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开放教育思政课的思考与探索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2022-03-24钱秀琴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决议纲要中华民族

钱秀琴

(甘肃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和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性伟大飞跃,是党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创造新伟业的纲领性指导性文献。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校学生学习和深入理解党的历史及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将十九届六中全会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意蕴与“纲要”课有机融合,将是高校“纲要”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放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成人开展远程教育,开放教育办学特征、学生群体与学习模式虽与普通高校不同,但同样肩负着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如何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开放教育“纲要”课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深入理解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内核,成为当前开放大学“纲要”课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的重要意义

《决议》与“纲要”课都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中国人民奋力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是开放教育思政课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三进”的现实要求。

(一)有利于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是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纲要”课与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都是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问题展开的,《决议》明确提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2]“纲要”课的政治属性必然要求其观照重大现实问题,及时体现党的最新政治理念和政治要求。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深入学习,深刻感悟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开放教育属于成人教育,学生群体不同于普通高校,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学历背景、社会阅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都有所不同,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历史教育,甚至不清楚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不清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无法理解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极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形成一些错误的历史观和政治观。“纲要”课从历史教育的维度,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其目的是在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进而深刻领会近现代中国历史和人民‘三大选择’的历史合法性。”[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历史观,深入了解国史、国情、党情,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历史事实,增强历史认同感,基于历史事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真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和自信。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百年党史是“纲要”课与《决议》的核心内容,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背后包含着党的初心与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责任。一百年前,一批批风华正茂的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航道。一百年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仍落在青年一代身上,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将党的初心与使命融入“纲要”课中,通过历史中国和当今中国的讲授,让学生在中华民族180多年的奋斗史中找寻初心与使命生成的内在必然性,在历史中体悟党的初心与使命,增强担当民族复兴时代责任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的内容设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决议》当中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纲要”课的核心问题。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首先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主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这一主题主线,将《决议》的创新观点、核心要义等转化为最鲜活的教学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实现教学体系的融通构建,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百年奋斗历程。

《决议》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21版“纲要”课教材除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他历史分期和《决议》基本一致,这样的历史分期更能科学地总结党的百年历史,教师应结合2021版“纲要”课教材,根据全会精神设计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在党的百年历程,同时兼顾中国共产党创立前的历史,从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引导学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核心主题学习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明晰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呈现的救国、立国、兴国、强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背景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理解党的初心与使命历史渊源的重要背景。自1840年以来,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打击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一个曾经在农耕文明时期的泱泱大国开始饱受西方列强侵略欺凌,割地赔款、主权丧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此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改变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境地,实现民族复兴,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和尝试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早期探索。但这些探索先后均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依然处在日益深化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一步步探索、一步步思考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纲要”课教材的导言和前三章内容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决议》内容虽然没有将这段历史列入其中,但这段历史是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主要历史背景,在讲授这段历史时,教师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为出发点和主线,首先向学生讲清楚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苦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其次结合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辛历程,向学生阐述清楚这些探索失败的主要原因及教训,进而阐明“四个选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伟大梦想,“四个选择”的历史进程实质上就是这一伟大梦想的生成和演进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2]从时间段来划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指的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时期,也就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3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教学体系设计上,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教材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中主要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及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这几章的内容中主要贯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和创造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讲授“纲要”课教材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主要贯彻《决议》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的重要观点,将党的初心与使命融入到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进程中加以认识和理解,向学生讲清楚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国家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深入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讲授“纲要”课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时,结合全会精神,重点向学生阐明这一时期党如何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过讲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初心使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2]《决议》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2021版“纲要”课教材也“进一步突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4]教材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展开,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应结合《决议》精神,将教材内容与《决议》内容融会贯通,以生动、真实的案例,向学生阐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以此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直观认识,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鼓舞学生更为自觉地锻炼自己承担时代使命的本领。

三、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的实践路径

在理论层面,“纲要”课如何科学阐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实践层面,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用全会精神指导学生实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决议》精神,并将《决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需要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以专题式教学方式构建教学体系

开放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学习方式以网上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课时非常有限。网络学习具有自主、灵活、便捷的优势,方便学生学习,利于学生解决工学矛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网上学习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线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在线学到的知识也基本都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在这种情况下,面授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让学生既能够系统地学习教材内容,又能真正融会贯通全会精神,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面授教学体系。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纲要”课,不是要打破“纲要”课的教材体系,也不是要代替“纲要”课的既定内容,而是要寻找二者在内容和精神上的契合点,顺理成章地将其有重点地融入,在此,专题式教学的融入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坚持专题式融入是由全会《决议》内容决定的,《决议》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征程中的“四个历史时期”,凝练了“四个伟大飞跃”。开放教育思政课面授课时较少,要系统讲完中国近现代180多年的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决议》中总结的这四个历史时期和四个伟大飞跃,恰为“纲要”课专题教学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教师在进行课堂面授教学时,可以把这四个历史时期中每一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以专题教学的方式融入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既结合课程内容系统学习了全会精神,又符合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系统学习课程内容和《决议》精神。

(二)以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空间

在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对思政课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开放教育的思政课教学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建成了“导学测评拓”一体化的教学平台,满足了学生在线学习的需求。为了能更好地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空间,联通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涵,突出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的特色,我们应紧紧围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的指示精神,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开放大学多媒体教学优势,将课程内容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价值观融入到党史故事讲述中,开发制作中国共产党故事系列微课,将不同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嵌入思政课教学,向学生讲清楚不同时期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英勇善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讲清楚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用富有教育意义的英雄事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趣味性和吸引力,用生动鲜活的素材增强教学的信服力,让理论知识“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5]思政课教学不是让学生学习冷冰冰的死知识,而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枯燥的说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学生深切感受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感受他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他们勇立潮头、斗志昂扬的奋斗精神,从感性的共鸣走向理性的认同,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和责任担当,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结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党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创造新伟业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用正确党史观,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开放教育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正确理解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这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把握《决议》精神要义与课程目标定位,找准融入的切入点,进行透彻学理阐释,同时,还要结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特点,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开放大学多媒体教学优势,将课程内容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同,增强学习效果,提升担当民族复兴时代责任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猜你喜欢

决议纲要中华民族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