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技术视域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策略探析

2022-03-24吕丽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据服务渠道个性化

吕丽萍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22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阅读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电子书、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可用于读取数据的设备的出现,数据读取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阅读不再仅仅意味着用我们的眼睛阅读文本。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要求数据提供者在不同媒介上进行展示,以求达到立体阅读效果,进一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服务水平。

1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获取通道狭窄

数据读取服务的获取渠道影响服务的效果。目前,高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数据资源访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高校图书馆官网、高校图书馆公众号微信和超星移动图书馆。然而,笔者的采访结果显示,了解这三种方式的读者比例并不高。结果表明,由于服务渠道狭窄,读者对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的获取渠道了解不多,这进一步导致部分高校读者群体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不是很满意。扩展数据读取服务通道是获取读者关注的关键,其对个性化数据服务最终达成的效果也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的数据服务渠道主要有高校图书馆宣传栏、高校图书馆官网和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而很多读者很少去关注高校图书馆宣传栏,也不查看网站信息,同时也不关注微信公众号,因此他们往往无法及时注意到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活动。因此,只有扩展渠道,才能在扩大读者范围和做好个性化数据服务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1.2 缺乏专业服务人才和与读者的沟通

作为数据阅读服务的提供者,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人员应当具备相对全面的专业素养,这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校图书馆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同时,也要明确数据阅读服务的活动不仅局限于在高校图书馆举办讲座或安排专门的阅览室,还要结合现代技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数据阅读器开展相关数据服务工作,因此,这种趋势进一步对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数据阅读服务时,必须将这些人才组织成一支专业的个性化数据服务团队,进行专业的规划、组织,并分析活动效果。目前,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存在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以及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的情况。高校图书馆的部分服务人员也很少与读者进行有效而广泛的沟通。在实施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之前,他们也不十分了解不同读者群的阅读偏好,导致个性化数据服务较少掌握读者情况,不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整改。同时,在数据服务工作中没有阅读反馈渠道,因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三种反馈渠道较少有读者使用,导致读者与高校图书馆员之间的互动不够充分、及时。高校图书馆数据服务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缺少有效沟通,致使数据阅读服务工作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

1.3 读者之间缺少分享和提问的渠道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阅读服务缺乏开放的渠道,这导致读者无法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无法达成与高校图书馆的意见交流,读者之间也缺少机会进行讨论和交流。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及其官网还未能建立一个足够开放的交流平台,导致无法为读者发表阅读意见提供空间。高校图书馆大多仅为读者单向提供数据资源,读者缺少对阅读内容进行评论以及和其他读者沟通交流的渠道,这大大削弱了读者和高校图书馆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在阅读过程中,不同观点的碰撞、互动可以加深读者的知识认知,沟通渠道的缺乏导致读者无法进行讨论并在讨论中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据阅读服务工作时,应注意为读者创造沟通渠道,增加读者参与和评论的机会。

1.4 个性化数据服务方式过于单一

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数据服务方式相对单一,主要是以书本形式存在,而当代人的阅读行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许多人更喜欢利用零碎的时间来进行选择性阅读(微阅读)。一些读者更愿意使用视频和音频,或者三维、动态和其他效果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的数据阅读服务内容过于单一,在数据获取形式的选择上缺乏对读者阅读体验的考虑。尽管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数据资源有不同的格式,许多数据资源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购买的,但仍然存在不足,如部分高校图书馆缺乏外语数据库等。

2 提升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效果的建议

针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从服务渠道、服务人员、服务内容以及不同主体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的创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提高当前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水平。

2.1 拓展服务渠道,实施多元化服务

2.1.1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数据服务[1]

在某些高校,如果读者希望通过数据阅读器获得高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他们须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处支付押金,办理借书卡,然后使用高校图书馆员在每个平台上提供的借书卡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然而,笔者从采访中了解到,80%借阅卡片的读者并不完全了解高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在高校图书馆阅览室阅读纸质内容的读者中,60%并不完全了解数据资源。事实上,大多数申请借书卡的读者都有传统纸质阅读的需求或阅读习惯。因此,数据阅读服务应从高校图书馆入手,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数据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定期开展数据搜集培训等活动。

2.1.2 使用新的媒介提供个性化数据服务[2]

基于互联网的数据阅读服务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服务,数据读取服务已变得多样化,它不再只是在滚动屏幕上张贴海报或发布公告,而是要充分利用当前社交媒介的开放性、参与性及便利性等优势来进行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这也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应当采取的数据服务形式。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交媒介,向读者提供数据资源,从而进一步拓展高校图书馆数据阅读的服务渠道。同时,还可以使用其他用户范围广泛、功能强大的平台。

2.2 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拓宽读者反馈渠道[3]

高校图书馆专业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也直接影响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的效果,因此,着重提高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高校图书馆当前应当主抓的工作,因为人才决定了事业的成败,对于处于服务转型期的高校图书馆而言更是如此,只有抓住了人才,才能将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做好做到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重视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要积极引进和举荐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告知服务人员高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数据资源的内容,以及各种资源的购买方法和使用指南。随着高校图书馆不断采购或新建数据资源库,数据资源具有更新快的特点,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要能与时俱进,针对自身的业务工作不断更新知识。同时由于书籍种类繁多,资源千差万别,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和不同资源的独特性,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要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和新内容,要会区分不同数据资源的异同,为读者提供适当的图书资源。其次,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专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要着力加强促进专业人员服务意识的转变,要让从业人员明白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已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业务的一大重点,要改变从业人员的传统思维。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从业人员的个性化数据服务意识,使其担当起优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提高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效果,让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得到更长远的发展。针对部分个性化数据服务从业人员不了解读者与平台及读者之间是否存在沟通渠道狭窄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在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开展之前,对高校内的读者群体(在校学生、教职工等)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要对读者群的阅读偏好和数据需求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再次,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该在服务读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在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中及时与读者进行沟通。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为每一项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建立反馈渠道,譬如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或官网平台上设置反馈栏,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检索和查询,找到每项数据服务工作的读者反馈,进一步扩大读者的反馈渠道。最后,从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个性化数据服务比传统阅读服务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通过计算机汇总读者的阅读数据,并了解参与活动的人数、读者对文献的阅读量和阅读偏好,以及活动结束后是否仍保留阅读数据的习惯。使用读者的阅读行为数据可以更直观地分析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的质量,总结经验,为今后的个性化数据服务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2.3 设立读书社区,提供交流渠道[4]

根据美国在线高校图书馆中心(OCLC)的研究,最受欢迎的读书方法是在高校图书馆的读书沙龙与他人共享读书经验,这是比较传统的阅读服务。要增加知识储备,需要相互沟通和交流。实际上,在阅读数据的同时,读者也需要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阅读后倾听他人的想法,希望有机会找到精神上的共鸣。在读书社区中,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和灵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目前,高校图书馆缺乏面向数据读者的交互服务,我们应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和技术,以数据的阅读内容为核心,创造可实现联系、沟通、交互、共享的新阅读模式。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读书社区,利用网站和微信社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表评论、交流、讨论。这也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有效方法,读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些交流和讨论会产生的新知识和理念,进一步加深读者对现有知识的理解,为其他读者提供新的想法。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邀请图书作者或优秀的阅读评论员参加读者群体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为读者解惑,而这些将极大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其次,个性化数据服务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用户在社区讨论的内容,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分析用户的阅读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数据阅读服务。最后,高校图书馆应该关注用户的交流和讨论,更好地改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完善高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一方面,向读者提供“优秀阅读”和“文化服务”等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提供精英服务和嵌入式学科服务。

2.4 丰富的数据服务内容[5,6]

服务人员须结合人们的读书需求、阅读兴趣和服务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内容体系。根据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的数据服务内容,实现精确推送。例如,美国在大规模公共数据文化项目中引入服务营销,以创新的服务理念,在实施服务之前定义服务对象,制定与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相对应的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媒介形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读书行为、读书习惯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也促进了阅读方法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图书馆是知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急剧增加、信息媒体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信息质量和用户行为日益多元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面临很多新挑战。高校图书馆应适应这种变化,开拓沟通渠道,满足读者需求,通过吸引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等渠道实现自身服务的转变。个性化数据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图书馆应紧跟人们读书行为的变化,优化自身的服务策略,更好地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数据服务渠道个性化
地理空间大数据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方向分析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基于数据中台的数据服务建设规范研究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如何运用税收大数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基于频繁子图挖掘的数据服务Mashup推荐
渠道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