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景思维的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模式研究

2022-03-24陆惠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院校高职

陆惠敏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1 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模式构建的思路

1.1 课堂空间的重构

场景思维运用的核心要素是场景构建,对于教学活动而言,其主要场景为课堂空间。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场景多局限在教室环境下的物理空间中,其特征是空间有限,可实施场景改造的程度小,同时还受到时间限制,利用课堂空间构建学生职业场景也具有一定难度,不利于激发学生场景体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基于此,运用场景思维推进高职院校写作教学的改革,构建微课堂模式,首先要对课堂空间进行重构。课堂空间的重构即场景设计与创设的过程,教师需要在传统课堂时空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在物理空间层面上,将教学空间从课堂范围延展出去,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以及未来职业环境[1]。同时,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运用新技术突破物理条件限制,构建更加多元的虚拟场景,让学生跳出写作固有思维,强化场景感知能力,在更加丰富、鲜活的场景体验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

1.2 教学环节的重组

教学改革中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把控也是极为关键的,科学的教学环节设置,能够保证教学的顺畅,并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写作课程的传统环节设置,由“任务发布”“限时写作”“写作评价”三个部分构成,更加突出“写作评价”环节,贴合应试要求,通过评价和基于范文模板的训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出“规范化”的文本。这样的模式弊端也很明显,既弱化了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忽略学生自身感知,教师也容易忽视任务设计、积累和布置环节,导致任务选用随意,质量不高,不利于教学的高质量开展[2]。基于场景思维构建写作微课堂模式,需要从优化场景、强化主体感知的目标出发,让写作教学训练回归学生本位,教师则打破模板式育人的框架,重视任务设计发布与主体感知写作,遵循写作行为“场景刺激—主体感知—思维加工—文字输出”的规律,建立新型教学环节和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下,自然、自主地进行写作训练。

1.3 教学内容资源的重整

教学内容资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材料,构建高质量的内容资源体系,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关键支持。在高职院校写作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资源往往由教师自主选择开发,由于缺少有效的统筹整合,且教学盲目侧重限时命题写作能力培养,忽视场景作用,教学内容资源开发存在滞后性,资源守旧、零散、僵化、缺乏系统性。基于场景思维构建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为写作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更重视教学内容资源的重整。新的教学内容资源要符合“微”的特征,通过对写作能力评估体系的重建,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细化,再根据细化目标,设计适合的“微任务”,形成专题式任务清单。从高度匹配的“任务+场景”构建角度,整合相关内容资源,打造若干具有一定联系的“微单元”,并形成教学所需的精品专题,体现内容资源的系统性、层次性[3]。在此基础上,将各专题“微视频”资源发布在教育软件及平台上,形成共享资源体系,对学生利用资源的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内容建设和教学创新提供依据。

2 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模式的实施策略

2.1 立足学情,构建写作能力评估体系

场景思维下的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构建,需要以对基本学情的准确把握为基础,以科学的写作能力评估体系为导向,摸清学情也是写作能力评估标准建设的基础。基于此,在教学改革开展前,学校和教师要参照已有的写作测评维度及测评等级,运用科学化的测评手段,针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在全面摸底过程中,形成学生写作能力的科学分层整合,明确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差异化分布情况,分析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特征,总结出适合学校、专业学生写作能力评估的合理指标以及量化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教学实践特征,从教学质量可监控、可评级的目标切入,制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评估标准体系,确保评估标准与学情、校情相符,指标体系具体细化,分级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够为不同写作能力层次学生的客观、动态评价提供可靠支持,并能够为写作微课堂构建和教学改革推进提供科学导向[4]。

2.2 联系生活,创设写作教学场景

教学场景如何创设,直接影响写作微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发挥。教学场景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离不开对教学空间的合理重构和内容资源的科学建设。在教学空间上,要避免僵化的教室空间所产生的局限和束缚,可在建立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将教学空间转移到教室外,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人文环境,仿照戏剧表演中的“舞台布景”形式,构建真实、封闭的微型写作训练场景。以紧密联系生活的教学场景对学生产生直观刺激,唤起学生自然的感知、体验。场景创设为教学环节重组优化的重点部分,结合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预测场景产生的体验效果,灵活利用资源条件,创设最能够调动学生感知与写作欲望的场景。同时,依托场景突出写作前学生的体验环节,以环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强化训练写作主体对人、事、物的感知能力,将思想感受输出为写作成果,让写作行为的发生符合自然规律,并形成“任务设定—场景体验—自然写作—评价讨论”的新型教学环节架构[5]。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提炼场景与写作主体的交互模式,构建可供复刻的教学场景化样式。

2.3 遵循规律,科学设定写作分级任务

科学设定写作任务是构建教学微型场景的前提和核心。写作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是学生意识流动、主体感知到文字输出的动态过程,不同学生对人、事、物的主体感知不尽相同,在写作成果的水平上也参差不齐,盲目仿照范文模板,不仅难以保证学生写作能力切实提升,也会限制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发散与创新,造成对学生的束缚。基于场景思维和写作行为规律,在写作微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写作能力评估标准体系,分级设定与教学场景相匹配的微型写作任务。与传统的限时写作任务不同,在微课堂模式下,教师要做好任务的细化分解,合理划分任务层级、控制难度与强度,利用任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维意识的流动,触发主体感知与体验,推进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发散[6]。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任务发布者和课堂管理者,而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和教学场景的“导游”,通过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启发学生发现教学场景中的要素、灵感以及场景背后的思想价值,帮助学生从写作任务的执行者,真正成为写作活动的完整主体。

2.4 构建全面评价和多元共享机制

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模式的实施,更强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评价,避免静态局限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为文秘专业学生建立写作教学测评档案,以测评档案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教学现场观察、录像分析、师生访谈、线上平台数据统计等多途径搜集、呈现学生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估反馈。不仅评估学生在评价阶段的写作能力,也分析学生写作能力、写作兴趣、态度的动态转变,并从多维度判断写作微课堂模式对教学产生的作用。为实现教学模式与资源的价值延展,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写作任务为单元,制作以场景化写作教学体验为主题的微课,并建立相关专题资源。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突破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运用三维模型场景、VR 技术,构建写作体验的线上虚拟场景,发挥线上场景更加丰富、多元、自由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互动体验,激发学生兴趣与体验欲望[7]。线上场景与线下场景有机结合,灵活互动,让师生在课内外都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学内容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教学资源共享价值。

3 对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教学的反思

3.1 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教学的优势总结

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写作微课堂教学的实践,呈现出一系列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对传统写作教学僵化格局的突破上。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偏重写作评价和范文模板式教学,抑制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限制写作能力发展。基于场景思维的写作微课堂教学,更加突出学生主体的感知体验,教学重心回归学生主体。在教学评价上,则更注重教学全过程的评估反馈,达成写作教学效能的可视化目标。

其次体现在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在基于场景思维的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中,对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效运用,将线下课程向线上拓展,利用技术手段,不仅实现了线下场景的可视化记录,同时构建了多元化的线上教学虚拟场景,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教学中学生的深度沉浸和感知体验,也使教学课堂更符合新时代的发展特征。

最后体现在对教学空间的延展上。突破原有课堂的物理空间限制,以生活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构建场景,对教学内容资源进行有效重组和开发利用,形成专题系列教学微课资源,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拓展了物理空间,还通过教学资源在网络教育平台上的共享利用,打破了教学资源价值发挥的时空限制。

3.2 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教学的阻滞因素

场景思维下高职院校写作微课堂教学实践,也存在一定阻滞因素,主要体现在小班化教学需求和传统行政班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小班化教学是写作微课堂实施的前提,当前高职院校多以行政班为基本单位,行政班大班额的特征,对场景建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估等方面都将产生很大的挑战,进而限制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影响教学效果。对此,还需要通过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结合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在教学信息技术方面,充分利用线上课程平台,创设共享场景,在线引导学生体验;在教学管理方面,参照项目化管理,分组设定专题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教、学、研三者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学情调研以及教学评估反馈方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更科学、全面地把握教学对象的真实情况。

4 结语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切实提升人才职业能力,写作能力对于文秘专业及很多其他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从学生本位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感知、体验。场景思维是高职院校写作教学改革创新的一把钥匙,基于场景思维构建写作微课堂,打造人与场景、教师与学生的新型互动关系,有助于学生写作核心素养的强化,让学生能够从场景中感知,再由内而外输出成语言文字,成为写作内容的创造主体,在持续的场景体验和自发写作训练中,切实提升写作能力。也让写作教学的效果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写作教学创新模式更具推广可能性,体现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延伸价值。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