斗;从服务团结稳定大局,转到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不遗余力;从破解生产力难题,转到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贡献统战智慧;从联谊交友、凝心聚力,转到积极参与国家与社会治理,为现代社会转型提供统战治理经验。

3.实施“大统战”策略。错综复杂的矛盾、竞争、角逐、较量,使“五大关系”面临新挑战、出现新任务。要以协商民主为依托,完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推动亲密友党建设;要做到“八个坚持”,扩大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为现代化强国服务;做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士工作,立足“两个健康”,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一国两制”,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港澳台的长期繁荣稳定。

(三)完善“大统战”机制

要善于从中国共产党的统战理论、统战方略、统战实践中找准“大统战”坐标,把准“大统战”方位,瞄准“大统战”靶心,健全体制机制,增进沟通,抓好落实。

1.完善工作机制。参照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的设置方式,进一步优化地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抓总,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工商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人社局、民政局等主要成员单位参加,每年召开两次联席会议,群策群力研究困扰“大统战”工作开展的重大问题,推动“大统战”格局的构建,确保《条例》规定的人财物得到保障、《条例》执行到位;按照“四个纳入、三个带头”要求,把统一战线工作与其他行政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巡查,确保各单位既种好“责任田”,又管好统战“分内事”。按照标准化建设思路,各省(市)党委统战部根据《条例》精神,牵头制定加强新时代“大统战”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完善“大统战”联席会议制度、部务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对外联络制度、政党协商制度等,以制度、机制增强“大统战”领导力;按照科学化、标准化原则,推行“五个一”标准化流程,即统一办公场所、统一工作部署、统一管理流程、统一人员调度、统一工作考核,积极广泛地开展基层统战标准化创建工作。

2.细化工作职能。各省(市)党委统战部“既是党委的参谋部,又是政治部,又是组织部,又是办事机关”[13]190,因而,周恩来同志将其职能概括为“了解情况、掌握政策、调整关系、安排人事”。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任务更加复杂多变,《条例》进一步明确统战部具有六大职能。要按照“三定”方案,进一步调整科室编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细化任务分工,确保调整后的“大统战”内部管理科学高效,党派、民族、宗教事务规范有序,《条例》明确的六大职能平稳落地、落细,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把“大统战”制度建设与“大统战”平台打造的情况,理论学习、宣传报道与调查研究的情况,建言资政情况,围绕中心与服务大局的情况,做好主业与完成辅业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通过考评,既筑堤“储水”,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又修渠“灌溉”,积极参与发展经济、治理社会、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等工作。

(四)优化“大统战”平台

把“大统战”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挖掘和整合统战资源,探索构建“大统战”平台,立足本位、扩充内涵、发挥作用、畅通渠道、彰显特色。

1.优化学习平台。用好“中国统一战线”“学习强国”和各地的统战网站、统战培训基地等平台,扎实开展统一战线政策理论、专业知识、统战“四史”、同心实践等学习教育,深化“庆百年、学党史、同心行”主题活动。一是主题党课要学深。从百年统战历史中寻初心、溯本源,讲认识、谈体会,教育统战工作对象传承统战优良传统、赓续红色基因,激励统战工作对象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二是创新机制要学好。根据“业务相近、优势互补”原则,组建学习小组,通过线上线下、组内组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知识竞赛、征文、读书会等活动,互帮互助、互查互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三是走进基层要学实。发挥“知联会”“网联会”“新联会”等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利用基层的红色文化、统战文化和乡村振兴现场教学基地,开展体验式、互动式学习,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推动学习教育走实、走深。

2.优化履职平台。统战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双周座谈会、协商会、调研会、观摩会等,把统战干部、政协委员、党外代表人士汇聚在一起,共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事、要事,共同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要整合统战部、民主党派、工商联、民宗委、侨联、文史馆、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等智库的政策研究职能,充分利用“党外人士建言”平台,为决策部门提供高质量的资政成果与咨询建议;发挥行业领军人物和知名人士的示范带动作用,汇聚行业人才,建立党外人士工作站,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统一战线,开展技术培训、产业服务、峰会论坛、创业创新,广泛深入地讲解政策、了解情况、反馈意见、建言献策、广交朋友、培养人才、对外宣传,模范履职尽责,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努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3.优化组织平台。“高度组织化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14]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会群体交织在一起,流动性、复杂性增强,如何实现有序政治参与,是统一战线工作与国家治理的双向任务。推进再组织化,将广泛分布的各种统战工作对象联合起来,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任务。统战部门要利用自身的组织优势,开展访一次实情、打一个电话、开一回座谈、道一声问候、寄一份赠品“五个一”活动,塑造“一家人”意识[15],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打造统战命运共同体;各民主党派、新兴经济社会组织要开展自身组织建设,加强学习、教育、管理,提升人员素质,扩宽联系交友广度,拓展联系交友深度;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实事,创新创建各种实践活动平台,通过“三下乡”走村入户服务活动、“百企帮百村”帮扶活动、长江生态保护行动、乡村振兴实践行动等,把广大统战工作对象组织起来,努力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度与影响力,不断增进百年统战的历史、政治、思想、情感、实践认同,为“两个一百年”中国梦接续奋斗的力量。

(五)拓展“大统战”渠道

随着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统战工作对象范围更加广泛,汇聚了各方面、各行业、各专业的优秀代表,是“大统战”的人才聚焦地、工作大平台。要根据新态势、新场域和新时代的新任务,深入开展新型统一战线工作。

1.开展社团统战。依据社团管理条例、运行机制和活动现状,与民政、科协、教育等部门合作,探索“党建+统战+群团”模式,党群共建,引领新兴社团成为统一战线重要组织,开展经济界、知识界等界别代表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参政议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五位一体”建设献计出力。

2.开展网络统战。互联网便捷与高效,网络信息量大,意见领袖号召力强,自媒体活动频率高。要利用“大统战”网络优势,线上线下相结合,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相统一,不断拓展网络统战领域,丰富网络统战内涵,构筑网络“同心圆”,形成全方位的网络“大统战”。整合利用大数据平台资源,及时发现统战舆情,制止和纠正不当言论,科学理性引导,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各种网络加强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民意,认真化解民怨,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港澳台政策,打造“大统战”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形成广泛共识,维护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3.开展国际统战。中国历经数次“大分裂”“大融合”,最终归于“大统一”,这是“大统战”接续的历史沃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文化互鉴、合作共赢成为拓展国际统一战线的价值基石。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地区组织众多、华人分布广泛、海外留学生剧增的优势,深化海外统战联络处职能,完善联谊交友机制,加大民间交流力度,汇集一切爱国者和国际友人,充当“民间大使”[16],扩大外交“朋友圈”,优化大国关系和周边国际环境,拓展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统战工作,实现海内外大团结、大联合,达到聚心、聚资之功,聚智、聚力之效。

(六)培育“大统战”队伍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统战大业,人才为基。”[17]有了“大统战”的理念、方略、机制、平台与渠道,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大统战”队伍来推进和执行。

1.研究制定人才标准。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对统战人才也提出了特殊要求。要根据新时代特点,按照德才兼备总要求,从爱岗敬业、胸怀大局、勤学实干、作风民主、锐意进取、廉洁奉公六个方面加以规范,研究制定统战人才标准,精心培育人才,善于识别人才,大胆起用人才,切实激励人才,真心留住人才,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统战人才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解决自身问题五大能力,为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统战人才支撑。

2.加强基层统战力量。大多数基层统战部门是几个部门合一办公,缺钱、缺人、缺物现象普遍,而基层统战成员增多,触角进一步向下延伸,工作千头万绪,“小队伍”难以承担“大统战”职责。“大统战”不只是统战部门的事,更是大家的事,要适应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需要,调整优化岗位设置,在乡镇、统战重点部门选拔、任用一批统战专职干部,从高校遴选一批优秀大学生,培养本土人才,建立后备统战人才数据库,不断充实优化基层统战人才结构,补充基层统战力量。通过培训、考核、交流,不断提升基层统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统战履职能力,使之服务发展有干劲、干事创业有奔头,时刻充满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3.培养党外代表人士。认真研究、统筹谋划“新三类人”的年龄特点、成长轨迹与培养规律,加强与人大、政协和社团联系,主动向组织部门汇报,通过各省(市)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的培训、轮岗、挂职锻炼等培养机制和组织选拔、考察、任用程序,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政策,适当向民主党派倾斜,增加党外干部比例,做好专业领域规划,建立老中青人才梯队,统筹考量青年代表人士的时代性、广泛性与差异性,优化党外代表人士结构,切实有效巩固多党合作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事业。

猜你喜欢

时代工作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不工作,爽飞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