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2-03-24闫绍惠王新文
闫绍惠,王新文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工程系,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培养一批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适应现代产业升级转型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专业技能完成课程项目实训,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知识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的整合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
二、高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线高素质劳动者资源紧缺,特别是新兴技术领域。要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批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必不可少。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结合紧密,侧重于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普通高等院校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但是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打造一流的产业工人队伍,要以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将创新精神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提升了大学生创业质量,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职业院校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是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一线技术型人才,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创业上处于劣势。2022年“教育新春”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任务,指出“职业教育两大任务,一是提高质量,一是提升形象”。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推动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重要途经。[1]职业教育要将创新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以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企业行业变革为导向,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的知名度。
(三)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但是目前的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专业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弱,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不能胜任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因此,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压力与困难。《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指出“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大学生更好更快的就业、择业以及创业。要以企业行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课程标准,将创新精神真正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实现德技并修,进而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增添动力。
三、高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创新思维薄弱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书本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深入、不全面,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不能将现有的知识理论应用于课程实训与课外实践中,甚至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取得学分完成学业而学习。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创新思维薄弱,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创新实践动力不足。
(二)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现有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由于受到教学内容、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讲解多于课堂实训,学生只是按照课堂操作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缺乏自主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尤其是“一言堂”式的授课模式,未能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差,参与度低,缺乏学习热情,导致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三)课外实践未能与课程教学相融合
现阶段高职院校缺乏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氛围,即使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专业社团、技能大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但是这些课外实践并没有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彼此依然相互独立。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技能未能有效的与课堂外的实践活动相衔接,而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也未能充分应用到专业课堂教学,二者相互割裂,缺乏合理的课程体系。而现有的创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体系也不完善,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未能有效的纳入专业考核,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相分离,导致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四)创新实践教育师资缺乏
很多高校的创新实践理论培养主要在创新创业课程中,专业课主要以实践能力锻炼为主,未能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理论相融合。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讲台,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没有企业项目实践经历,缺乏创新实践经验,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很多高校都引进了企业一线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企业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在指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要一支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
四、高职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堂、师导课、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理解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整合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最终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一)第一课堂强化创新思维培养
第一课堂是指正常的教学授课课堂,课堂教学是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主,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力量等不同角度多种方式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一是要转变教学理念。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还要将创新精神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的引导作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要改变教学方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采用问题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导向法、案例分析法、工作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参与度,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丰富课程资源。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科学合理的组织课程教学设计,将紧跟科技前沿的研究成果、创新实践案例等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思政教师、创新创业教师、企业一线教师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四是提升教师创新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交流研讨、会议培训等活动,丰富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升创新实践教学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真正落实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形成系列教学成果,切实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水平。教师通过自身创新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二)第二课堂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指师导课,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实践活动。师导课提供专业专项创新实践能力培训,为具备创新思维,想要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开设的课程,也是专业技能大赛的选拔课程,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以及课程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在技能竞赛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导课管理办法。师导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项目实训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要协调好与常规课程的学分置换,严格要求学生的出勤率,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二是设置丰富的课程内容。师导课不只是一门专业课程,而是一套专业课程的集合。课程团队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围绕企业行业实际岗位需求,参照企业行业标准,模拟企业真实项目。课程内容既包含基础技能实训,也包含综合职业技能实训。学生通过专项的实训锻炼,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三是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采用多元考核评价办法,从出勤率、自学成绩、项目完成度、大赛成绩、学生团队之间的自评以及团队教师的评价等几方面进行考核,根据每一项的权重计算最终考核成绩,考核成绩用于置换本学期的常规课程成绩。四是组织参加创新大赛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参加“软件测试”专业技能大赛,需要经历校内选拔赛、省赛以及国赛。选拔的学生先进行统一培训和理论教学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通过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长,划分学习小组,组建参赛队伍。学生除了完成规定的师导课课程教学内容外,其余时间主要以项目实训为主,依照国赛的要求和标准,参照赛前模拟训练项目,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交流讨论。通过一系列的实训锻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三)第三课堂持续推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第三课堂指教师工作室,与师导课的专业技能专项模拟训练不同,教师工作室是与企业真实合作,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学校,是学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也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专业技能水平自愿参加项目开发,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真正体验企业项目开发全过程。按照软件开发周期的各个流程“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运行维护”,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参与各阶段实际开发过程中,对照企业人才需求和标准,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提升,培养创新精神,强化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是修订课程标准。对接企业真实项目开发流程,以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参照企业、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修订课程标准,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将专业知识落地实践。二是完善课程内容。梳理企业项目开发流程,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三是情景化教学。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学生打卡上下课,以小组的形式按模块划分工作任务,小组成员之间通过成果展示、讨论交流等形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