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以入选“双一流”建设的6所中医药高校为例

2022-03-25孟凡英

中国轻工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一流

王 硕 孟凡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对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6所中医药行业特色高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涵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本文以这6所中医药高校为例,从行业特色角度分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入选“双一流”建设中医药高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中医药高校学科发展路径,提出中医药行业特色高校“双一流”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一、中医药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双一流”建设正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打破了之前建设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双一流”建设鼓励公平竞争、打破身份固化、实施动态调整,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同时,鲜明的中医药行业特色为中医药高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产业潜力巨大,深度参与国际对外交流与合作,这些给中医药行业特色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1.中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养生、公共卫生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预防观念,完全契合健康中国行动的理念。同时,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能够为我国人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其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特别是中医药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治疗,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成为“中国方案”里的最大亮点。

2.中医药产业潜力巨大,是未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医药是我国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中医药产业不仅是健康产业范畴内的重要产业,更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医药产业经历了20余年的黄金时期,中药产业同样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在2006—2016年间,中药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59%,增速在整个医药工业居于领先地位。中药工业主营收入(中成药制造和中药饮片生产),从1996年的235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6196亿元,增长了25倍[3]。同时,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新型产业,预计2030年中医药产业将达到10万亿元产值规模,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3.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国家名片”

建国70多年来,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加拿大、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高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对外合作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高层次的合作格局正在形成。

二、中医药在未来发展中将遇到的挑战

1.中医药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中医药国际化仍然面临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大,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在逐渐加快,但中医药尚未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植物药一般不予承认,绝大多数仍作为膳食补充剂销售。根据欧洲传统草药药品法令,所有中成药产品必须通过药品注册审批,绝大部分中成药遭遇强制退出欧盟市场的尴尬局面。同时,在中医药法规和标准制定上,尚与国际主流法规体系存在差距或很难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文化壁垒”,在现代医学的评价体系面前缺乏符合中医药复杂体系特点的系统评价方法和研发手段,这些给中医药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2.中医药行业面临发展瓶颈,学科发展与行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

从内部环境看,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人口、医疗、资源压力带来新挑战,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健康资源的需求日益强烈[4]。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下,中医药行业暴露出危重症急救医疗人员、公共卫生人才、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缺乏的问题,现阶段中医医疗资源仍不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同时,我国传统中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还存在薄弱环节,如关键技术积累不足、核心技术仍然存在短板、中药制药水平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和智慧化,新药研发能力弱及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等。这必将要求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的中医药高校,要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超前部署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学科专业,服务国家和区域行业的重大战略需求[5]。

3.学科建设与世界一流学科仍有差距,学科建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从学科自身看,6所中医药高校优势学科多集中在中药学、中医学。如表1所示,截至2021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有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和化学4个ESI前1%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有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ESI前1%学科,其他四座城市的中医药大学均有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2个为ESI前1%学科。但从世界排名情况来看,与世界一流学科仍然存在差距,学科在ESI全部机构中排名处于中游或中下游水平,学科“高峰”尚未真正形成,一流学科建设任务艰巨。

表1 6所中医药高校入选ESI前1%学科世界排名情况

其次,学科发展不均衡,基础学科发展薄弱,学科短板比较明显,尚未形成学科“高原”。如表2所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多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B类和C类学科主要包括护理学、药学、公共管理。“双一流”建设不单要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更需要基础学科、相关和相邻学科的战略储备,事实上基础学科的水平往往决定整个学科主体的卓越程度[6]。

表2 6所中医药高校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

最后,学科交叉融合力度不够,尚未培育出具有发展前景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多样化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7]。目前在“双一流”建设中,还存在着简单生硬拼凑学科、缺乏学科共同内涵等问题,如何主动对接国家“健康中国2030”“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工业4.0等信息领域打造交叉学科“高地”,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8]。

三、对中医药行业特色高校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坚持中医药特色,打造优势学科特色

特色就是质量和竞争力。一方面,中医药行业高校要立足于办学定位和现有基础,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中医药行业产业重大需求,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拓展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形成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支撑、优势带动新兴、新兴支撑优势的良性互动态势,进而全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打造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特色不仅来源于长期办学的历史积淀,更多是要加强修炼“内功”[9]。中医药行业高校要遵循“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交叉辐射、整体推进”的基本思路,强化已有学科优势,做大做强中医学、中药学特色优势学科,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高峰”[10];开拓创新相关学科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发展学科内涵,发挥一流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带动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健康服务等其他相关医药学科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培育功能的学科“高原”;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促进与智能制造、信息学、工程学、管理学等非医药学科和领域的交叉融合,形成具有良好学科建设生态环境的学科“高地”,进而构建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学科发展体系[11]。

2.加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应运而生,并将大学自身发展融入国家事业发展当中,实现自身不断发展的[12]。“双一流”建设要牢牢把握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本方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需求中创新发展。对于中医药行业高校来说,要发挥自身科技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面向中医药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主动协同中医药行业企业,为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解决制约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中医药国际竞争力;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发挥自身智慧资源,组建中医药大健康相关智库,从政府健康产业政策,到中医药发展战略,再到中医药相关行业,全产业链条服务中医药产业。中医药行业特色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通过附属医院、继续教育、医联体、海外中医中心、临床特聘专家、青年教师及学生社会实践等体系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天津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中医药高端智库,开展中医药现代装备发展现状和需求的战略研究,有望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资助;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通过“大学—政府—企业”的联动机制,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和技术优势精准扶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进一步明确建设定位和发展规划

中医药行业高校要紧密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对标对表国内外同类型院校,客观审视自身发展定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13]。人才培养方面,从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推进创新创业三个维度,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规模,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师资队伍方面,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人才引育为重点,采用“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措施,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更加合理的学术梯队。科学研究方面,坚持“四个面向”,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拓展与国际接轨前沿领域,引领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方向,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建设,采用多种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中医药优秀文化为载体,以文化自信为牵引,构建中医药特色文化体系。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引进来、走出去”联动,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医药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一流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