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2-03-24刘雪琪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课程

刘雪琪

(成都大学 教务处,四川 成都 610000)

一、我国老龄化形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增人口1723万,2020年新增人口1200万[1],呈明显下降趋势。《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2]。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和其占全国人口比例均处于上升趋势,将会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

目前,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1978年开始施行的,一般男性是60岁,女性55岁,平均退休年龄甚至不到55岁,而其他很多国家都延迟退休年龄到65岁左右。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且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更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除了有重大疾病或者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者,大多数60岁人仍处于健康状态,还能够继续从事一些低强度的工作;同时他们退休离开单位后心理落差大,社交范围缩小,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老龄化程度的增加造成劳动力比例的降低,将会大大增加社会保障负担。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20年我国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其中有82.6%的老年人希望参加社区老年教育,老年教育需求激增,但36.9%的老年人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社区老年教育,甚至有21.2%的老年人所在社区没有老年教育[3]。

由于科技水平发展快,信息化、智能化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利。例如,现在手机银行应用普遍,很多业务可以在手机上处理,但是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所以只能到银行大堂排队去处理,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网约车、医院挂号、景区预约和健康码扫码等许多场景。大部分老年人还是渴望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跟随子女生活的老年人中部分因为其子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教他们使用各种APP,还有许多老年夫妻或独居的老人更是没有人教,所以老人只能把目光投向老年教育机构或者社区,希望能够提供课程或者组织志愿者,帮助他们学习新科技、新应用。

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指出,“各地要重视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广播、电视、网络和函授教育,鼓励和指导社会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兴办各类老年学校”,各省级部门都对此文件作出了响应。2002年,天津市出台了我国第一部老年教育地方性法规《天津市老年人教育条例》;2017年,四川省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7〕71号)[4],该文件的最大亮点就是鼓励高校为老年人打开大门,提供学习机会,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开放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教室等硬件设施,结合学校的特色开发课程。从上述来看,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老年教育是很重视的,并且希望调动社会其他机构的资源来完善老年教育。

二、现阶段老年教育存在问题

(一)老年教育的社会认知偏差

我国在2022年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上升,这个群体的需求已经不容忽视,但是在普遍的社会认知中对老年群体的教育问题存在认知偏差:一是认为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弱化了老年的社会群体参与能力,导致老年人的社会地位逐步下降;二是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安享晚年,忽视老年人的社会贡献价值[5]。2002年,积极老龄化概念成为全球老龄化的政策性框架,指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6],但是这个概念除了在老年教育系统中为部分人所熟知,没有接触过老年教育的人都不了解。这说明老年教育在社会上被大家了解熟悉的程度还不够,关注度也不够。

我国对于社区教育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相关政策文件也主要是纲领性文件。在出台的《教育法》中,谈及终身教育,但是也没有具体规定老年教育。法律法规层面上关于老年教育的规范较少,而且不够具体。

我国退休人员对于自己的退休后生活也有很多畅想,不想与社会脱节,还有意愿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所以他们希望能够进入学校或者老年教育机构接受再教育,在培训技能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社交活动,对自身的心理状况也是有利的。

(二)老年教育投入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老年人口数量的上升,老年教育需求的增加,教育投入也要相应增加。我国目前老年人口递增,新生儿出生率降低,人口压力空前,国家推出了很多促进生育的政策,改善人口结构失衡主要资源用于提升出生率,相应地投入到老年教育的资源就减少。如果所有的老年教育都到现场上课,从师资到教室资源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所以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通过全国大规模的实践后已经愈发成熟,运用“腾讯会议”“钉钉”等APP作为辅助工具建设线上课程,是开发“互联网+社区老年教育”的新模式。线上课程建设需要选取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重新撰写课程大纲,录制线上微课程,所有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以一个市级单位对老年教育投入150万元/年为例,制作一门新的线上课程需要5万元左右,除了基本的单位运转资金,一年可能最多完成1—2门的线上课程建设,而每年1—2门的速度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社区老年教育的需求[7]。

四川省成都市对于社区教育的投入为2943万元/年,泸州、绵阳、内江等市每年投入为100万—150万元,达州、巴中、自贡等市每年投入为20万—56万元,还有其他城市的投入基本为零[8]。单从四川省的投入情况来看,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明显高于其他城市,资金投入分配明显不均,没有资金投入的地方社区教育的发展是停滞不前的,更不用说课程建设。

(三)老年教育机构供给不足

老年教育机构一般指老年大学、开放大学。这类学校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负责辖区内的老年教育,这类机构大部分设置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人口较多,相应的老年教育的需求也会增多,但是通常一个市只有一所老年大学或开放大学,是不能完全满足辖区内的老年教育需求的。四川省内部分地级市没有设置市级的老年教育机构,老年教育大部分由乡镇、街道来负责。这样做的好处如下:一是可以将老年需求分散到各自的社区,分散教学压力,应需提供服务,还可建设社区特色的课程;二是社区内的学员彼此更加熟悉,学习的环境也熟悉,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氛围会更加融洽[9]。将社区老年教育的责任完全下放到社区也会有新的问题,社区上面对接的部门很多,例如,组织部、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等,管理模式就是“千根线、一根针”,民生的大部分工作最后落实的地方就是社区,社区有多少人力能够投入到老年教育上面呢?教学场所、师资支持、教育资源等方面都无法满足需求。

(四)老年教育专业师资不足

教师资源的匮乏是老年教育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老年大学的教师多数是兼职教师,来自地方的各类学校,这类教师教授对象以少儿、青少年、青年为主,没有针对老年群体的专业教师。目前,高等教育中没有培养这类教师的专业,所以老年教育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只是依靠针对其他群体的教师和短暂的培训来填补这部分的空缺。长此以往,在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老年教育自身发展既无法形成良性的循环,也无法吸纳新鲜的血液进入。

人们普遍认为因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是简单的,只要娱乐心情就好,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目前老年退休人数上升,渴望与社会接轨、提升自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希望教师能够教授更多新鲜前沿的事物,同时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变大,对家里的老年人缺少关心,又因为生活圈子变窄,老年人患心理疾病的比例上升,所以老年教育也有辅助老年人走出心理困境的任务,需要专业的老年教育教师能够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并熟悉如何科学地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五)老年教育形式存在问题

老年教育的开展形式包括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及网络教育。学校教育是老年教育中采用最广泛的形式,拥有最广泛、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最被大众熟知的教育形式。随着政策的引导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社区教育也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但是家庭教育几乎很少被提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年教育在家庭这个环境中很容易被忽视,大家都认为老年教育应该由专门的教师、机构负责,没有老年家庭教育的意识。老年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就是家庭里年轻一代,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一代人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代际隔阂愈渐明显;忙碌的城市生活也使得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关注度不够,亲子关系日渐疏远,以上原因导致了老年家庭教育很难开展。

老年教育具有需求量大、学员管理不易、学习目的功利性不强的特点,而发展线上课程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人力和资金。推动线上教学的前提是老年人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手机和相关的课程应用,但是很多老年人现在并不能很熟练地操作智能手机和电脑。

(六)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无法适应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转向了生活品质和精神层面,但是目前的老年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内容与老年人的需求并不十分匹配。麦克拉斯基(Mc Clusky)认为,老年人有五种学习需求,分别是应对需求、表现需求、贡献需求、影响需求及超越需求[10]。我国学者陈福星等人在《老年教育概论》中提出老年人有四类学习需求,即提高心理和思想素养的需求、健康长寿的需求、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学习生活技能的需求[11]。喻燕刚认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主要有三大类,即追求社会贡献的需求、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追求人际交往的需求[12]。总结前人的研究认为,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兴趣和需求出发,追求身心愉悦;二是学习者渴望与外界建立联系;三是希望能够在学习实用的技能,实现自身价值。冯一伟通过对某地区老年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当前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是获得计算机、手机应用以及教育后代方面的生活技能,有的渴望学习心理知识,有的渴望了解生命关怀,需求类型总体从陶冶身心娱乐向实现自身价值转变[13]。老年群体学习使用电子产品、线上处理事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大部分学校开展的课程内容为娱乐性和健康知识类教育,教学目的以愉悦身心和保持健康的身体为主。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观念

要把大众目光吸引到老年教育,宣传发展老年教育的益处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老年人自身的宣传,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活动肯定会有一些成果、作品或者身心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如,参加一些社区体育比赛或者是文艺汇演,通过书法展、绘画展和围棋比赛等一系列平台展示学习成果;二是通过社会媒介的宣传,如广播、短视频、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这些都可以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走进大众的视野,改变公众对老年人的看法,老年生活也可以多姿多彩;三是转变老年人的家人看法,正确认识老年教育,鼓励家里的老年人走出家门,给予足够的耐心,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开启人生新篇章,而老年人自己也要有勇于改变思维,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提升自身水平,与时俱进。

社区和老年教育机构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退休老人开创事业的第二春,将这部分人动员起来,分担未来可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和养老金压力。

(二)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基石,只有资金投入,才能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和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我国应该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对老年教育这块设置专项拨款。我国的老年教育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政府,但是如果只依靠政府拨款对政府来说压力过大,对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来说也不利,所以应该创新资金筹集管理办法,建立基金会,制定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闲散资金或者其他养老资金投入到老年教育项目中。

为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还应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在经费管理办法中明确经费的主要来源、经费如何预算、经费如何管理、经费使用如何监督和审计等具体内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可借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办法,做到经费使用公开透明、经费管理合理高效,对于社会渠道筹集的教育养老基金,应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组织进行管理监管,做到基金运行公开透明、高效有序。因为老年人的判断力和反应力不如年轻人,应设立监管机制防止诈骗和市场混乱的情况出现。

(三)利用多方资源

如果从头开始建设新的老年教育资源是不太现实的,投入的资金会非常庞大,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只能整合资源,利用好现有的资源。

充分发掘本地区的企业资源、公共健身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老年教育的教学场景可以脱离教室的场地限制,如在图书馆、公园、工厂甚至旅游景点这些地方,开展读书分享会、体育竞赛和游学活动等。鼓励区域内的企业也参与到老年教育中,利用内部独特的优势,开展特色的老年教育活动,例如,参观了解企业新技术新设备,企业提供老年人感兴趣的技能培训,达到资源的共享[13]。

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的高校资源,引入大学生进入社区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既可以丰富老年教育的供给,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邀请高校教师参与老年教育,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分享前沿的科研成果,让老年人了解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不会感觉与社会脱节。

发挥社区居民的力量,从群众中寻找教师力量,发掘有老年教育需要的人才,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也能解决老年教育师生比一直不高的窘况,让更多的老年人收益。在挖掘潜力教师的时候,应该遵循教学经验者优先,有特色技能者优先的原则。

(四)丰富老年教育的参与形式

学校教育虽然被大众熟知并且接受度高,但是学校教育有授课时间固定、授课场所固定、课堂容量固定的不足之处。将老年教育与网络结合起来,建设网络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或者是“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使学习不受场景的限制,打破时空的限制,并且网络教育方便了高龄者和腿脚不方便的人接触外面的世界。线上教育还可以与海量的线上知识链接起来,打破课堂知识面的局限。成都市老年大学在疫情期间开展了线上教学,以QQ群、微信群和其他网络平台共同搭建的上课体系为不能到现场学习的学员提供了上课平台。

发挥社区的作用,日常在社区组织一些主题知识讲座和研讨会。动员参加过老年教育课程的学员积极参与,并依靠这些学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来参与。社区也可以承担“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模式中线下的部分,例如,可以在课程培训时利用计算机和手机线上学习的方法,在课程中期组织学习分享交流会,为这类模式提供交流的平台。

老年人退休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说服家人参与老年教学,家人参与可以将课堂延续到家庭,在家里可以继续进行学习,家人之间相互讨论,一起学习,相互促进。而且家庭成员更加清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能够更好地实现老年教育。以家庭为单位,以点带面,打造学习型社区。

(五)更新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线上课程。建设线上课程不能完全照搬线下课程的模式,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特殊性以及老年人对电子产品运用不熟练,所以线上课程从课程大纲、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等都需要重新梳理。并且在推进线上教学的时候也要做好相关的配套服务,例如,培训电子产品和课程平台的使用,帮助老年人适应线上课程。满足老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从丰富教育供给入手,满足教育需求,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协调。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不只是修养身心的娱乐类课程,他们还关注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心理状态变化。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开设与身体护理、育儿技能、急救知识等相关的培训班。老年人从课程中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觉得自己虽然退休了,但还是能继续作出贡献,既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老年人的需求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应分阶段设定教学内容。第一阶段(50—60岁),为退休做准备,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处在从工作岗位退休的时期,心理的落差、社交圈的改变、日常生活节奏变化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况,这个阶段应该以心理辅导课程为主,接受现状,调整心态迎接退休生活,发掘兴趣爱好为退休生活做准备。第二阶段(60—75岁),适应角色转换,正式步入退休生活后,课程内容的重点在于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的心态,学会合理地安排退休生活,在引导他们回归闲暇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余热,为社会作出贡献。第三阶段(75岁以上),实现生命自由与超越,这个年龄的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人生追求实现精神的升华,课程内容应该帮助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提升精神境界,爱护身体,获得身体和精神的自由与超越[14]。

(六)设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老年教育涉及多个部门,但是权力分散,无人管理,没有直属负责部门,很多政策没有办法真正落实,大家相互推诿。我国目前老年系统教育大部分由老年大学来承担,直属行政部门在大部分省份中是老干部局,老干部局的业务并不只是老年教育,精力和资源不能全部投入老年教育中;并且一部分老年教育开展主要由社区来负责,老干部局对社区无管辖权,无论开展什么改革或者新政都缺少抓手。因此,需要针对老年教育建立一个管理机构,省—市—县—社区这样模式层层划分,使政令通达,促使老年教育改革。

建立好宏观上的管理体制后,还需要微观上的管理体系来配合,才能实现老年教育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第一,建立教学管理体系。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老年教育从教材选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科学建设老年教育课程,所有教学行为都要合乎教育学理论和适应老年人心理。第二,建立制度管理体系。老年教育质量监管不仅是规范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常规,而且学籍都需要建立管理规定,保障老年教育实施。第三,建立适用于老年教育的评估体系。老年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都与其他教育类别不一样,老年教育是非营利性的,是具有公益性的,目的在于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评估老年教育应该多参考学习者的反馈,重点应放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上。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课程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3D打印社区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