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4陆伟伟
陆伟伟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处,安徽 阜阳 23603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又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是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并根据现实问题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的优势在于:一是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二是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三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会计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其包含的内容理论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并不差。针对会计基础课程,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理解会比较困难,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为此,笔者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PBL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将包含理论教学与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操作流程
目前,国内学者一般将 PBL 的操作流程分为六个部分[1]:组织学习小组、设计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成果展示、多元评价和反思总结。笔者据此并结合会计基础教学实践,尝试设计了PBL教学的操作流程,具体情况如下。
(一)编写课程标准
应用PBL教学法应当遵循教学规律,编写适合于PBL教学的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根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情景之中,转变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指引下,通过情景设计、角色交换、模拟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边学边做,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课堂问题
从本质上说,PBL教学是通过设计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的,这是该教学法的核心和重点。设计问题主要包括设计问题情境、设计策略工具、设计认知手段和设计学习方法。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以把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和相关案例资料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问题,先预习教科书,然后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按小组编写讨论大纲。
(三)模拟工作场景
适当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并成为场景中的主角,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工作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教师要全面掌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具体工作场景,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
(四)小组合作讨论
讨论前,教师可先将学生随机划分,每组大约7—10人,然后根据学生课前编写的讨论大纲明确上课讨论的目标和要求,并将讨论时间限制在3O分钟以内。教师应对学生讨论进行监督和指导,如果发现学生讨论偏离了预定主题,应及时予以纠正。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总结。
(五)教师讲解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应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解答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学生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一定的度,通过有针对性的讨论和陈述点出和说明问题即可,不要解释太多太深,否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困惑。
(六)教学效果反馈
在每一模块课程内容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指派学生代表详细记录学生讨论以及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指导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学生对PBL教学法的意见。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要认真研究,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改进教学实践活动。
二、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这里,笔者以“复式记账”为例,详细阐述PBL教学法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详细介绍PBL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概念规则以及操作流程,指导学生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最终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应遵循PBL教学规律,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在“复式记账”教学模块中,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以下基础知识:会计方法的分类;单式记账与复式记账的区别;复式记账原则;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会计账户结构和会计记账规则。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提示,让学生提前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PBL教学法一般通过成立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研究、讨论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大约10个成员,由学生自愿组成(或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课堂讨论、合作学习;设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平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和记录员可以采用组员轮流担任的办法,以此达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的目的。
(三)设计并提问
设计并提问是实施PBL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在“复式记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常用的会计方法是什么?(2)复式记账的会计原理是什么?(3)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及分类如何?(4)各类账户的记账规则是什么?
组长可以安排学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和图书馆查阅、检索和研究与这些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当然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研究,通过分析形成个人观点。
(四)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开展学习与讨论
课前搜集学习资料后,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召集下进行课堂讨论,根据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判断,给出各自的答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搜集信息的不足,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明白知识之间的互补性;学习小组可以从本组成员提出解决问题的众多方案中整理并设计出最合适的方案。各学习小组的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以后教师、学习小组以及小组成员评价各自学习情况的依据。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并对反馈结果进行总结
小组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后,委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演示小组的解决方案。其他小组成员可发表意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整个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挖掘,以揭示问题的本质,但是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透露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涉及问题答案的任何信息。同时,教师还应当把握好教学节奏,随时关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进程。
教师要对每个问题设定一定分值,对学生在语言表达、工作态度、合作能力、个人学习和反思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赋分。综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计算出平均分,完成对学生有关这个教学模块学业成绩的最终评价。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学生对于PBL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要及时汇总和整理,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研讨,提出改进措施,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应用PBL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而在PBL教学方法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组织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和评价者,帮助学生提高独立学习能力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自己也是学习者。因此, 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
教师对自己所授课程知识要能融会贯通,对用人单位的要求要了然于胸。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计划、运用教学资源、进行评价和总结,每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认真对待和把握每一个环节。
(二)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习惯
学生由于多年以来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以往学生一直都是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老师的传授、讲解,很少会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索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予以引导,逐渐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学习习惯,同时,对他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多多鼓励和尊重。对于底子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先予补缺补漏,再慢慢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
(三)通过设计“不良结构问题”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般认为,PBL教学法问题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征:问题应当是真实而复杂、具有不良结构的,要涉及学生平时所学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且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内在的独立思考、学习的兴趣。在上述特征中,“不良结构问题”在PBL教学中尤为关键,“不良结构问题”指不同阶段呈现的问题都是复杂且真实的,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少的信息,以确保最复杂的信息只是干扰因素。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第一,将学生置于复杂的问题情景之中;第二,确保所提出的条件不会揭示问题的关键;第三,问题通常涉及到该学科。老师和学生就设计的问题统一意见后,学生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分析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在学生讨论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讨论方向,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等,但是如果问题设计提供太多有效信息,学生很快就会找到正确答案,就不会运用头脑风暴进行分析,从而也就无法达到讨论、辩论、反思、演示的效果和目的。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设计“不良结构问题”上多下功夫,保证设计的“不良结构问题”包含可以干扰获得正确答案的信息。
(四)针对学生表现,建立多样化的评分体系
由于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的,最终的研究成果也是通过学习小组派代表通过PPT演示、演讲、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来展示的。因此为了能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在考核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评分体系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评估项目可以根据每个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纪律遵守、表现能力和工作态度等各方面进行细化,分别评价打分,最终给出综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