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法、德的职业资格认证

2022-03-25董健

世界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行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

董健

说起“职业资格证书”的起源,还就得回头去看看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前后,职业培训和教育走过的历史路程。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的开端最早发生在英国,而在此之前,发展比较兴旺的工业化萌芽“手工业”则是在欧洲大陆的法国和意大利,这是因为早期欧洲贸易的主要线路集中在地中海一带,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法国和意大利的手工业最早兴旺起来。

手工业是一个对工人技艺水平要求比较高的行业,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给作坊主带来的利润差别显而易见,因此,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收入有很大差异。在那个时代教育远远没有普及,根本谈不上什么职业教育,手工业者技艺的代际传承主要是依靠“师徒”模式进行的。在这种模式之下,学徒到底什么水平算是“出徒”了,基本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一般都是师傅说了算。这就带来混乱了。首先为难的是作坊主:如果雇佣来的“熟练”工人不能按照预想的创造出来足够的价值,该如何给他发工钱?

难题很快就有了解决方案——依靠行会制度。欧洲的封建等级制社会里,给城市的市民留下了一点“结社”的空间,同一行業的工人组织起来去跟各级君主谈条件会比较有力度,同时君主在管理和收税时也不用辛苦地满街跑,只需去跟行会的管理者交涉就可以了。这种情况致使那时欧洲的行会力量十分强大,木匠行会、纺织工行会和后来的印刷工行会都得到了大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共济会”,据说它就是从发展较大的石匠行会演变而来的。基于行会联通上下的权力,于是,行会成了认证一个工人有没有资格在本地从事这一行业或者独立开业的“权威机构”。

随着工业化革命的到来,新机器设备的出现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甚至完全不同于手工业时代的要求。但只有一点变化不大,那就是熟练工人能更好地操作设备,让资本家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非熟练工人还是需要接受培训和学习才行。资本家在乎自己投资的回报率,因此要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做梦都想工厂大门一开进来的都是超级熟练工人。于是,现代职业教育终于伴随着工业化到来了。

作为欧洲的三大国,英、法、德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里,不仅有我们通常理解的各种“手艺匠人”,还包括很多被视为“白领”的职业,例如会计、律师、医生等。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锋,英国政府早在1562年就颁布了《工匠、徒弟法》,不过,因为当时行会势力强大,所以该项法律规定了学徒年限、学徒人数、学徒资格、雇佣权利等充满封建制色彩的条件,这个法律到1814年就被废除了。1833年颁布的《工厂法》规定,工厂可以设立工厂学校,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招收学徒工。后来,英国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分管技术教育的科学和工艺署,并把职业教育纳入了学制。

德国首届慕尼黑车展于2021年9月举办,该车展代替了曾经的法兰克福车展。

法国一直面临要跟英国争霸的情况,尤其是在海军和海外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尤其突出,所以,法国人就搞起了军校。1669年法国建立了炮兵技术学校,随后又为战争中的孤儿开办了贸易学校。这两所学校的教育效果很显著,随后又陆续建立了一批职业性质的学校,例如海军造船学校、巴黎皇家免费制图学校等。虽然这些学校军事色彩浓重,目的也是为军事力量培养大批各类技术人才,但这一做法确实对法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兴起,行会制度被当作封建枷锁一并砸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了岗位技能更细分,生产劳动的职业种类变得更多样,职业教育就变得更红火,各种专科学校从高等向中等乃至初等迅速扩张。

德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后来者,直到1870年普法战争德国才算真的统一,所以在职业教育方面也稍有落后。虽然德国的总体历程跟法国有点像,但按照德国人对于数学和机械的偏好,他们职业教育的起步选择了更侧重农业、机械和经济学的“实科中学”,1708年德国建立的“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算是开端。

工业化带来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取代了行会制度下的师徒模式,然而,一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模式怎么可能立即烟消云散?所以,英、法、德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初期都多少保留了行会制度下师徒模式中的合理部分,其表现形式在英国叫做“半工半读”,在法国形成了流传到今天的“学徒制职业教育”,在德国类似的模式被叫做“双元制”,其共同的特点是重视实用技术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

行会制度加上资本主义本身的特性,使欧洲的职业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问题——民间组织和机构如何确保其所发证书的标准足够严格呢?比如在英国工厂主设立的工厂学校中,工厂主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投资回报率,那么,他们会尽可能地压缩对学徒进行教育部分的投入,并且尽可能多地追求学徒日后的产出。资本主义社会讲究劳动力需要形成市场,而劳动力“水平”标准的不统一是个大问题。作为劳动力商品的重要指标,劳动技能水平也必须有明确的标准才可以。各国政府很快就发现,仅仅把职业教育纳入学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个要求。既然工业化的基础是科学,那么管理的方式就离不开科学。随着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国家也把“标准化”“量化考察”和“分级管理”等现代社会管理方法引入了职业教育,最后就形成了“考证”制度。

1986年10月,英国政府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将所有职业资格统一进了一个全国性的职业资格体系中,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规定各类证书在国家资格框架内的通用性。1992年9月,英国普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正式上线了!这一套职业资格培训认证体系中共有五个级别的证书。其中,一、二两个初级的级别分十一个大类、覆盖近千个职业,对于从业者不限制年龄和学历,获得资格证之后便可取得“中学同等学历”的规定。三级视同“高中同等学历”并有资格去报考大学,四级视同“本科学历”,五级视同“硕士学历”。事实证明,这一套制度对于人才流动、企业发展等是非常便利的,极大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个人的自我提升也非常具有优势,毕竟,跟普通教育学历的换算制度给不同的人才留出了一个大学之外的发展成长渠道。

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英国牛津血清研究所搞的“阿斯利康”疫苗名噪一时。尽管疫苗依然存在争议,但也充分说明英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依然还有独到之处,也许这个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会变得更加热门。同时,由于疫情期间的封控情况,物流业的未来也必然会得到重视,诞生新的职业资格证也存在着可能性。

法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体制跟英国大同小异,只是更强调了通过“半工半读”模式强化技能培养。不过,法国政府在职业技能体系中的作用明显强于英国,所有证书的设置和更改都是由国家机构的专业组织来决定的。凑巧的是,法国也把涵盖了450个职业领域的证书体系分了五级,只不过顺序倒了过来——五级是初级,而一级才是最高级。其中,创立于1911年的职业能力证书(CAP)是进入各行各业的敲门砖,没有这个证书基本没法担任公司最基层的技术岗位工作。虽然CAP不过是个初级证书,可是一点都不好考。职业学校的学生或者企业学徒在两年学习期满时,才能参加CAP包括理论和实践考察两个部分的考试,而考试的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一。

而法国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BP)更不容易考取,从业者在拿到CAP两年后才能有资格去报考,而且考试内容不光是在本专业上加深了难度,还包括了企业管理和如何培训学徒的内容。当然,拿到这个证书还是很有用的,这意味着你至少也是技师层次的技术工人,或者可以担任企业的初级管理岗位了。至于更高的高级技师证书(BTS)那就更复杂了,必须担任技师满五年才可以去报考。当然,法国职业教育的证书也是可以跟学历换算的,五级的CAP证书被认同约等于“高中”,四级相当于“职高”,三级的BP证书相当于“高职”,二级相当于“本科”,一级的BTS证书相当于“硕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企业对这些证书的认可度非常高,所以,往往法国的综合性大学里都会附设职业教育学院,而这些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会高于普通的大学生。

德国的职业教育似乎是最发达的,这个可能跟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远远快于英法两国有关,所以,德国的律师协会、医生协会等行会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作用远远高于政府。本着德国人一贯的严谨,德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大概是最庞大繁杂的。一般来说,可以粗略分成五大类:高校入学资格证书、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证书、中等职业培训学校颁发的证书、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专门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高校入学资格证书被列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本身可能有点奇怪,但是德国人相信:一个人如果能通过那么繁杂的考试拿到这个证书,那至少证明此人的学习能力足够强,再让他去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或者去专门的职业教育学校培训,才不是白费工夫。所以,高校入学资格证书反而是德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中最热门的。

在德国最常见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学校的证书,其实都是各行各业的协会来组织培训和考试的。从业者只要完成了所在公司提供的在职培训和培训学校提供的为期三年左右的兼职培训,就可以参加“双元制”职业培训的考试。考试包括一次笔试和一次口试,内容是相关职业所要求的技能和培训课程的理论和实用知识,成功通过该考试即可获得正式资格证书。因为证书门槛不高,所以被德国人当作了入行敲门砖,大约类似于英国的一二级职业资格证或者法国的CAP证书。德国类似的各种协会的资格证书虽然繁多了一点,但是其中也总有“品牌效应”的,如德国莱比锡工商业联合会(IHK)组织的考试认证,就普遍被德国人视为比较有权威性的一个。

德国的工程机械职业教育。

爱马仕的制作工人。

法国大西洋船厂的木匠。

真正的“金边”证书是德国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德国联邦政府和相关协会共同管理的此类证书,大约有200种,还有450种高等职业证书由相关行业协会单独管理。在德国,前面那些证书的相关培训都是免费的,甚至还可以挣钱(“双元制”培训是半工半读,有收入有保险等),但是这个培训可不免费!参加高级职业资格的培训,最多只能从政府那里获得一部分低息贷款或者抵税政策的扶持,而且对于报考者的要求是,除了已经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外,还至少具有2—3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并且通过了4个领域的考试。所以,绝大多数拿到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德国人都是年过不惑了。

未来,英法德三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很可能因为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同而开始出现一轮新的分化。此前,脱欧而去的英国期盼利用自己的金融和市场优势过上舒服日子,而法德则在考虑欧盟必须走工业化“4.0”的路。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影响严重冲击了欧洲社会和经济,欧洲国家不停地在防控和躺平之间摇摆。因此,这些国家并不会对未来的职业政策作出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而是会延续疫情之前制定的发展道路。总的来说,缘于历史优势和相关产业政策,未来英国的金融和法律等服务业相关的职業资格证书也许会变得更加值钱,而法德等欧盟国家则是以计算机通信、自动化控制和其他相关机械制造业的证书为热门。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行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
中世纪英国行会述略
职业资格制度的执行困境
宋代行会初探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行会 异军突起的经济体
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探析及启示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注销《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的公告
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将全国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