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的思想及其文学表达
2022-03-24汪孔丰
汪孔丰
桐城派的思想谱系,多元多样,复杂丰富。其中,有三条思想脉络尤为重要。一是以程朱理学为主的儒学思想,从 “桐城派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到桐城派殿军 “二姚一马” (姚永朴、姚永概、马其昶)皆奉程朱为圭臬,建构起桐城派思想体系的底色和主色;二是老庄思想,刘大櫆、姚鼐、曾国藩、郭嵩焘、郭庆藩、王先谦、吴汝纶、马其昶、严复等人亦服膺老庄之学,大多著书以立其说;三是佛禅思想,姚鼐、方东树、姚永概、方铸等人亦耽悦佛禅之学,其著述中或多或少地表露出佛性禅心。这三类思想,相互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影响,关系异常复杂。总之,这些思想支撑起桐城派思想谱系的大厦,深刻地影响着桐城派的学术活动与文学创作,同时也影响到清代思想史的发展。
当然,倘若就桐城派所尊奉的儒学思想而言,其内部态势也较为复杂多样。除了程朱理学被公开宣扬外,陆王心学也一直潜伏于桐城派的思想脉络之中,不时精光闪现。我们知道,陆王心学自晚明盛极而衰后,在清初至中叶百余年间一直处于低落状态,至清末复兴,影响较大。在桐城派不同发展阶段,一些文士亦肯定或服膺陆王心学。如刘大櫆就属王学左派,非常推崇王阳明,宣称 “我爱新建伯,术业何崇隆” (《奉题学使公所得王新建印章次原韵》);姚莹幼时即好读王阳明《传习录》, “平居以贾谊、王文成自比” (方东树《姚石甫文集序》);曾国藩亦敬仰王阳明,肯定其事功之学,认为 “阳明之文亦有光明俊伟之象” (《阳明文集》),强调 “象山、姚江亦江河不废之流” (《复夏教授》);方宗诚辑《陆象山集节要》,将陆九渊列入贤儒行列,等等。这些思想资源,无疑丰富了桐城派的 “思想仓库” ,同时也折射出清代陆王心学发展的一些光影。
当前,学界对桐城派思想虽已有一定关注,但继续探讨空间较大。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程朱理学与桐城派的关系,至于老庄哲学、佛禅思想与桐城派的关系探讨较少。不仅如此,桐城派的思想与文学表达的关系,问津者也不多。像在桐城派阵营中并不起眼的理学家方潜的思想,更是少有关注。
桐城方潜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思想上始宗程朱之学、后又宗陆王心学,进而浸淫于佛老之学,所著《心述》融心学、释、道于一炉。但是,他在咸、同年间与吴廷栋、倭仁、方宗诚等理学名儒交往后,思想又有转向,严辨儒释、心性之关系,复著《性述》,重回程朱之学。可以说,方潜多元多变的思想症候为观察桐城派思想的复杂态势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范例。
本期刊发的《论方潜的 “心性之辩” 及其诗歌表达》,专门围绕方潜的 “心性之辨” 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历史语境与内在逻辑,揭示出他从重心学转向重性理的动态演进过程。不仅如此,论者还探讨了方潜《永矢集》中诗歌创作与学术思想的关系,指出其诗歌作品与其心性、儒释之辨多有关照,呈现出由浸淫佛老到返归程朱的心路历程。
综上,桐城派思想及其文学表达问题,是桐城派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题。本篇论文以方潜作为个案,做了深入探讨,为我们研究桐城派思想及其与文学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