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学生识谱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2-03-25郑晔
郑晔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识谱知识和技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符合新课程要求、适合低年段学生学习识谱的有效方法。通过巧设教学游戏,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先学唱歌再学识谱、先学节奏再学识谱的教学模式,并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加强识谱训练;同时结合乐器演奏,提升识谱能力,让低年段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识谱能力。
关键词:识谱能力;小学低年段;游戏;策略方法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加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还指出“音乐基本技能”应包括“在音乐听觉感知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因此,小学低年段识读乐谱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简单常见的节奏符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身体动作、声音变化等做出简单的节奏,以及根据简单的乐谱唱出音符的唱名。
笔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低年段学生很难掌握节拍、节奏等乐谱知识,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音乐课程学习,也会影响到教师正常的教学进度。所以,寻找一种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适合低年段学生学习识谱的有效方法,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一、识谱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一)识谱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识谱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智力发展等起着重要作用。如果不学习识谱,学生就不能准确地视唱和演奏乐谱,也就无法有效地欣赏和学习音乐,更谈不上提升音乐素养了。
(二)识谱教学应符合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识谱教学相对于歌唱显得单一枯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特别是对游戏、乐器体验等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合理有趣的教学方法,适当加入游戏和乐器体验等,以增加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小游戏,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识谱。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能避免学生感到枯燥无聊。教师通过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识谱能力,使学生能够演唱简单乐谱。
二、识谱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巧设教学游戏,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往往会影响人的认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在识谱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
首先,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识谱教学。教师应利用低年段学生对游戏的兴趣,采用游戏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尽可能将其与识谱相结合。通过反复的游戏训练,增加学生对识谱的认知,掌握识谱能力。详细的教学操作方法如下:
1. 创设教学情景游戏,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安排有趣的游戏,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应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游戏,以认识音符“do、re、mi、fa、sol、la、si”为例,开设“水晶宝宝超市”,每个音符都对应一种颜色的水晶宝宝。教师选出5名学生,分别向每位学生随机弹奏不同音符,然后让学生根据音符选出对应颜色的水晶宝宝,如果选对就可获得水晶宝宝作为奖励。这种游戏类型非常适合刚开始教音符、节奏等内容的学习阶段,训练学生听辨音符及认识节奏,并帮助其记忆知识。
2. 利用恰当软件游戏,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具有正面引导作用的相关教学软件游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完成音乐知识训练答题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识谱能力。这种训练方式适合于需要学生完成某个任务的情况。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接音符游戏,让学生掌握音符的时值知识。笔者在“洪啸音乐工作站”网站中找到了一个相关游戏:在探戈舞曲伴奏中,音符和炸弹同时从天上落下来,玩家要不断接住坠落的音符,全音符每个可获4分,二分音符每个2分,4分音符每个1分,一分钟内得分最高者获胜。这个游戏能训练学生掌握音符的时值长短。
(二)运用教学手段,加强识谱训练
1. 采用先学唱歌再学识谱的教学模式
音乐是建立在听觉效果上的艺术,任何音乐创作和实践都是基于听觉进行的。教师应采用先学唱歌再学识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用听唱法聆听范唱歌曲,并建立起听觉感受后,再学习识谱。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当学生听到一首歌曲,会先对这首歌曲感兴趣,在进一步了解学唱歌曲后,逐渐掌握乐谱知识。
2. 采用先学节奏再学识谱的教学模式
一首歌曲通常是由音高和节奏共同组成的,在演唱中如果只有音高,但节奏错乱或者没有节奏,是无法把歌曲唱好的。节奏可以说是音乐的骨架,正确把握节奏,并根据节奏的强弱把握节拍,都是识谱的前提和基础。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节奏的训练。
(1)通过朗读训练感受节奏
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儿歌片段等,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
基本节奏训练可采用朗读来促使学生把握节奏。对于新出现的或较难的节奏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学习歌曲前设计简单的朗读训练来强化节奏,在学生掌握节奏后再进行识谱学习。例如,笔者在二年级上册《老爷爷赶鹅》的课前导入中,先创设一段问候的节奏:
教师:
学生:
让学生通过这个简单的朗读训练能够轻松地掌握歌曲中最难的节奏:×××和0××,再进入歌曲的学唱识谱时,学生就自然能够很快地掌握这个節奏型。
(2)通過融入音符感受节奏
在基本节奏训练中融入音符,将学生分组展开练习。例如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分别用2/4拍唱“do、mi、sol”的音符,分别用不同的节奏发声,每组熟练后全班统一合练,最终形成多种节奏的效果。例如: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学生通过以上训练,能更深刻地认识节拍节奏,也能初步感受到和声的音响效果。除了2/4拍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常见的3/4、4/4、3/8、6/8拍等,甚至鼓励学生创作自己喜欢的节奏,并通过节奏来掌握音符,以提升音乐学习兴趣。
(3)通过肢体语言感受节奏
肢体语言是最能够感受节奏的一种方式,在刚开始教基本节奏时,教师可以安排简单的律动练习让学生感受节奏。例如:在学习×和××两种节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招手的律动来进行练习。教师通过拍手打节拍,教师一次打一拍,学生根据节拍招一下手,也就是×。当教师一次打两拍时,学生连续招两次手,也就是××。通过做出招手动作,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当学生完全掌握简单的节奏型后,教师再逐步增加其他的节奏型训练,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创自己喜欢的节奏动作,使学习更加有趣。
(三)结合乐器演奏,提升识谱能力
新课标要求音乐课堂氛围活跃,易于学习。根据这个要求,课堂教学应从围绕教师转变为围绕学生。教师使用乐器进行教学,会给音乐课增添很大的乐趣。笔者认为口风琴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音阶概念,具有固定音高、携带方便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容易入门的乐器,非常适合低年段学生使用。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口风琴,采取融合听、奏、唱的教学模式,将音符与口风琴教学紧密结合,并根据教材及授课内容反复让学生练习,最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音符、节奏的概念。同时,训练学生的视奏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最终也使学生在学习识谱的过程中掌握了口风琴这种乐器。
综上所述,识谱训练是音乐教学最基础的训练,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小学低年段抓起,并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目的、灵活地开展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学会识谱。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文一.小学识谱教学策略研究——以武汉市解放桥小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4]马添胜.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