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云教授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2022-03-24唐海倩杨显娜刘维超彭江云
唐海倩,凌 丽,杨显娜,刘维超,粟 荣,彭江云△
(1.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突出表现为有多种自身抗体,并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全身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受累[1]。实验室检查方面主要表现为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补体C3、C4降低,血沉(ESR)增快,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以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等。病变主要涉及皮肤、黏膜、肾脏、肺脏、心脏、肝脏及神经系统等内脏器官,并伴有发热、红斑、皮疹、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该病发于20~40岁的育龄期女性,男女发病比约为1∶10,病程漫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2]、免疫抑制剂[3]、生物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以上药物虽能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和毒副作用,对肝肾损害尤为严重[4]。研究表明中药治疗SLE具有稳定病情、增强疗效等作用。
导师彭江云教授是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云南省名中医,师从滇南名医吴生元教授,系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传承人,在风湿免疫病方面研学俱丰。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累积,对SLE的中医病因病机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认识,且运用到实践后屡获良效。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彭老师治疗SLE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责之阴虚毒热
SLE可归属于“阴阳毒”、“鬼脸疮”、“温毒发斑”、“红蝴蝶”、“阴阳发斑”、“脏腑痹”等中医痹病范畴。《诸病源候论》曰:“温病始发出于肌肤,斑烂隐疹如锦文也”。《儒门事亲》谓:“……有伤中温毒而发斑者,亦有阳毒发斑者。斑有大小,色有轻重,大者为阴,小者为阳,均是热也”。彭老师认为其核心病位在血脉,与心、脾、肾关系密切。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虚、精血亏虚为发病内在基础,外感六淫之邪为其外所因。情志内伤,劳倦过度,阳光暴晒,损伤气血而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调,瘀血阻络,血脉不通,皮肤受损,渐及关节、筋骨、脏腑而发病[5-8]。
肾精乃先天之本,SLE患病以女性居多,且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亏虚,正气不足则邪气易侵犯人体,造成局部气滞血瘀,循环障碍,出现红斑皮疹、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9-10]。情志过极也可耗伤阴精,阴虚则火旺,加之六淫邪气,侵犯机体,则燔灼肌肤、筋脉、骨肉,而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本虚标实为其病理性质。肝肾阴虚为本,热毒、瘀血、痰饮为标。
2 治从五脏,救阴为要
2.1 首重先天,调补肝肾 《素问·金匮真言论》言:“夫精者,身之本也”,《景岳全书·虚损》云:“虚邪之至……五脏之伤,穷必归肾”,《景岳全书》谓:“肾为一身阴阳之本”。肾藏精,先天肾精不足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表明了肝肾间生理、病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养肝的前提条件为养肾,彭师认为治疗SLE首重调补肝肾。
2.2 顾护脾胃,贯穿始终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SLE的治疗应注意顾护脾胃[11]。彭师强调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和活动始终与脾胃强弱相关,故而临证时特别重视顾护脾胃之气。《素问集注·五脏生成》言:“脾主运化水谷之精”,《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曰:“百病皆因脾胃衰而生也”,《金匮要略》谓:“四季脾旺而不受邪”,无不体现了脾胃的重要性。
2.3 凉血祛瘀,化湿解毒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谓:“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类证治裁·痹证》言:“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先袭”。结合临床实际,彭师认为SLE的核心病位在血脉,且发病与皮肤腠理不固,风湿之邪入侵肌表,导致气行不畅,水湿不化,积血成瘀有关[12]。
2.4 重在滋阴,兼顾清热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肝肾阴虚体质之人患病较多,阴虚内热,侵犯机体。故彭师临证特别注重调理脏腑,治宜滋阴清热。《灵枢·卫气行》言:“卫气者……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表明顾护卫气还需从滋补肾阴开始。
3 分型辨治,八维立法
3.1 热毒炽盛证 症状:面部或四肢、躯干斑疹鲜红,高热不退,烦躁,面赤,口干,关节肌肉疼痛,或鼻衄,尿血,或狂躁谵语,皮肤紫斑,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降苔黄腻,脉洪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方药: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水牛角、生地、赤芍、紫花地丁、丹皮、玄参、连翘、蒲公英、生石膏、知母。加减: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3];惊厥狂乱者,加羚羊角、钩藤、珍珠母;血尿者,加大蓟、白茅根等。
3.2 阴虚血热证 症状:耳鸣脱发,失眠,腰膝酸软,足跟痛,关节酸楚,手足心热,口渴喜凉饮,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或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焦黄柏、知母、制龟板。加减:潮热不退者加青蒿、地骨皮等,口干明显者加石斛、鲜芦根,脱发加何首乌、熟地黄;皮肤发斑者加蝉蜕、刺蒺藜、白鲜皮、紫草等[14]。
3.3 风寒湿痹证 症状:关节肿胀疼痛,痛处固定,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疼痛加重,受寒后手指变白变紫,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15]。方药:黄芪防己汤加减。黄芪、防己、桂枝、茯苓、白术、细辛、川芎、独活、羌活、秦艽、怀牛膝、生姜、大枣、甘草、海桐皮、海风藤。湿气重者,加藿香、豆蔻、砂仁、薏苡仁、佩兰;并可配用行气药利湿,如大腹皮、木香等[17]。
3.4 湿热蕴结证 症状: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或者多个关节红肿热痛,肌肉酸楚难耐,可伴有发热,舌红苔黄,脉数。治法:疏风清热,除湿通络。方药:宣痹汤加减。桂枝、赤芍、防风、石膏、知母、白术、木防己、薏苡仁、忍冬藤、豨莶草、焦黄柏、生甘草。加减:关节肿痛甚者加细辛、蕲蛇;热毒甚者加地丁草、蒲公英等[17]。
3.5 肾虚血瘀证 症状: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发热,皮肤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散在溃疡,脱发,光敏反应,雷诺氏现象,舌红少苔,脉沉细涩。治法:滋补肝肾,解毒祛瘀。方药:解毒祛瘀滋肾方[18]加减。生地黄、制鳖甲、青蒿、赤芍、炒薏苡仁、积雪草、升麻、佛手、丹参、丹皮、制首乌、白花蛇舌草。加减:蛋白尿较多者加玉米须、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尿少腹胀加车前草、葶苈子等。
3.6 气阴两虚证 症状:神疲肢软,心悸气短,口干,舌燥,脱发,腰膝酸软,盗汗,心烦寐少,舌红苔少,脉细。治法: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方药:黄芪生脉饮合二至丸加味,偏肝肾阴虚证,用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黄芪、太子参、女贞子、旱莲草、麦冬、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知母、川芎、生甘草。加减:阴虚内热甚者,加知母、黄柏、鳖甲;津亏甚者,加沙参、麦冬、枸杞子;血尿者,加仙鹤草、墨旱莲等。
3.7 脾肾阳虚证 症状:面色少华,神疲,发力,少气懒言,脘腹胀满,纳呆,面浮肢肿,腰膝酸软,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沉。治法:健脾益气,温肾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减,或金匮肾气丸。真武汤:附片、车前子、泽泻、炙甘草、白术、怀牛膝、茯苓、白芍、甘草。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山药、制附片、桂枝。加减:若见畏寒肢冷,加肉桂、熟地黄、山茱萸肉;全身水肿明显者,加猪苓、赤小豆、萆薢;腹胀、腹大如鼓者,加大腹皮、汉防己等。
3.8 气血亏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懒言少气。或形体虚弱,汗出畏寒,面色无华,时感心悸,纳呆。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细而缓。治法:益气养血,补中健脾。方药:补中桂枝汤加减,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补中桂枝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桂枝、白芍、陈皮、炙升麻、柴胡、细辛、独活、透骨草、川芎、淫羊藿、巴戟天、怀牛膝、大枣、甘草。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生姜、白芍、大枣。加减:白细胞减少为主者,加女贞子、茜草;以红细胞减少为主者,重用当归、红枣;血小板减少为主者,加花生衣、羊蹄根;手足麻木者,加鸡血藤等。
4 典型病案
患者,女,48岁,2020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发热、关节疼痛5年加重伴红斑1周。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及双手掌指关节疼痛,后又出现手足关节及面部红斑症状,于当地医院就诊并确诊为SLE,尿常规提示尿蛋白(+++),后间断服用泼尼松及环磷酰胺,症状略有改善。1周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发热及双手掌指、双肘关节疼痛,面部散在红斑皮疹,遂就诊于当地医院,予口服强的松片,每片5mg,每次2片,1次/d;硫酸羟氯喹片,每片0.2 g,1片/d,每天2次;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示:抗dsDNA抗体阳性、补体C30.5 g/L,补体C40.2 g/L,24 h尿蛋白0.5 g,肌酐199 μmol/L,血沉42 mm/h。刻下症:双手掌指及双肘关节肿痛伴面部红斑皮疹,低热,口干口苦,双下肢轻度水肿,纳少眠可,泡沫尿,大便可,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辨证为肾虚血瘀,治以滋补肝肾,解毒祛瘀,方用解毒祛瘀滋肾方加减化裁。处方:生地黄20 g,制鳖甲(先煎)10 g,青蒿(后下)15 g,炒薏苡仁30 g,黄芪30 g,赤芍10 g,升麻10 g,佛手15 g,金樱子30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白茅根10 g,仙鹤草30 g,玉米须10 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嘱其清淡饮食。
11月28日二诊,患者关节肿痛及红斑较前有所改善,双下肢水肿较前好转,自汗盗汗,舌暗红,苔白,脉弦滑。延用前方,加入浮小麦30 g,糯稻根30 g,续服10剂。
12月10日三诊,关节已无明显疼痛,红斑接近消失,汗出状况已改善,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上方有效,故效不更方。患者服药月余后,复查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舌淡白苔薄白脉弦,随后予中成药调理善后。
按:本案例患者中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5 a,初诊时服用泼尼松及硫酸羟氯喹片,病情控制不佳,症见双手掌指关节及双肘关节肿痛伴面部红斑皮疹,低热,口干口苦,双下肢轻度水肿,纳少眠可,泡沫尿,大便可,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肾主水,温化功能减退,故出现肾阳虚而水肿,进而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血瘀,辨为肾虚血瘀证。《温疫论》中有:“邪留血分,里气壅闭,则伏邪不得外透而为斑……或出表为斑,则毒邪亦从而外解矣”。方中生地黄、白茅根、赤芍清热凉血,升麻、白花蛇舌草解毒透热,半枝莲、仙鹤草活血化瘀,黄芪、金樱子、佛手利水消肿,炒薏苡仁祛湿除痹,兼调补脾胃,《本草经疏》言:“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制鳖甲、青蒿起到滋阴退热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奏凉血祛瘀、清热利水之效。二诊时患者汗出较多,故予以浮小麦、糯稻根起到益气敛汗的作用。三诊患者病情已明显改善,原方奏效,故续用。
5 小结
彭师基于古代医籍的经典论述,并结合现代认识,认为本病核心病位在血脉,与心、脾、肾关系密切,可侵及肝、肺、脑、皮肤、肌肉、关节,遍及全身多个部位及脏腑,发病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热毒、瘀血、痰饮为标。故彭师提出,疾病初期以解毒凉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为其主要治法,缓解期以养肝肾、补气血为要,并提倡早期防治,愈后调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