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开展课外美育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24王瑞强黄澜
王瑞强,黄澜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福建福清 350300)
“三全育人”理念是保证现代高校教育更好发展的重要教育理念,对指导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课外美育工作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2]。但是在现阶段的课外美育工作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因此,为促使课外美育工作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带来更多正向的引导,高校辅导员需正视问题,并采取一些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欣赏美、鉴赏美、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1 课外美育工作的意义
在现阶段教育理念影响下,美育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社会对高校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高校辅导员而言,应该在新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协助大学生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增长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全育人”理念符合新时代对于高校教学的要求,为高校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美育工作凸显了其重要作用,尤其是课外美育工作。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美育工作,必然会使美育工作的效果得到极大提升,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4]。通过课外美育工作,可以使学生对美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使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开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2 “三全育人”理念的价值
“三全育人”理念即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全程、全员的育人政策,不仅要求学校要教授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多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推行“三全育人”理念的过程中,教育学生不再单纯是任课教师的任务。为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高校不再只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业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逐步推进,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协同合作,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引领下,以高校辅导员为主导角色开展教育工作,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5-6]。
3 课外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辅导员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高校辅导员对课外美育工作的认识存在不足,部分辅导员不重视课外美育工作。 同时,现阶段许多高校在任务分配中习惯于将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安排为辅导员,这就导致辅导员年龄层次与高校大学生十分接近。年轻辅导员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活力,但往往会缺乏对学生管理的经验,在提倡教师与学生做朋友的时代,高校辅导员往往会过于相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美、辨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导致可能会忽略课外美育工作的开展。
3.2 美育工作缺乏创新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思维更加灵活,但是大学的美育工作依然秉承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内容,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生教育工作。 这也就导致课外美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阻碍。 而且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果在进行美育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过于强调内容的一致性,就会产生学生创新思维被禁锢的现象,无法使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
3.3 资源投入不足
部分学校课外美育工作的经验比较欠缺,资源投入相对来说也较少。在高校教学中,更多的资金以及时间被投入到学科教学以及科研工作中,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为保证课外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也应拿出固定的资源投入其中,避免由于资金等资源的不到位使课外美育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进而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4 高校辅导员课外美育工作的原则
4.1 自由性
在现阶段,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大学生日常接收到的信息逐渐丰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样化,当代大学生思维发展也更加活跃,对于自由的追求也更加迫切,他们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往往急切想要挣脱家长和学业对他们的束缚,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这也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课外美育工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活动,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开发。
4.2 个性化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现实中,高校对于课外美育活动的安排过于固化,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外美育工作的作用,需要对课外美育工作进行有效改进,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不同的课外美育活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参加个性化的课外美育活动,促成学生“美”的发展。
4.3 时代性
美育工作要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美育活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美育工作都受到过去工作经验的影响,有时会照搬照抄传统工作中的成功案例来开展美育工作,这种缺乏时代特征的美育很难吸引学生。 当前大学生往往走在时代的前沿,具有极强的时代敏感性,这就要求课外美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潮流,高校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思想,使高校大学生对课外美育产生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
4.4 创造性
在课外美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锻炼。但是在现实中,课外美育工作受到种种限制,美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发展受到阻碍,这也就导致课外美育工作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在开展这项工作时,辅导员要尽可能地开展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提升。
5 课外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课外美育工作对于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项工作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够感悟美的含义,提升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课外美育工作,为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5.1 提升重视度
传统教育理念下很多高校认为课外美育工作与教学没有直接关联,与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忽视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美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高校要秉承“三全育人”的理念,重视开展学生课外美育工作,为其分配更多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外美育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使学生的审美水平得到提升。
5.2 提升辅导员水平
与课堂美育不同,课外美育工作更多地依靠辅导员来完成,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就要提高高校辅导员对课外美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对辅导员开展美育教育培训,也可以将课外美育工作与辅导员的考核挂钩,这对于辅导员积极开展课外美育工作是一种激励。 对于那些课外美育工作表现不佳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同时对于表现优良的辅导员要给予奖励,这样可以促使辅导员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的课外美育工作,对于保证课外美育工作的效率具有一定的作用。
5.3 加强对“美”的认识
对于课外美育工作而言,强化学生对于“美”的正确认知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应该在课外美育工作中,不断强化学生对于“美” 的感受,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具有辨别美的意识,使学生领悟到“美”不单单只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可以开展美学论坛和课程,让学生参与活动中,在活动中亲身体会美学的内涵。 例如,辅导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 学者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述一些美学知识以及审美要素,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美”,使学生懂得“内在美”的重要意义,加深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与学生开展互动,让学生探讨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于“美”的认识。通过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堂美育工作的不足,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4 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
学生在储备了足够的审美知识后,就会有自己对于“美”的理解。 这时,就需要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欣赏能力。 提升“美”的欣赏能力是课外美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辅导员要重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 例如:在课余时间,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画展、艺术品展览等,让学生以自己的角度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从自身感受出发去体会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感。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美以及鉴赏美的能力,为更好地开展课外美育工作打下基础。
5.5 提升对“美”的创造力
在课外美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同样重要。 在学生学习了审美知识、 有了较高的欣赏水平后,就需要强化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 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开展创作,将学生个人对于美的认知融入作品中,这种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只有能够将自己对于美的认知表达在作品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美”的内涵。例如,辅导员可以鼓励大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创作作品,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融入作品中,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学生将创作的艺术品进行展览。 辅导员可以借助艺术展让学生拥有充分发挥对于“美”的创造力的机会。同样,辅导员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成立一些艺术团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组织开展艺术活动,并将对于“美”的理解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进一步达成课外美育活动的目标。
5.6 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十分发达,人们对于美的认知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期刊等,现代大学生对网络的应用更加日常化。因此,辅导员可以将课外美育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能够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例如,辅导员可以开设艺术论坛,让学生在论坛里畅所欲言,讲述自己对于美的认知。同时,辅导员还可以举办动画设计大赛、网络摄影大赛等,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推进现代技术与课外美育工作的融合,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展示自己对美的认知,在各种交流互动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课外美育工作的实施效果。
6 结语
现阶段,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不仅停留在学习成绩,而是需要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课外美育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弥补课堂美育工作的不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课外美育工作,加大对于课外美育工作的投入,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外美育工作的效果,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