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文献分类与综述
——基于融资服务视角
2022-03-25刘仕强王雅娜冯玲
刘仕强,王雅娜,冯玲
(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引 言
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SMEs)一直以来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1-2]。在供应链中,规模大、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经常通过赊账、要求提前支付货款等方式将资金压力转移给配套的上下游企业[3]。科发斯集团2014年发布的《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间的赊账销售占比在2013年达到91.8%[4]。同时,由于库存、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SMEs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需要向银行进行贷款或采用民间贷款。但受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表不完整、企业信用水平低等因素影响,SMEs难以通过传统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5],如果采用民间贷款,则需要承担昂贵的融资成本。因此,SMEs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新的融资途径。同时,随着资本市场中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亟需创新金融服务,以便抢占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应运而生,也有学者称之为金融供应链(financial supply chain,FSC)[6]。
融资服务(financing service,FS)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业务[7],对企业摆脱资金短缺枷锁和优化供应链的资金流具有重大意义。如此前重庆永业钢铁由于自身扩张而在采购环节中出现资金流紧张,便通过与深圳发展银行合作,采用量身制定的应付账款融资(accounts payable financing,APF)方案,缓解了其经营中的资金压力[8]。而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considering financing service,SCF-FS)正是旨在基于由供应链企业和第三方企业(包括物流、平台、金融机构等)组成的基本结构,由金融服务提供者(如银行、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依托供应链中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运营过程,为企业开展特定的融资服务,以促进融资服务创新。同时,供应链中的SMEs利用供应链的优势也获得了资金支持和资本市场准入,并使得供应链的资金流得到优化,提升了供应链竞争力。其融资模式主要有应收账款融资(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ARF)、反向保理融资(reverse factoring,RF)[9-11]等。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对于术语“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下文将统一采用SCF-FS来表述。
对于企业,SCF-FS不仅盘活了企业积压的大量动产,降低了融资成本,还加速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通。Tunca等[12]的研究表明,供应商利用买方融资(buyer financing,BUF)能够使整个渠道的利润提升13.05%;同时,买方和供应商的利润增加10%。在采用银行信贷的情况下,供应商可降低25%的资本成本,买方可额外节省25%的资本[13]。对于金融机构,SCF-FS不仅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还扩大了其潜在客户群体,实现了多方共赢。有研究通过对2008—2018年间的177项供应链金融计划进行分析,发现SCF-FS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市场价值[14]。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SCF-FS的发展更为迅速,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在2011年与2012年分别达到了5.75万亿和6.9万亿元[15]。这表明,SCF-FS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并将水涨船高。
尽管对于SCF-FS的研究如火如荼,但现有研究却较少对SCF-FS的最新文献和研究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类和总结,因此,笔者拟将相关文献的被引用次数和期刊排名考虑在内,详细阐述近年来SCF-FS文献的分布状况,并根据融资服务模式对近十年与SCF-FS密切相关的80余篇文献进行分类,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每类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综述,以回答近年来SCF-FS文献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现有研究的研究思路是什么和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及模型的问题,从而揭示近年来SCF-FS的研究现状。
本研究可能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年份、期刊、关键词和被引用次数几个方面分析与SCF-FS密切相关的文献近年来在发表数量上的发展趋势和所发表期刊的水平分布情况,并揭示文献的被引用情况。
二是从供应链角度,根据研究中所涉及的融资服务模式将80余篇SCF-FS文献分为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和考虑不同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
三是从供应链金融结构、协调合同、模型和决策变量4个方面系统评述SCF-FS文献的研究特点,从而反映近年来SCF-FS的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内容分析方法。
四是从供应链金融结构、模型和求解方法等方面指出SCF-FS的未来研究机会,并考虑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影响,探讨SCF-FS的未来研究趋势。
二、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文献检索和文献分布分析
本章将介绍本文所涉及的SCF-FS专业名词,描述具体的文献检索步骤,并进一步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文献发表年份、所发表期刊及期刊排名、关键词和被引用次数几个方面分析所收集文献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一)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专业名词
本文涉及许多SCF-FS的专业名词,其对应的中英文名称及英文缩写如表1所示。
表1 SCF-FS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续 表
(二)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文献检索
本文将“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融资服务(financing service)”“供应链(supply chain)”“金融(finance/financial)”等词单独作为关键词或组合设置检索条件,将时间范围限定在2010—2021年,在Web of Science,Elsevier,Wiley Online Library,SpringerLink,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进行精确检索,并在检索结果中根据相关度、标题、摘要和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共获得中文与外文文献194篇。进一步详细阅读文献内容后发现,在194篇文献中,侧重于研究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综述文献18篇,侧重于研究供应链或金融领域的文献18篇,侧重于研究金融科技的文献21篇,侧重于研究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管理的文献56篇,侧重于考虑融资服务模式的文献81篇。因此,笔者选取与SCF-FS密切相关(即同时涉及供应链和金融领域且侧重于融资服务研究)的80余篇文献进行分析,以确保对SCF-FS文献分类综述的准确度。
(三)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文献分布
文献的发表年份、所发表期刊及期刊排名、关键词和被引用次数是能够反映文献特点的重要指标,因此,笔者将从上述4个方面分析SCF-FS文献的分布情况。
图1 2010—2021年有关SCF-FS的文献分布
1.年份分布情况
图1展示了2010—2020年有关SCF-FS的文献分布情况(2021年的文献尚不够完整,因此,未将其纳入分析)。由图1可知,有关SCF-FS的文献数量在近十年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但其大趋势仍然是上升的。其中,2018—2020年所发表文献的占比达到44%。
2.期刊分布及排名情况
从期刊角度分析,所收集的文献共涉及48种期刊(中文期刊16种,英文期刊32种)。发表SCF-FS论文数量排名靠前的14种期刊如表2所示。其中,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分别是《中国管理科学》和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
表2 发表SCF-FS论文数量排名靠前的期刊
发表相关论文期刊的排名和文献被引用次数能够间接反映论文质量。因此,首先参照2018年的ABS(Association of Business School)排名和FMS(Federation of Management Societies of China)期刊列表的分区标准对所涉及的48种期刊进行分析。由表3可知,ABS 2星以上及FMS T2分区以上的期刊数量占所涉及期刊总数的54%,且所收集的文献约有68%来自这些主流管理学期刊。
表3 本研究所涉及主流管理学期刊数量及文献数量
3.关键词聚类情况
为了对所收集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16]对关键词进行聚类,阈值大于4的关键词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发现,阈值较高的关键词主要有trade credit, supply chain finance和供应链金融。无论中文文献还是英文文献,供应链金融(或supply chain finance)都是较为重要的关键词。
表4 关键词及其阈值
4.文献被引用次数情况
根据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和中国知网(www.cnki.net)网站相关数据确定所收集文献的被引用次数,从时间维的角度计算所收集的SCF-FS文献每一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从图2可以发现,除了2019和2020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次数较低外,其他年份都具有较高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最高达到了147次。
图2 SCF-FS文献年平均被引用次数
三、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文献
学者们从触发事件角度将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服务模式划分为装运前融资、在途融资和装运后融资[17],从信用焦点角度将其划分为应付账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然而,对于各种融资服务模式的定义和不同模式间的界限,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和定义,以致融资服务模式的概念五花八门,不同融资服务模式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为更好地对SCF-FS文献进行分类综述,笔者借鉴Kouvelis等[18]使用的外部融资(external financing,EF)和内部融资(internal financing,IF)概念,以供应链为界限区分不同融资服务模式,进一步从更高维度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类。笔者认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是以整条供应链为界限。其中,外部融资泛指由供应链之外的第三方企业(包括银行、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线上平台等)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资金融通行为,主要包括银行信贷、应收账款、信用担保等。内部融资泛指供应链中的企业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向上下游企业进行借款,或通过延迟付款的方式来缓解自身资金压力的资金融通行为,且根据贷款方的不同,主要包括贸易信贷(或供应商融资)和预付款(或买方融资)。
基于上述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模式,根据研究中所涉及的融资服务模式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发现,许多文献不只是对一种融资服务模式进行研究,而是研究了不同的融资服务模式。基于实际情况,笔者根据融资服务模式将所收集的文献划分为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和考虑不同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
表5 基于融资服务模式的文献分类统计
学者们对SCF-FS进行数理建模分析的基本研究思路大致基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第三方企业构成的供应链金融结构,结合不同的协调合同构建相应的数理模型,对参与方的均衡决策(供应链绩效)和融资策略问题进行分析。例如,对于参与方的均衡决策问题,Shi等[19]在由制造商、零售商和银行构成的供应链金融结构中,考虑制造商为零售商提供回购合同,构建了以银行为领导者、制造商为次领导者和零售商为追随者的三级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受资金约束的报童问题进行研究。Cao等[20]基于有足够资金的制造商和资本受约束的零售商,构建两级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贸易信贷合同和收入共享协调合同对零售商决策的影响。然而,涉及不同融资模式的现有研究则是在数理建模的基础上,对不同融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如Zhen等[21]基于由制造商和两个下游零售商(线下零售商、第三方平台)构成的两级供应链,构建两级Stackelberg博弈,比较分析了制造商在买方信贷融资、第三方平台融资和银行信贷融资下的最优期望利润,从而探讨制造商在不同的融资策略下应该如何取舍。因此,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特征,笔者拟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供应链金融结构、协调合同、模型和决策变量4个方面来分析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和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的现有研究的特点。为避免对考虑不同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进行重复分析,从融资方式、比较指标、考虑因素和主要结论几个方面分析考虑不同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现有研究的特点,以对SCF-FS的研究现状进行更为具体和充分的阐述。
(一)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
与传统融资模式不同的是,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提供者不再局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许多财务状况良好的第三方物流、平台及其他公司也纷纷开展金融服务,以增加企业收益。在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the third-party logistic firm,3PL)为资金受限的企业提供物流和融资服务的情况下,Wang等[22]分析了制造商的风险偏好如何影响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均衡决策,Huang等[23]则分析了物流运输费用对供应链企业均衡决策的影响,并表明可变的运输费用策略提高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甚至整个供应链的总利润。Zhao等[24]创建考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融资服务的三方博弈模型,并求解各参与方的最佳方案来探讨供应链金融的协调机制。在采购合同质押融资的情况下,易雪辉等[25]将供应链决策引入银行基于下侧风险控制模式的贷款价值比决策模型,以研究制造商的定价和回购策略如何影响银行的贷款价值比率及其面临的风险。
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表6从供应链金融结构、协调合同、模型和决策变量4个方面详细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文献都是基于由两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第三方企业构成的供应链金融结构,其中第三方企业扮演着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二,在参与方的交易和合作过程中,企业之间签订最多的是批发价格合同,其次是信用担保合同,而较少涉及对其他协调合同的探讨。第三,现有研究大多基于银行或上游企业(制造商和供应商)主导的供应链构建两个或三个参与方的Stackelberg模型。第四,对参与方的最优决策和均衡策略分析都是基于批发价格、订购量、生产量及贷款利率4个决策变量。第五,除易雪辉等[25-28]聚焦于单个企业角度以外,其他研究则从整体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最优批发价格和最优生产量、下游企业的最优订货量和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最优信贷利率,并进一步讨论参与方之间的不同决策行为的相互影响与联系,这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SCF-FS的发展。
表6 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的结构与模型特点
续 表
(二)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
基于内部融资,SCF-FS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而各种不确定因素(如风险偏好、市场不确定性等)会对企业的运营决策和供应链协调产生什么影响成为研究的焦点。Yang等[45]在由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中,结合预付款融资和零售商投资模式,建立了两阶段的Stackelberg模型,研究风险厌恶的制造商对供应链中的最优决策和供应链绩效的影响。Wu等[46]基于零售商与供应商的非合作补货模型,建立具有需求和违约风险的供应商-Stackelberg博弈,并从分散和集中决策的角度研究贸易信贷期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Yang等[47]在由供应商和资金短缺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对财务约束、融资渠道和运营决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建模,以研究贸易信贷如何转移需求风险。
基于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表7从供应链金融结构、协调合同、模型和决策变量4个方面详细说明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及特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的现有研究具有以下5个特点:第一,在内部融资中,参与方主要是两层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没有供应链外的第三方企业参与。第二,该模式下,供应链中的每个参与方都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贸易方,也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或服务对象,而这种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融资风险,对促进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乃至战略伙伴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存在贸易关系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大都签订了贸易信贷合同,考虑其他协调合同的研究相对较少。第四,研究中建立的模型主要是两个参与方的Stackelberg模型或库存模型,而关键的决策变量是下游企业的订购量和上游企业的生产量及批发价格。第五,在内部融资中,约92%的研究都是基于供应商主导的融资方式。
表7 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的结构与模型特点
(三)考虑不同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
SCF-FS无疑能够缩短账期,达到优化供应链的资金流、增强整条产业链竞争力的效果。然而,不同的SCF-FS模式对企业效益和供应链协调的影响会因为不同产业链的产品、业务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考虑产业链的具体特征和关键影响因素对不同SCF-FS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不同SCF-FS模式适用的企业或产业链环境,为决策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管理见解。Ding等[55]探讨了产量不确定情况下,供应商的融资决策及供应链的协调问题。为了研究分销渠道中的最佳融资策略,Chen等[56]分别对比分析了银行信贷融资和贸易信贷融资下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期望利润。Jing等[57]的研究表明,在贸易信贷融资方式下,零售商与制造商共担需求风险,从而激励零售商提高库存水平。Cai等[58]从零售商的角度分析单一信贷和贸易-银行信贷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之间的互补和实质关系。彭红军等[59]提出期望利率的概念,对比研究预付款机制下与银行融资下的最优决策。
由表8可见,考虑不同融资服务模式的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外部融资中的银行信贷和供应商担保银行信贷(反向保理融资)与内部融资中的贸易信贷和预付款机制的对比研究。现有研究采用的比较指标主要是能够直接反映供应链绩效的期望利润和优化企业运营的均衡决策和库存水平,采用这些量化指标有助于对不同SCF-FS模式进行直观的比较。在分析主要结论后可以发现,即使采用相同的融资服务模式,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决策和供应链绩效也不尽相同。
表8 考虑不同融资服务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比较
续 表
四、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机会
基于对所收集文献的详细阅读、分析和对其特点的讨论,笔者将进一步指出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和考虑不同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研究的空缺及理论方面的潜在研究机会。
第一,在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的现有研究中,少有关于下游核心企业主导作用(如沃尔玛、京东等下游核心企业对其上游供应商、出口商的主导作用)的研究;在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的现有研究中,有关买方主导的融资方式(预付款)的研究较少;在考虑不同融资服务模式的研究中,现有文献都是基于某种SCF-FS模式进行单独分析或对比分析,而缺少同时考虑多种融资服务模式[73]的研究。因此,如何组合应用多种SCF-FS模式仍然是未解之谜,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第二,各类文献对SCF-SF的实证案例分析相对较少,如在所收集的文献中,除了Wuttke等[13]基于6家欧洲公司对SCF-FS进行案例分析外,其他大部分文献都是采用数值模拟来对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三,各类文献大都基于单个下游企业和单个上游企业构成的两层供应链开展研究,未考虑更复杂的供应链情况和横向同行企业间的竞争关系的影响。
第四,现有研究大都采用Stackelberg博弈构建博弈模型,利用一阶或二阶微分进行求解,研究模型与求解方法过于单一。而随着所考虑供应链成员的多元化,需构建的模型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求解难度也会更大。应创新决策模型和求解方法,如创新建模方法或应用适当的算法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如Wu等[74]构建了古诺竞争模型(Cournot competition model,CCM),Liu等[75]建立了基于无网格偏微分方程(meshless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MPDE)模型,Yan等[76]提出了基于非线性规划的精确求解方法,但仍存在较大的空白。随着供应链金融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采用更为高效、灵活的方法来应对未来挑战。
第五,第三方融资公司和第三方融资平台(如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等)的出现使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变得多元化,融资业务的实施也由线下向线上转移。而在线融资如何助力融资服务模式的创新、开展在线融资服务面临怎样的技术挑战和如何重组融资服务业务等问题,均是未来需解答的问题。
五、考虑融资服务的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展望
尽管学术界对SCF-FS展开了大量的数值模型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随着供应链间企业的合作越发重要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基于对SCF-FS研究现状的分析及其实际应用,笔者认为,有关SCF-FS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一是增加下游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研究,注重SCF-FS的实证和案例研究,基于实际数据和现实案例对不同的SCF-FS模型进行分析,以揭示各类SCF-FS模式的适用环境并对如何同时组合应用多模式进行系统分析。
二是在SCF-FS的研究中考虑多层供应链及多成员竞争的供应链金融结构(如多层供应链、多供应商、多零售商[77]),研究同行业间的竞争关系会对企业决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随着供应链间合作的复杂化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商[78]的出现,SCF-FS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态环境,而多个同行企业的合作和竞争会如何影响SCF-FS的发展,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三是利用互联网优势,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创新对SCF-FS模式展开研究。截至2015年3月,阿里巴巴发放的贷款数量累积达到了4 000亿元人民币[79],Chen等[80]以京东为例研究在线零售商如何通过供应链金融加速供应链内部的合作,这些实践都说明利用互联网来实现SCF-FS的在线化[81]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面对这种新的变化,金融机构应该更加主动地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82]。不仅如此,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也发展迅速,而企业如何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和方法[83]对意外事件作出快速反应[84],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促进供应链整合[85]等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是拓展SCF-FS在矿业、时装业[86]、农业等其他行业的应用研究。如Van Bergen等[87]基于供应链金融理论背景,对上游干预方案在三级农业供应链中的应用进行建模研究。矿业、农业等大宗商品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融通需求,而供应链金融能够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资金支持,这一优势对提升供应链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研究应对SCF-SF在其他行业的应用进行积极的探索。
六、总 结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领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架构。笔者对近十年与SCF-FS密切相关的80余篇文献进行综述,梳理近年来SCF-FS的研究现状。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方法,从年份、期刊、关键词和被引用次数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80余篇文献进行分析,以突出近年来SCF-FS研究的分布特点。接着,根据融资服务模式将文献分为考虑外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考虑内部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文献和考虑不同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文献,进一步结合内容分析方法,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从供应链金融结构、协调合同、模型和决策变量4个方面指出现有研究的特点和不足。最后,基于对SCF-FS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其实际应用,对SCF-FS的未来研究机会进行展望。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SCF-FS正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供应链网络及当前外部环境(如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未来研究需要考虑如何结合大数据分析和风险管控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以应对未来挑战[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