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研究

2022-03-24马晓琳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共同体中华民族

马晓琳 田 荣

(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课作为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知中华、爱中华、察世情、懂国情、明区情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全党要把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在完整准确上下功夫。”[2]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座谈会会议精神中“八个坚持”的具体实践。长期以来,“三股势力”及境内外敌对势力在历史层面违背客观史实,歪曲、篡改新疆历史,鼓吹“双泛”思想,在现实层面打着“人权”的旗号,妄图分裂中国,破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基于此,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小课堂”同世情、国情、区情的“家国大课堂”结合起来,坚守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资政育人的作用,从而有效应对新疆反分裂斗争所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二)有助于厚植文化认同,推动“文化润疆”深入开展

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文化作为人化世界与理念世界相统一的观念表征,通过其内涵、价值、理念潜移默化、由微而著进行渐化和化育的浸润,发挥着心灵陶冶、价值认同、行为评判的作用。”[3]“文化润疆的关键是文化认同,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推进文化润疆的前提。”[4]

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能够培固民族团结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1]新疆作为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144“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魂,只有把中华文化作为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才能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厚植大学生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有助于培铸和增强各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坚定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以及新疆历史,用中华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有助于实现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驱动“文化润疆”工程长期性、系统性实施。

(三)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立足时代、着眼大势,增强使命担当意识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在“两个大局”背景下,“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抓住重大机遇,开创教育新局面。”[7]《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了不同学段思政课不同的目标侧重,提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使命担当”[8],大学生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受教育主体,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人,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使命。站在世情角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关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现实,以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意识来回应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使命,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铸魂育人培养目标的关键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疆高校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贯彻落实到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中。

(四)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方课程是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宗旨的“人生大课”,是培育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及综合文化素养的主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必然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育人目标契合贯通,能够产生协同发力的积极效果,从而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维度分析

(一)价值体系维度的融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由“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态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至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将其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需要重点融入的内容是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重要讲话中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融入进去,并且有效转化成学生听得懂、学得进、有所悟、有所得的知识内容。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要求,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价值引导为核心,坚持发挥思政课育人育心的功能,将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相结合,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引导新疆高校各族青年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确“三股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歪曲、篡改、污蔑新疆的历史和现状的错误思想和险恶用心,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厚植各民族共享共建共有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坚决抵制极端思想、“双泛思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正本清源,实现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方课程价值。

(二)思想文化体系维度的融入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的有机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悠长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发端于原始社会时期的黄河流域,这里成为中华民族先民的最早聚集地,产生了中华文明的早期萌芽。在世界文明体系之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且延续至今的文明体系。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思想成为文明体系延续的思想基础。在这种理念的赓续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的格局不断开拓,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不断演进,内涵不断丰富。以隋唐时期为例,许多地方政权及其首领都具有浓厚的大一统意识,大一统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许多民族都参与到了守卫边疆,开发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国家治理与建设中,实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内生性生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辽阔疆域的共同开拓、悠久历史的共同书写、灿烂文化的共同创造、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共同培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共同当家做主,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三)话语体系维度的融入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方法论——“八个相统一”中居首要地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该课程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是由课程的性质决定的。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课在课程性质上是新疆高校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质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展开课程教学活动,政治性是此课程的首要属性。在事关国家统一、安全稳定等重大原则问题上,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掌握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强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原则,紧紧围绕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史实,从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演进过程正确认识纵向历史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格局的开创、发展及巩固;从整体视野正确认识新疆区域历史的发展。

在融入过程中要以学理为基础,将历史文献资料、考古遗址及文物资料、地方文化资源、新疆地方历史故事、维护祖国统一的各民族爱国人物案例素材作为话语体系的载体,阐释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互惠共生的经济共同体、交汇融合的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客观史实,从而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话语权。话语体系的建构及表达过程中,要厘清中华民族历史,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诠释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一)融于课程目标,实现价值引领

要明确课程目标定位,讲清讲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依据,实现从教学目标向课程目标的转换,必须“正确认识新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澄清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观念,提高辨别能力”[5]268,在价值引领上增强“五个认同”,树牢“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三个离不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五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大学生心灵深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推波助力,为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夯实根基。

(二)融于教材体系,实现铸牢体系的逻辑建构

在教学内容上,要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大历史”去界定新疆区域发展的“小历史”;从中华民族持续不断发展整合、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中深刻认识新疆各民族同其他民族之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不同历史时期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补充、互通有无中正确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多民族大一统中国疆域的开拓,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5]26从作为“主干”的中华文化与作为“枝叶”的新疆各民族文化中深刻认识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是“枝繁叶茂”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新疆地区宗教的演变过程中深刻认识交融共存是新疆地区宗教关系的主流。整体布局上要从中华视野把握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体系的建构,要遵循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理逻辑、知识属性和教学目标。

(三)深挖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强化感召力及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攻、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1]新疆地方优秀历史文化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1]因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实践中,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西部民族地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9]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得以强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的一系列斗争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走向升华的历史彰显。因此,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深入挖掘并运用新疆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鲜活的案例素材。以“清朝时期”“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为例,在反对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分裂边疆的图谋中,新疆各民族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御敌,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保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新疆各族民众和全国人民一道,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努力生产建设,保卫边陲稳固国际援华交通线,慷慨解囊,支援前线,大力参与广泛持久的抗日捐款捐物活动(如寒衣募捐、文化劳军募捐、鞋袜劳军募捐、防毒募捐,献机募捐,等),这些鲜活的史实案例都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依据,彰显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在家国危难之际同呼吸、共命运的特征,使思想政治理论地方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浸润学生心灵,以丰富的素材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召力。

(四)变革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创新师生互动方式,探索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中,必须注重整合形式与创新的融合。实践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与被培育个体之间的教学相长尤为重要。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拍摄微视频、小组展示、VR实训等方式实现沉浸式体验,在“学、思、悟”中理解和接受所学的历史知识,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有益补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的过程中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强化。

(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融入效果

通过评价方式的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教师要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培育师”,浇树浇根,育人育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层层相扣,三个环节相互协同才能实现课程价值和教育目标。其中,进头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点与关键点。通过及时对教学效果做出考评,探索与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制度,进而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思政课实效性,有助于增强师生在思政课教学相长中的“获得感”,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疆高校地方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有效转化,这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融入过程中,要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把握好“多元与一体”“整体与部分”“主干与枝叶”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融入的关键。要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文化认同,凝心铸魂,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增强思政课立德树人、资政育人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