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引导式生本课堂导学设计
2022-03-25蔡宏健
蔡宏健
【摘要】问题引导式生本课堂导学设计重在结合实情进行设计任务与问题导学,重在体现学生怎样学,而不是老师怎样教。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因此,要区分“教学设计”与“课堂设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在“设计教学”,一个在“设计课堂”。又或者说:课堂设计就是教学设计,但教学设计是否就一定等同于课堂设计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众所周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设计问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才会激起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字】问题引导;自主课堂;小组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当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则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式、引导式生本四环“导学案+小组合作”的自主课堂学习模式。生本四环分为“独学--互学--共学--延学”四个环节。其中独学又设计为三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又都是带着问题来学习。其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学、互教的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即:自学能力),提高“我”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科兴趣。
下面就以《秒的认识》为例,并结合近些年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心得来谈谈问题引导式生本课堂导学设计。
一、教材的联系
一、二年级已经认识时针和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本课认识时间单位秒,体验时间的长短,为以后有关时间的计算和认识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打下基础。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的内容。本单元的设计是在认知“时”和“分”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秒。在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中,可以发现:倒数迎接新年;过马路的红绿灯;体育运动的计时......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时间单位:秒。 本课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加完整地熟悉钟表,知道时间是可以用工具测量的,从而建立时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制定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在低年级学生已对钟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了解1时=60分,并学会了看整时。本课主要是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秒,知道秒在生活中的运用,感知时间的长短。对于时间的学习,在数学中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它并不像图形那样能直观的感知。因此,本课的学习设计须化抽象为具体的表象和行为,可以将时间的长短与一些行为的次数建立联系。如:课例中出现的“1秒有多长”“眨一下眼睛是一秒......”编者的意图就是通过学生的亲身感悟来感知时间的长短。用实际的钟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学生通过观察钟表三根针的变化,长短区分来认识秒针;通过合作交流知道1秒,15秒和1分能做什么,从而感知时分秒之间的联系及时间的长短。探究后发现秒针走一圈,分针才移动一小格。最后得出结论,1分=60秒。引导学生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综合以上分析,制定以下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我能在感知、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时间,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学习重、难点:感知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
我的总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感悟能力。
三、设计教学过程
下面将从“独学--互学--共学--延学”四个环节来探讨各题目的设计意图。
(一)独学环节:
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的数学情景来感悟数学知识,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巩固区分“时针与分针”的特点来为任务二 学习“秒”的知识作铺垫。
(任务一的设计是为任务二的学习服务)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本第3页:①发现钟面上多了一根针,了解秒针的特点:秒针是最细最长的。②通过自主观察屏幕或学具的钟面、收集书本的信息发现:秒针“嘀嗒”一声就走一个小格的时间时1秒。秒针走了一圈,分针会移动1个小格,获知:1分=60秒。③利用学具来测量感知时间的长短,了解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做一些事情,渗透学科思想教育:学会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任务二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一种“先学的习惯”和“自学行为”。底年级的学生要先学会阅读、学会观察,养成预习的习惯。只有充分的预习才能在课堂中发挥应有的地位,对本课的知识已经熟知了,那学生就更加有话语权,从而提高“我”自学的能力以及收集数学信息、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经过自主探究也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任务3:自学感悟:谈谈“我”的收获。
收获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每节课每个人的收获都可以有不同的,该课我的收获可以是:我知道了要珍惜时间;我知道秒针又细又长;我知道1分=60秒……我可以示范1秒的时间里所做的动作,我在N秒时间内可以做哪些事情。(设计如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说一句完整的话,形成一种对知识的整理归纳,进一步促进学科思想的教育。也为下一个互学环节提供可探讨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为“语言沟通”奠定基础。这也是生本四环“由独学到互学--由静而动”的一个穿插过渡。
(二)互学环节是交流质疑、合作探究。特点是:我怎样想就怎样说。
互学:是一个学生互学互教的学习场面。有“二人对学,小组自由学,跨组学”。这环节的要求是“学而有序,不能乱哄哄”,要真正发挥小老师应有的功能,才能把老师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但教师也要参加到学生中去,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与学生一同讨论并解决问题,观察每个小组的情况,收集出现的问题,为共学环节“师生互动点评”作铺垫。
(二)共学环节:1、展示学习成果。2、在老师、学生、互相评价中达成共识。
共学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成功感 、培养自信心。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质疑和说理能力。当生生之间都无法解决,或尽管意见统一,但还有缺漏时,教师可以适当的作出补充并板书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加深鞏固。
接着,利用PPT出示1秒、1分的时长,让学生知道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一秒,秒针走一圈的时间就是1分。直观地了解测量时间的工具除了有钟表,还有秒表和电子表,明确它们各自的用途。最后,出示火箭发射的倒数10秒的视频,使学生从实际生活情景感知10秒的时长,初步掌握一定的时间估计方法。
(三)延学环节
延学不只是巩固知识,同样也注重学生学的能力培养,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提高。习题设计如下两图:
牛刀小试部分1、2两题的设计主要
是巩固时分秒的知识,检验学生是否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第3题的设计属于半开放的题目,实际是让学生感知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做些什么,本题给出几个范例可以让学生有事可做,不会茫然无措,除了给出的例子还可以想其它的,有的学生可能会想30秒我可以翻书( )页;在30秒内我可以帮妈妈做哪些事情.......在30秒内我可以从1数到( )......
设计意图:是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
学生学会判断问题的合理性,使得数学能更好地接近生活并应用到生活中。并开展学科思想教育,把数学课堂变得更“活”更具生命力。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式、引导式生本四环“导学案+小组合作”的自主课堂学习模式环环相扣,且抛弃了“填鸭式”的学习场面。
参考文献:[1]乐从教育[J]乐从课改简报总第4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