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纳归因理论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25秦剑杰李江峰郭世磊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维纳归因实验班

秦剑杰,李江峰,郭世磊

维纳归因理论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秦剑杰1,李江峰2,郭世磊3

1.河北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050041;2.石家庄市长安体育场,河北 石家庄,050031;3.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河北 石家庄,050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维纳归因理论在田径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维纳归因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并形成倾向于稳定、可控的内部归因;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消除学生的畏惧和畏难情绪;由于跨栏、跳高、标枪项目的技术更为复杂,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时更容易产生心理变化,因此维纳归因理论在这三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效果更加明显。

维纳归因理论;田径技术;教学;应用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有越来越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手段被运用到了体育的教学和训练领域,以帮助练习者和运动员提升学习和练习效率,实现教学和训练效果的最佳化。与此同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练习者和运动员在学习、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其学习、训练或比赛的质量与最终结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归因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这一过程遍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是人们自然而然、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心理活动[1]。对于这样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国外许多心理学家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相继提出了“海德归因理论”、“维纳归因理论”、“凯利归因理论”等多种不同的归因理论。在多项归因理论中,以“维纳归因理论”最具代表性,并运用的最为广泛。维纳归因理论认为,人们把成功或失败归于何种因素,对情绪体验和今后工作的积极性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将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确定为归因模型(见表1)。

表1 维纳归因理论三维模型

田径课程是体育专业术科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也是整个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田径项目,特别是在学习跨栏、跳高、标枪项目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身体素质、协调能力不足等原因出现明显的畏惧和畏难心理。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田径技术的学习与正确掌握,而且也容易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田径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有效的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负面心理和情绪。运动心理学认为,维纳归因理论对练习者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练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此次研究,在河北体育学院的田径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维纳归因理论,在检验该理论在田径课程教学中具体效果的同时,也总结出在田径课程教学中运用维纳归因理论的方法、措施、以及注意事项,以达到提升田径课教学效果的根本目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维纳归因理论在田径项目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需要,使用中国知网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细致的研读和分类归纳。

1.2.2 实验法 (1)实验对象。根据体育科学实验的具体要求,在河北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的6个教学班中,随机选取2个男生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2)实验设计。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普修田径课程包括短跑、跳远、铅球、跨栏、跳高、标枪共6个项目,共128学时。整个教学实验共分为四个阶段:①在实验之前,使用《田径技术学习成(败)归因调查问卷》和《成就动机测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验前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以及对于田径学习的成就动机;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间隙,会使用维纳归因理论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强化激励,并通过语言教学法使学生得到积极的归因干预;③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6项田径成绩进行测验,测验分为技评和达标两个部分,以综合评定学生对所学田径技术的掌握,在全部测试结束后,向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成绩公布,从而获得学生的成功和失败体验;④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发放《田径技术学习成(败)归因调查表》和《成就动机量表》,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同学在学习结束之后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以及成就的动机再次进行了解。

1.2.3 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向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发放相同的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学习成败的归因变化,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

①在设计《田径技术学习成(败)归因问卷》的过程中,根据维纳归因理论模型中的控制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15项,每个选项均按照程度分为“影响很大、影响大、有影响、影响不大、没有影响”共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②本次实验使用的《成就动机测量表》是由叶仁敏等人修订的,简称AMS。问卷为4点计分形式,所有选项均按照“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符合”被赋值为“3、2、1、0”。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实验过程中的全部问卷,均由本人亲自发放与回收。由于发放的问卷数量较少且范围固定,因此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回收问卷所得到的全部赋值结果,以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实验前后成功归因的对比分析

表2是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于成功的归因对比。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成功归因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且两组学生都认为“兴趣”,是能否在田径课程学习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表明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学习都非常期待,有着较强的学习愿望。同时,两个班级的学生还将“能力”作为了能否取得学习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说明学生们普遍认为对于田径课程而言,自身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和相关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表2 试验前后成功归因的对比

此外,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将“努力、兴趣、状态、能力”总结为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而对照组认为能否在田径课上取得好成绩,取决于“教学、兴趣、能力、状态”这四个因素。由此可见,在田径课程结束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于成功的归因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实验班更注重于学习过程中的自身努力,而对照班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教学环节。这说明通过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维纳归因理论,对实验班进行激励和心理疏导,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这对于需要学生具备较强心理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田径课程教学来说,是学生能否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

2.2 对实验前后失败归因的对比分析

除了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成功归因对比之外,在实验中也对两个班级的失败归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表3是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失败归因对比。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之前对于失败的归因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而是显示出了一些共同的趋势。实验班与对照班都将“状态、能力、努力”作为和失败与否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在实验之前两个班级的学生对于失败的归因更加倾向于个人的内部因素。其中“努力”为可控的内部因素,并根据努力的程度被区分为稳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而“能力、状态”均属于不可控的内部因素,分别具备稳定和不稳定的特征。因此,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两组学生在实验之前对于失败更倾向于内部归因,并且容易受到不可控的内部因素影响,这恰恰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维纳归因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3 试验前后失败归因的对比

另外,由表3还可以看出,在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于失败的归因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差异十分明显。其中,实验组将“教学、努力、能力、状态”总结为失败归因,而对照组的失败归因被总结为“能力、状态、努力、运气”,这种变化可以维纳归因理论确实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实验班而言,学生们在教学结束后,认为教学过程是造成失败的最主要因素,这个教学过程包含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维纳归因理论中应当属于内部与外部的可控性稳定因素。由此可见,在田径教学过程中,维纳归因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起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信心。相比之下,对照班的学生将“运气”因素补充到了失败归因之中,由于在维纳归因理论的模型中,“运气”是一项外部的、不可控且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对照班学生在面对失败时很容易会产生灰心和放弃的心理,而忽略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努力过程,这正是需要维纳归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2.3 对实验前后成就动机的对比分析

成就动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同时也是个体为了以完美的状态完成自认为重要的工作,高标准要求自己取得成功的动机。对于教学工作而言,具有较强成就动机的学生能够更加刻苦的学习,还能够更好的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并最终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表4 试验前后成就动机对比

由表4中的统计数字看出,在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成就动机方面并未显现出明显的差异,两个教学班的学生都是以追求成功为主要的学习动机。但在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成就动机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实验班学生的追求成功的动机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而避免失败的动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更在意如何去获得成功,并且削弱了避免失败的动机。相比之下,对照班在实验结束后追求成功的动机出现了明显的减弱,而避免失败的动机却出现了增长,这说明对照班在田径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思想顾虑,学生在田径练习的过程中常会显得过于拘谨,导致完成技术动作不放松、不协调,缺乏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维纳归因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成就动机,并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4 对实验前后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在实验结束之后,依据河北体育学院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考核标准,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6个田径项目的测试,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维纳归因理论的运用效果进行了检验(见表5)。由数据可以看出,此次测验分为达标和技评两个部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短跑、铅球、跳远三个项目中,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相反,在跨栏、跳高、标枪等项目中,实验班的达标和技评成绩都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在此次教学实验中,维纳归因理论确实提高了田径课程,特别是跨栏、跳高、标枪3个项目的教学成绩。

表5 试验结束后田径成绩对比

与跨栏、跳高、标枪3个项目相比,短跑、铅球和跳远项目的运动技术相对简单,且短跑和铅球项目作为河北省体育高考的测试项目,学生们普遍都具备了较好的技术能力。因此,在此次测试中,这3个项目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受心理影响较小。相比之下,跨栏、跳高、标枪3个项目运动技术环节较为复杂,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还需要学生能够克服心理的负面影响。例如跨栏项目中,学生需要克服胆怯心理,在高速起跑后的第8步完成对第一栏的跨越;在跳高项目中,学生要不断克服横杆升高和试跳失败对心理的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这些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不断地帮助和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和心理方面的困难。此次教学实验证明,维纳归因理论作为一项运动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田径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显著的提升跨栏、跳高、标枪项目的教学效果。

3 结 论

(1)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使用维纳归因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加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在成功和失败的情境下,形成倾向于稳定、可控的内部归因。

(2)在田径教学中运用维纳归因理论,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追求成功的动机,特别是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跨栏、跳高项目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消除学生的畏惧和畏难情绪,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练习的兴趣与效果。

(3)在田径课程中的短跑、铅球等6项教学内容中,由于跨栏、跳高、标枪项目的技术动作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受到心理变化的影响,因此维纳归因理论在这3个项目的教学中效果更加明显。

4 建 议

(1)在田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给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增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但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和练习中的不足。

(2)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目标,并且帮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目标,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实感和自信心。

(3)教师要充分强调学生的自身努力,对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并且谨慎的做出学生之间的比较,提升学生努力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

[1] 张力为,毛志雄. 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运动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3~101.

[2] 张力为.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4~59.

[3] 黄明教,陈志强,丁红翎,等. 体育实验设计与科学量化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9~85.

[4] 阳海英. 归因训练对大学体育后进生篮球成绩影响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23(29):53~54.

[5] 谢 荣. 归因训练理论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5):151~152.

[6] 栗晓亮. 归因训练法在普通高校散打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7] 田 野,郭 瑞. 归因理论在普通高校啦啦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31):26~27.

[8] 王 韵. 归因训练对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成员锻炼动机和锻炼效果的影响[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9] 丁 震. 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应用归因训练教学法的研究[J]. 时代教育,2015(09):115.

[10] 黄煜熙. 运用归因训练改善大学生篮球学习效能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24):25~26.

[11] 王 霞. 健美操选项课大学生运动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4(05):97~98.

The Applied Study of 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i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QIN Jianjie1, LI Jiangfeng2, GUO Shilei3

1. Dept.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1, China;2. Shijiazhuang Chang'an Stadium,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1, China;3. Shijiazhuang NO.21 high school,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China.

With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s and experi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i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can help students increase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form stable and controllable internal attribution habit. It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pursue success and eliminate their fear of difficultie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techniques in sports like hurdling, high jump and javelin,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changes when carrying out technical movements.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Weiner's Attribution Theory is more obviou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se three items.

VINAX's attribution theory; Track and field technique; Teaching; Applied study

1007―6891(2022)02―0077―04

10.13932/j.cnki.sctykx.2022.02.17

2020-04-02

2021-05-12

河北体育学院2019年度教学改革项目(2019JTJG19)。

G82

A

猜你喜欢

维纳归因实验班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健忘的数学家
大数学家维纳趣事一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