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卷有理?躺平无罪?

2022-03-25悠悠我心

世界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习得性内卷躺平

悠悠我心

躺平的背后是叛逆:年轻人不想在不合理的竞争中被榨干,一边呼吁躺平,一边借此对抗内卷。似乎只要我躺平,内卷就卷不到我,镰刀就割不到我。内卷的深处有妥协:面对压力和重担,放弃抵抗,随波逐流,被迫卷入各种真假努力之中,这何尝不是一种用力过猛的变相躺平?只有从藏在躺平与内卷背后的心理现象中找出症结,才能从容应对。

躺平源自“躺平任嘲”一词,是娱乐圈粉丝的一种用语,表示“躺下来任你嘲讽”。在年轻人眼里,这个词刚好符合当前在内卷高压下的“自嘲”。“你们卷吧,我选择躺平了……”一篇题为《躺平即正义》的文章带火了“躺平”。“躺平学”大师一天只吃两顿饭,每月花销200元内,一年工作一两个月。没事就去爬山、游泳、去公园“葛优躺”,缺钱了还能去横店演死尸,轻松又自在。

想起山本周五郎的小说《豫让》中的故事:岩太的父亲被知名剑侠刺死,岩太因为替父感到不值并嘲笑剑道,被家人赶了出去,他索性当了乞丐。没想到,从前鄙夷他的人以为他在卧薪尝胆准备复仇,大受感动,纷纷前来鼓励他,给他送吃喝送钱财,结果岩太因躺平而暴富。本来准备携款跑路的他想通了:既然大家都以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干脆索性就再躺十年,反正去哪儿也没有在这里过得安逸。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杀父剑侠暴毙,岩太无为而治熬死了对手,顺利完成从躺平到躺赢的故事。

当然,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岩太这么幸运,也不是谁都能像他这样因“躺平”而受到祝福。更多的人,对躺平有着深深的不满。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时,一众大学教授和成功企业家们纷纷批判。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抨击道:如果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

我同事名字里有一个“侠”字,她本人也像大侠一样充满正义感。但凡遇到网络上喊着躺平的人,她就义愤填膺地评论讨伐。“我今天在网上泡了一中午,和一群人劈头盖脸地网战”“太让我气愤了,怎么还有这样一群寄生虫……”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

习得性无助实验:当狗被多次电击后,先把笼门打开,电击提示音响起后,狗不但不逃跑,反而出现卧倒呻吟的状态等待电击。

其实,在今天大家为了“躺平”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国外早都躺平了。前有躺了30年的日本低欲望社会的平成废柴,后有被逼到自杀的韩国“三抛族”(Sampo Generation)。英国有无所事事的尼特族(NEET),美国也有回归父母的归巢族(Boomerang Kids)。是谁让国内外一代代年轻人甘愿去当“躺平族”?抛开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谈,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背后有个值得关注的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实验中把狗关在笼子中,给它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因无法逃脱会产生痛苦反应。多次实验后,将笼门打开再施以电击时,狗却没有逃出笼子,而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塞利格曼后来又以人为对象,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习得性无助现象在人的身上也会发生,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反复经历失败时,就会对这件事情产生习得性无助。

从这种角度来看,“躺平族”正是由于长期处于一种高压力但又没有办法解决的状态中,进而产生的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心理学认为,适当的压力可以促使人们进步,发展成为内在的驱动力。但如果一个人周遭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到不能承受之重,极大的可能性是:压力会从驱动力变成反作用力,直至局面崩塌。比如:职场白领逃离北上广,撤回七八线;高材生丢掉“offer”,当保姆、送快递、卖猪肉;剩男剩女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不买车、不买房。种种躺平,无不在传递一个信号:生活成本、发展路径、进步空间,既然不够舒适,那就三十六计“躺”为上计。躺平的背后,是一条撕裂的压力分割线。

记得我刚工作时,懵懂無知,就差把“职场菜鸟”四个字写脸上了。第一天下班,我非常热情地和同事们挨个打招呼:“我下班回去了,再见啦!”其中有人尴尬地点点头。当时我并没在意这个微表情,几周后,有个同事才忍不住私下告诉我:“你不知道我们这儿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吗?晚上都要留下来加班的,你每天到点下班离开就算了,还大张旗鼓挨个打招呼,生怕大家不知道你提前走了。”我震惊之余,在深夜进行了“隆重”的反思。随后几年,我跟着大家一起晚饭后乖乖坐在办公室,即便当天什么事也没有,也至少要坐到晚上10点之后才能回家。主任不走,科长不走;科长不走,员工不走。就这样,办公楼每晚灯火通明,大家一个盯一个,没一个敢先走。很多时候其实没有工作任务,我跟很多人一样甚至不知道要干嘛,只能坐在办公室发呆吹牛,为了加班而加班,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而已。多年后,当“996”大肆流行,我才回头意识到:没有一丝丝防备,我被“加班内卷”了!

我朋友前几天和我吐槽孩子的班级风气特别不好,学生家长中午轮流去学校值日,不知从哪天开始,形成了给孩子们带礼物的传统,还是一人一份那种。自从娃上小学之后,已经不记得买过多少礼盒了。“你是可以不带礼物啊!但是其他家长都带,你值日时不带,其他学生和家长会不会背后议论你?你的孩子会不会因此受白眼和排挤?”朋友深陷校内“礼物内卷”却无能为力,而我已开始担忧起自己孩子未来上学后如何在众“卷”之中安然自处。成人的世界有太多无奈,孩子的世界也未能幸免。现在似乎是“万物皆可卷”:从十月怀胎的胎教到咿呀学语的早教,从幼儿园开始的择校一路“卷”到大学的学历专业,从培训班鄙视链到学区房排位赛,更别说进入职场后的“996”“007”,各种无下限的比拼。

如今大家口中的“内卷”,更多的是指同行间竞相付出“白热化的竞争”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水涨船高”,同时造成精神内耗和浪费。内卷之下,人人皆帮凶。在内卷的世界里,很多人不知为何要这样做,只因别人都在做。就像我和我朋友都无形中参与了内卷,也推动了内卷。这就像一个无法破解的死循环。上班族不加班怕遭到公司排挤,家长不带礼物怕学生遭到班级排挤。而这样环境中教出来的学生,继续将内卷内化于心,进入职场,跻身新的内卷大军中。

内卷之下,人人皆无奈。到底是什么推动着我们不停地卷入一场场没有尽头的竞争?背后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情绪,就是“集体潜意识的支配与个体自我感受之间的割裂感”。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是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底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前段时间知乎平台上很火的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腾讯年薪75万的员工回家做公务员工作”,曾引发热议。这个时代,似乎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词语已经变成了“大厂”“年薪百万”。这背后隐藏着当代人在社会和生活高压下的攀比心理和焦虑心理。我们的价值观被“成功标准,出人头地”的集体潜意识裹挟,隐形的道德压力让我们忽略自我的真正感受,身处囚徒困境中不能自拔。内卷,说白了就是集体潜意识下的内部竞争、从众心理下的内耗狂欢。

躺平是看破红尘,内卷是勇上梁山,它俩就像向上和向下突破的“天花板”一样,背后都是人们逃避焦虑的手段。我们因焦虑而躺平或内卷,因躺平或内卷而进一步焦虑。这令人上头的焦虑感,是躺平还是内卷?或许你还有第三种方案——关闭躺平和内卷的阀门,停止焦虑。

英国剑桥大学曾做过一项有关焦虑的研究: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女性焦虑风险,要高于生活在富裕地区的女性。原因是贫困妇女面对焦虑时,比富裕女性相对少了一些应对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存款、家人的理解和情绪抱持、社会支持、快捷的信息获知途径等。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三个应对焦虑的资源是:掌控感、悦纳自己和协作能力。细想一下的确是,焦虑不会因一个人多内卷、多努力就绕开走,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躺平厌世了就放过他。

说句玩笑话,躺平也是会内卷的。当大家都躺平,最后你会发现没地方躺了。能躺平的地方也是稀缺的,也要收费了。我们不能给自己的无奈或无能找借口,我们不要在该吃苦的时候选择了安逸,要会算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这笔账。

蛰居族“自我封闭”的状态可以有两种解读——逃避压力或者对抗压力。

日本曾有一个整整27年都从没有出过门的宅男。从16岁到44岁,他都没有出门工作过,每天沉迷在游戏、电视、杂志中,生活全靠母亲供养。东京大学毕业的学霸二户君,因为毕业后找工作不如意,他十多年前也选择成为“蛰居族”。他宅在家里尝试过写小说、画漫画,都不太成功。后来,他选择了开发游戏,成功制作了游戏《家里蹲》,如今试玩版已经上架了。和其他自暴自弃的“蛰居族”不同,二户君的生活每天相当规律,按时用餐,每天学英语,坚持健身,同时还不忘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努力。你看,即使是躺平的人,也会想办法在躺平时谋求生路。我们有理由也更愿意去相信,很多人口中所谓的躺平,仅仅是出于选择不同,并不是对人生追求的崩塌。大多数人也就是躺平休息一会儿,哭着来继续干而已。生活,还要继续。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内卷背后的集体潜意识,那么突破它就不难。网上有个段子:内卷太厉害,该怎么办?读书,因为读书破万卷。这句话真的让人醍醐灌顶。当然,读书更可以泛指我们的初心和理性。我们得想办法稳住自己的节奏,参与良性竞争,学会享受生活。

联想到我曾经的职场经历,面对有时毫无意义的“加班内卷”,试想一下,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打破了这个死循环,他认真高效、尽力完成本职,按时上下班,拒绝无效加班,他会不会被“穿小鞋”?会不会遭排挤?会不会不受重用、失去晋升机会?的确有这样的可能,但如果他内心是安定淡然的,认为自己所做一切无愧于心,也许会因此收获更多愉快的心情,像蝴蝶效应一样带动公司风气有好的转变。所以,让自己去参与到内卷的是我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害怕别人的不认可、不接纳使然。可换种心态,也许就能從内卷化的环境中抽离出来,不被所谓的“大潮流”绑架,活出自己,也会带来“别有洞天”。

对抗躺平,要积极入世。累了,我们可以偶尔躺平,但别一直躺着,毕竟真躺平的人少,喊躺平的人多,别上当。对抗内卷,要淡然出圈。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好,恢复好了再起来,来得及。躺平与内卷,不妨彼此向对方各靠一步,甜咸适中,两生欢喜。不管怎样,身心健康才是我们最好的未来。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习得性内卷躺平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