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创客公寓复合化设计策略
——以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创客区公寓设计方案为例

2022-03-25陈文东陈子彦蔡

华中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庭院公寓创客

陈文东陈子彦蔡 煜

1 项目背景

1.1 项目概况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创客区公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地块在广汽番禺汽车城智联新能源产业园内,金山大道旁,总占地面积75.6亩(约5.1hm2)。项目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其中A1地块占地44.2亩(约2.95hm2),拟建公寓套间5188套;A2地块占地31.4亩(约2.1hm2),拟建公寓套间1977套(图1)。“双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简称。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其充沛的经济活力和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吸引大量“创客”前来发展工作。为响应国家“双创”的政策理念,为创客提供更好的条件,项目着力于建设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创客公寓园区,助力创新创业发展。

图1 创客区公寓场地总平面图

1.2 创客公寓的发展需求

“创客”指的是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创客的工作特点使他们要经常交流和合作,然而当下许多创客工作在城市中心区,居住在偏远的市郊,工作和居住处离得很远,一方面不利于通勤;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创意灵感随时随地的碰撞。工作与生活的相对分离,引发了对功能多元组合的需求,呼唤着创客公寓新模式的到来。创客公寓的核心设计思路是将创客空间、住宅区与休闲娱乐区有机结合,形成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创意社区,让创客在便捷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3 创客公寓的发展过程

国内创客公寓的发展是在传统公寓多年的业态发展过程逐渐成熟的,它经历了从单一的居住功能模式逐渐发展为创客社区的演变过程。

(1)第一阶段:传统公寓单一的居住功能

传统公寓注重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租赁双方关注的重点更多在效率与利益,如单元租金高低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程度等。公寓与工作地点分离,须在之间往返通勤。公寓建筑内部功能单一化,没有专门的公共空间。

(2)第二阶段:引入公共概念的长租公寓

相较传统公寓,长租公寓更致力于为青年人群提供长期的居住空间和居住服务。它注重社区氛围的营造,鼓励社区活动,有意识地构建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如健身房、家庭影院、咖啡厅等,有利于创客共享交流氛围的营造。然而在运营过程中,部分长租公寓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公共空间的品质与使用效率良莠不齐,强调社交与共享却忽视了私密空间的处理等。

(3)第三阶段:创客公寓结合产业园区共同发展

这一阶段的创客公寓逐渐开始联系工作与生活,公寓位置进一步靠近产业园区,甚至与创意产业园进行一定的整合。公寓的运营更加成熟,服务品质更加完善,能够提供优质的公共环境与舒适便捷的居住空间。不过这个阶段创客的工作与生活仍然处于分隔状态,业态组合不够多元。

(4)第四阶段: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创客社区

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形成真正的创客社区文化,是创客公寓发展的趋势。在这一阶段,对创客公寓、创意园区进行统一整合规划,形成社区。打造居住、办公、休闲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型社区,创客既可以在这里创业就业,也可以生活休闲放松,无缝衔接生活与工作,激发创业热情,形成富有归属感的共享社区。

纵观创客公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设计越来越强调多元化的功能组合和公共空间的塑造。在借鉴前三阶段优缺点的基础上,项目立足于第四阶段的创客社区理念,力图打造包容多元、开放活力的创客公寓园区。

2 创客公寓的复合化设计理念

通过对创客公寓发展过程的探究,结合场地的条件,我们开始思考项目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如何构建创客公寓的空间环境?如何营造创客社区的特色氛围?对问题的思考导向了项目的两大设计理念。

2.1 兼容并蓄,化零为整

打造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创客社区,不仅要把控好各要素节点的品质,也要协调好各要素节点的关系,构成有机整体。项目场地位于广汽新能源产业园内,是被道路分隔的两个地块。设计把创客公寓园区内的空间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将规划、建筑、景观、交通、人文等要素进行一体化建构、整体化设计,使得各个要素和谐统一。通过公寓内建筑体量间的组织排布,设计围合出不同尺度的院落,各个院落构成不同主题的园林空间。建筑与景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一轴、两翼、多中心”的规划格局(图2)。

图2 规划格局

整体化的设计需要整合各个元素。裙房立体健康步道的置入使得分隔的地块、建筑体量与不同主题的园林空间被串联起来,构成整体的园区环境(图3)。立体步道不仅联通了各个功能组团与外部空间,沿其流线也营造了多个标志性景观节点,点缀公共空间,营造了体验式的多层次交流活动空间。

图3 裙房立体健康步道

2.2 开放多元,人文意境

创客社区氛围是在人与人关系纽带的连接中逐步形成的,优质的社区环境可以促进这一过程。通过多元开放的公共空间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元素融入,社区关系可以结合得更加紧密,创客也会有更多的温馨和归属感。

多元化的功能组合是社区环境构建的重要一环。创客公寓园区的公共区域多位于裙房。公共区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创客空间与休闲服务区、辅助功能区,各区域有机组合,搭配室内外共享交流节点的塑造,营造创客共享交流的社区氛围。休闲服务区内业态多元,有咖啡茶座、音乐书吧、健身房、家庭影院等,满足创客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并辅之以社区文化的建构,强化居住者对社区的归属感,并凸显年轻、活力、共享的公寓园区形象。

社区氛围的营造既要靠功能的有机组合,也需要人文元素的有机融入。通过对创客文化的探究,我们将其活力、创新的文化内涵转化到建筑景观的设计语汇中,在外立面的设计、公共空间的塑造、建筑材料等方面加以表达,激发创意的活力与激情。围合的庭院空间营造了自身向内的安定感,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给予了更多活动的可能,景观节点结合创客文化给人更丰富的人文体验(图4)。

图4 创客区公寓鸟瞰图

3 设计策略研究

围绕两大设计理念,我们确立了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创客区公寓项目的具体设计对策,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 高效舒适

创客公寓的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三部分:地下的车库、裙房处的公共辅助配套与三层以上的单元式公寓。合理的垂直分区划分了公共与私密,避免了相互打扰(图5)。

图5 创客区公寓功能分区

地下车库的设置使得地面步行畅通无阻,实现了人车分流。城市干道与公寓区的连接方便快捷,地库出入口设置于A1、A2地块南北两侧,承接来往车流。

裙房处的公共辅助配套可进一步划分为创客空间(办公区)、休闲服务区与辅助功能区。创客空间集中于A1区块,是服务于创客的联合办公区,根据办公需求的不同可提供多样的服务,如适合多人交流集会的共享办公区和注重效率的隔间办公室,满足创客工作形式多样化的空间需求。休闲服务区分布在A1、A2区块,集合多种业态,室内有咖啡茶座、音乐书吧、健身房、家庭影院等,室外有健身攀岩、立体步道、游泳池、标志展览等。辅助功能区内有大堂、卫生间等,根据需要穿插于创客空间和休闲服务区中,提供便捷服务。

建筑三层以上为单元式公寓,结合立面造型局部布置公共平台,可供公寓内部创客休憩交流。多数塔楼为普通公寓区,户型精简高效;少数塔楼为高端公寓区,户型简约开阔。不同户型满足创客群体的多样需求。公寓内部垂直交通简洁高效,与地下层、裙房部分联系紧密,人流可以方便到达。

3.2 共享交流

为营造创客社区共享交流的氛围,适应创客多样化的生活需求,项目将规划、建筑、景观、交通、人文等要素进行统一设计,构成“一轴、两翼、多中心”的规划格局。公寓体量与立体步道围合出内向而富有安定感的庭院空间,沿着东西向轴线逐层展开,东端A2地块围合出出隔而不断的大小庭院空间,西端A1地块处庭院空间被划分为两翼。各个庭院就近服务于各个公寓体量,构成多个中心。

多元化景观节点与设施构成不同主题的园林空间,西侧庭院以绿地、小品和硬地铺装等为主,其间布置许多休憩节点,适合集会与交流;东侧的中心庭院、开阔且元素丰富,灵动的水院上绿植点点,一旁架设错落排布的轻盈体块,中心庭院旁是泳池、攀岩装置、咖啡茶座、展览等设施,给创客带来丰富的活动体验(图6)。裙房立体健康步道灵巧的串接起不同主题的庭院空间,既是外部景观的构成要素,又是纵览各个庭院的观景设施,带给人丰富的体验。

图6 创客区公寓东侧庭院鸟瞰图

裙房处的公共辅助配套围绕庭院展开,创客空间、休闲服务区与辅助功能区三大功能组合给予了创客在工作与休闲间自如切换的条件,创客在工作烦闷之余可就近放松,生活中灵感出现也可前往创客空间与合作伙伴交流碰撞。

公共空间的塑造不仅仅是业态的多样,也要考虑实体层面的设计细节,从社区生活场景的营造到室内外节点的布置,以人为本的精细化设计和富有人情味的社区活动才能吸引人们走出来,在娱乐休闲中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激发社区活力,构建社区氛围。

3.3 人文活力

为了丰富公寓区内人文气息,激发社区活力,设计主要从立面造型、活力空间、景观节点、室内氛围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筑的立面造型整体现代简约,结合中国元素,体现岭南传统。公寓塔楼采用单元组合式的立面表皮,局部设置矩形窗洞活跃立面(图7)。设计立足于地域气候,造型引入了架空层、连廊、片墙、双层屋面等元素,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同时,也使得室内外相互渗透,层次丰富。明快通透的造型使得视线关系多元丰富,庭院内的活力氛围能够传达至社区的各个角落。

图7 建筑造型

第二,建筑室内外置入多元化的活动空间。裙房部分层次多样的架空层、连廊以及公共休憩设施给创客带来多样交流的可能。各个庭院有着不一样的主题导向,A1地块的庭院以绿植和硬地景观为主,树池、硬石板等景观设施结合人体尺度可供人闲坐休憩,由树池和绿地限定出的小型广场也适合小规模的聚会与讨论;A2地块庭院以水院为核心要素,轻盈的亲水体块、植被、小品与水院交相辉映,庭园周边还附有攀岩、游泳、立体步道、咖啡茶座、展览等功能(图8),创客既可欣赏庭院美景,又可休闲娱乐,体验丰富。

图8 水院场景

第三,景观节点的布置既考虑了审美实用,又结合了人文要素。立体健康步道串接了各个庭院,形成闭合的流线。项目结合创客文化,沿步道流线将国内外创客的发展历程与大事件转化为景观节点,用时间线将其串联起来,人们在散步游览的过程中就能清晰地了解创客文化的来龙去脉。地面与局部墙体上也用雕刻、绘画等形式承载创客文化,体现时代风貌。

第四,室内氛围的营造力求温馨而富有活力。材料与灯光方面可考虑暖色系搭配体现温馨感,局部搭配明快的色彩烘托积极向上的活力。家具的选择布置也须以人为本,带给创客舒适和放松。陈设与装饰可结合创客新颖时尚的审美倾向进行布置。

3.4 生态低技

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炎热多雨。创客区公寓立足于地域性气候,在规划、建筑形式与景观环境上因地制宜,力求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整体规划中,建筑群整体呈南北向。设计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形成尺度适宜的庭院空间。建筑采用廊道、架空、拔风井、双层屋面等空间策略(图9),起到遮阳、隔热的效果并强化了对流通风,应用低技被动式技术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图9 空间策略细节

景观环境设计根植地域元素,多元化选取当地植物,通过乔木、灌木与草皮地被的有机搭配,形成主次明显、四季变化丰富的庭院景观,富有观赏效果。建筑立面上局部覆盖绿植,中心庭院引入水院,各个景观要素共同调节公寓区微气候,给人更舒适的体验。

结语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创客区公寓设计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创客公寓新模式的一次探索。项目力图打造工作、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创客社区,通过对规划、建筑、景观等要素的综合考虑,对园区环境进行整体化设计。多元化功能结合人文要素,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感。创客公寓的设计既关注创客高效舒适的居住体验,又深入营造共享交流的氛围,激发人文活力,构建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文章通过项目模式理念与实践的深入探讨,以期为其他创客区公寓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资料来源:

文中所有图片均引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园区、人文居住——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创客区公寓前期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文本。

猜你喜欢

庭院公寓创客
回到庭院
前滩禧悦公寓
庭院
共享公寓
庭院中的童年
“小创客”有法宝
数字公寓
创客
创客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