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与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融合路径

2022-03-24于淑芳汪承平曾必好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英语

于淑芳 汪承平 曾必好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安徽 六安 2300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怎样培养人、为准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论述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首先是立德树人,其次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使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不仅给高等院校指明了如何推进思政教育的目标,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林玉蓉(2004)也论述了“英语教育本土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首先保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其次,我们在进行英语本土化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强化国人民族意识、增强爱国情感,即培养人的灵魂。英语教育本土化不是闭关自守、闭门造车而是与国际化并存的。”[1]因此,本文着手研究以课程思政背景为依托,将红色文化与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融会贯通的途径,促进本土红色文化的发展、传承和输出。

一、红色文化与本土红色文化

有学者将中国特有的红色文化以及本土红色文化定义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或参与争取独立、民主和自由的中华民族革命斗争中,以及在实践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物质、精神、制度和习俗等行为成果的总和。它们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2]。由于红色文化是有着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文化,所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着当今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毛军社和寇静(2014)提出在世界全面开放和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利用英语这一传播工具作为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媒介不仅仅成为必然,而且在强化当今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夯实国家的政治话语权都起着积极的作用[3]。

安徽拥有很多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多是与安徽本土革命相关的文化,其中包括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革命人物,以及具有革命纪念意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的革命旧址和革命文学的总称。总之,红色文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特殊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无与伦比的革命传承价值和革命发扬优势。因此,在高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不仅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还更好地宣传和传承红色文化,扩大其海内外文化影响力。

二、红色文化进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意义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功能与“课程思政”潜在育人功能一致

首先,《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2版)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是以海内外丰富优秀英语教材为基础,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设计和编写,目的就是通过接地气的场景、地道的语言和形式繁多的操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课本选题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思想深意和文化内涵,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风俗、社交与外交礼仪、英语戏剧诗歌评析、英美社会与文化、外国电影赏析,等。这些选题内容都蕴含着极高的人文意义和教育意义。而且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组成高校英语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强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路径之一。

其次,大学生正值黄金成长期,处于青少年和成年的衔接处,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不足的社会经验和相对较弱的辩证的能力影响了他们发现问题和客观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增加了西方某些思潮影响他们的风险。因此,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课时量最多、时间跨度最长、涉及学生面最广的优势来凸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非显性育人功能,即通过这种“如盐入水”的全方位渗透模式传达给学生积极向上的革命信念。在提高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能力和技能的同时,细致思考“洋为中用”,即如何在传达西方语言文化的课本中汲取有益的养料,加强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对比和甄别的能力,一方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身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养成主动传播和传承优秀中国文化的习惯,成为爱国爱家爱自己的有用人才。

(二)有利于推动外语教育本土化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相对片面追求和迎合学习西方经济与科技导致外语类教科书西方文化占据大部分江山,结果却是如今外语教育中国文化内容占比很少和中国文化自信的不在。

安徽作为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优势。第一,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能够体现安徽人民英雄气魄、凸显安徽人民革命精神的文化。利用这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红色文化资源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其在情感上对教育内容接受、信任,进而形成内在共鸣。“春风化雨”般的革命教育已然成为当下青年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且无形中也培养大学生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培养他们深沉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革命品质。第二,由于红色文化资源本身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给我们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了长足的优势。而且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提供鲜活的内容来开展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三,如何让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走出安徽、走进全国、面向世界,需要依赖英语这一强大媒介。第四,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只有在借助了外语这一强大的媒介才更有助于创新红色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丰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因此,红色文化和英语的相辅相成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把红色文化融入进来,让学生具有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大学英语课堂以前仅重视语言文化信息的输入而轻视相关输入信息输出的情况也会大大改善。思政教育也以一种更鲜活的方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重新绽放光彩。

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相互渗透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材中缺乏本土红色文化的内容

我们目前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2版),其中包含内容虽然题材丰富,涉及到政治、历史、人文、宗教、道德、科技文化等等,但是教材所选取内容都来自英美国家,安徽本土高校尚没有把红色文化板块纳入英语教学的课程建设中,更没有把英文版红色文化资源列入收集出版计划中,这样就很大程度上缺失了红色文化渗透到英语教材和课堂以及学生头脑中的机会,降低了本土高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度,影响国外友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度,同时,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红色文化课程建设薄弱,教师本土红色文化基础不牢固

一方面,很大一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将红色文化纳入英语教育和教学的课程建设中,更缺少英文版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收集和整理计划。另一方面,高校英语老师缺乏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对红色文化的科研力度也待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融入红色文化内容的意识。如此以来,理解并体验红色文化的群众基础就显得贫瘠,红色文化本身具备的独特魅力的程度就会下降,致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理念和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不强,学生主动传承和传播红色文化的动力不足。

(三)评价体系欠科学

英语视听说教学评价体系是对学生学习一种客观性评估,有很大的引导和激励功效。当前,本土高校英语教学的考核模式虽然以个人陈述、表演、模仿、对话等作为口头形式考核,但是考核方法还是主观性占比较大、方法不够科学。考试测试内容依然是课本出现的语言知识点和信息,实用性和实操性的方面考虑不完善。如此一来,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从而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具体工作中真实效果不好,反过来间接影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课堂红色文化渗透和创新的实现途径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程特点是通过真实的场景、地道的语言和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以课文中涉及的思政点为出发,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以小组讨论、辩论等口头课堂活动以及做思政PPT课堂展示等课后活动的形式,在提高学生听说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当中。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比如教学立体过程化教学与学业评价平台,其中包括智慧树,QQ平台,微信视频,等。在课本项目完成基础上,及时补充、拓展更多的关于中外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和文化产品的视频和音频等线下学习资料,鼓励并且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凸显红色地方革命精神

红色文化可以拓展为一种更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具有以古鉴今、以史明志、教育后人的深远意义。红色文化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教师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引入课堂,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提炼出:红色文化代表了人民团结勇敢、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爱国爱家的革命精神内涵。

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3册第3课Culture makes me what I am为例。本课主要强调不同文化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格,其中提到了中西方文化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同的理解。据此,教师不仅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而且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本课文进行“思政”内涵深入探究。宏观方面,将同学们分成小组互相交流,深入探讨、分析如何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代表让其用英语陈述他们的小组结果,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微观方面,由中外文化的对比细化过渡到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通过观看“红色皖西”视频引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The Republic is red which cant be diluted”(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All CPC members and cadres should constantly receive education on red tradi-tions to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ir ideals and convictions”(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巩固升华理想信念)等,并且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Red Wanxi is the cradle of the Army and the hometown of generals.It is the red land soaked with blood of 300,000 martyrs,a solid cornerstone of the New China.From the May 4th Movement to the birth of New China,the red flag of Lu’an has flew for 30 years.”(红色皖西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30万烈士用生命换来的红色土地,是建立新中国的坚实的支柱。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六安上空红旗猎猎飘扬了30年。)

本阶段采用视觉听觉感觉多方位冲击的教学方式,即影音式教学。影音式教学是指运用MV、Movie、TV等多媒体工具,通过视觉的直观、听觉的立体和心声的娱乐方式使学生从中获得革命教育和革命启蒙的一种方式。红色文化鲜活丰富的革命资源为这种教学方式的运行提供了最大的可能。集体欣赏红色电影,更新浏览红色网站等,声、光、电、网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优化了红色革命内容传播的形态,更是营造了动态的教育氛围,突出了红色的革命教育成效。

(二)融入地方红色民俗歌曲文化

融入地方红色民俗歌曲文化音乐不仅是一种旋律,也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经过传播可以实现社会行为[4]。红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曲曲都是血雨腥风的历史和革命先烈们积极乐观追求光明的见证。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册第一课Roll over,Beethoven!本课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外不同的音乐类型及其代表作以达到音乐陶冶情操的教化目的。课堂开篇用一首大型交响乐“我爱你,中国”MV作为热身,这首歌曲的震撼会让学生感受到西方音乐和中国歌曲相互融合的魅力。进而指导学生熟悉不同音乐形式的英文表达方式。然后提出“Revolutionary Songs”(红歌)的概念:“revolutionary songs refer to the revolutionary songs that were popular during the country’s revolution,re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eriod.They were composed to herald the new living conditions of Chinese people or to celebrat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by the people nationwide.(红歌指的是各个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讲述中国人民在不同的革命时期追求胜利和美好生活的歌声来庆祝中国人民获得的伟大成就)。进而举行“听歌猜曲”的课堂的活动,让学生听红歌猜出歌曲的名字。这首歌曲就是中国大地尤其在安徽地区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在优美的旋律当中,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尝试翻译这首歌的歌词,并且学唱同一首歌。让学生体会到中国革命就是伴着一首首这样的革命歌曲最终走向胜利的。通过课堂传唱这些红色歌谣,目的就是用红色歌谣作为媒介引导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通过这些实际体验,学生不仅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唱,而且用手可以去触摸、用心去感受。这种可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也给学生模拟了一场革命历史的经历,让学生能全方位感知到革命的战斗岁月、革命的战火硝烟,帮助他们真正理解红色革命传统意义之所在,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心灵的震撼。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接地气”“有温度”“有颜色”的教学。

(三)营造红色文化的软环境

鼓励学生主动制作红色课件,老师把关学生成就。红色课件是学生和老师在满足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丰富的多媒体的形式和超文本范式的方法把红色文化资源用隐形和显性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到目标文本中而制作的课程软件,以期达到红色革命爱国育人的目的[5]。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三册第二课Our globe is in danger传达给学生如何保护我们地球母亲的生存环境的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展示国内外重大污染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了解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危害。通过学生制作的红色课件,了解到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六安调研过程中盛赞皖西地区的风景名胜“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课件中例举了自己家乡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特色,比如天堂寨风景区(“Tiantang Fort”或者“Heaven Fort”)、红军烈士陵园(The Cemetery Dedicated to Red Army Martyrs)、天堂寨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Tiantangzhai Former Commanding Headquarter of Liu-Deng Army)、金寨县红军纪念堂(Jinzhai Red Army Memorial Hall),等。并且重点对重镇六安的交通、风景和重要战略地理位置进行了描写:屏障东南水陆通,六安不与别州同。山环英霍千秀,地控江淮四面雄。“It was described in one ancient poem,a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Lu’an not only serves as a natural barrier to the southeast but also controls the four directions between Changjiang and Huaihe Rivers.”

通过学生自己制作红色课件,创建红色文化软环境过程中,对家乡红色旅游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图片展示、影像资料播放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本土红色历史,感悟红色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五、英语教学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校本教材创新研究

校本教材创新研究可以到安徽地市县区图书馆或者高校图书馆、当地博物馆和当地市区县辖区的宣传部等部门联系和调研,收集安徽当地的红色文化素材。安徽本土高校也做出相应计划和安排,比如:2012年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合作,成立安徽省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研究中心;组建红色文化外宣翻译研究团队;依托丰富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汉—英双语进校园研究,编辑出版本土红色文化汉—英双语系列读本,包括大、中、小学版。

(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重建思政育人领域下红色文化进课堂的课程生态研究。积极响应生态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动态性和开放性生态环境。相对显性和相对隐形相结合。相对显性即各种教学范式,比如案例法、表演法、体验法、讨论法,等等。相对隐形即指教师的师德师风、言传身教、人格魅力,等等。注重构架师生之间的彼此尊重,彼此关爱,相互学习的亲密关系,实现朴实而又温暖的教学目标;创建第二课堂,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平台、邀请非英语专业学生加入,培养优秀学生和汉—英双语志愿者,辅导其编译红色故事、红色碑文、红色旅游景区标识牌等等,带领学生们参与到金寨革命纪念馆、霍山红源广场、独山镇等红色文化旧址汉—英双语讲解活动,或举办英文版红色文化革命故事比赛、革命事件意义讨论会、思政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具体生活中落实具体、实在的思政教育,打牢大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自信的基础,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担当和责任。

(三)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大学生英语视听说一贯采用平时成绩+期中成绩的总评。以学期考试为主的考核评价转到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估+终结性评估+隐形学习成果和效果评估,使考核方式更加动态更加立体更加有温度,“从校内表现到校外表现、从课堂内学习到课堂自我反馈、从老师亲自授课到学生自主学习、从任课教师到评判专家”几个层面立体化评价体系,实现以人为本,春风化雨般的大格局的外语教学思想,形成红色文化与外语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结语

红色文化承载着人民厚重的家国情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为了能将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秉承“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的信念,红色文化进课堂成为必然。本文依托本土红色文化,将本土文化引入实践教学,开拓渗透融合教育方式,进而在春风化雨中实现红色育人、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同时,对外也可以生动地向世界展示本土铭刻着革命烈士鲜血的记忆。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英语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英语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酷酷英语林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