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研究
2022-03-24陈俊秀
陈俊秀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湖北 武汉 430023)
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湖北省要进一步从坚定文化自信中汲取深沉持久的力量,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荆楚文化品牌,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湖北红色文化资源承荆楚之绪,级别高、时期全、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红色文化怎样通过产业化研发培育实现从资源到资本的价值落实,是湖北文化强省战略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的发展脉络
(一)政策解读层面:关于湖北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的相关导向
文化强省战略的提出旨在以文化为支点进行发展战略转型,此举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效能的提升。具体对湖北而言,从2002年初步启动文化强省战略至今,其战略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1.“文化强省战略”启动阶段。2002年,随着《湖北文化强省建设纲要(2002—2012 年)》的出台,湖北省文化厅明确了文化强省战略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目标,拟定了文化强省的建设路径和保障措施,这标志着湖北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初步启动,但尚局限于“小文化系统”阶段。2.“文化经济化”发展阶段。从2004年至2012年,湖北省委省、省政府相继颁布《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以及《湖北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实施文化经济战略,建成“中部前列文化强省”,并强调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奋力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大发展大繁荣”稳定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委、省政府针对文化发展提出了“中部领头、全国一流、湖北特色、世界影响”的战略定位,并在201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了文化发展“七化”要求。特别在“湖北特色”的凸显方面,该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以统筹推进湖北省红色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主要支撑,从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大力开发特色文化产品以及大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1]。4.“提质增效”深化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随着《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出台,湖北省委、省政府锚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一个工程、七大体系”的战略任务,开始谱写文化强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其中,对传承弘扬荆楚优秀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推进“品牌强省”战略等的相关部署都为湖北省当前制定红色文化产业化研发培育计划提供了主要遵循。
(二)学术研究层面:关于文化强省视阈下红色文化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定位与可开发领域的相关梳理。如在《荆楚文化与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湖北省社科院的研究学者总结了湖北区域几大传统文化代表类型,其中“现代革命文化”部分就是对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重点探究。在《湖北文化产业发展之战略架构》一文中,研究者又从湖北红色文化资源样态的具象角度对湖北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系统而细致的梳理与统计,由此试图凸显区域红色文化的地位与价值。2.对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利用与产业研发的战略探讨。一方面是对如何发挥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的总结归纳。如《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研究》《关于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湖北文化强省战略论》等;另一方面是对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宏观建议。如《实现湖北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六大战略》《从横向比较看湖北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等,不同的学者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与研究立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思考。3.对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现代化转化路径的研究。在这方面,有的学者从宏观角度分析,有的学者从微观角度切入。如,李坚在《湖北文化资源的优势特征及其创造性转化》中就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明湖北”三个层次对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湖北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品牌塑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而《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挖掘湖北文化资源促进荆楚影视文化发展》等则从新媒体时代科技创新的视角给出了文化资源现代化转化的新思维和新观念。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不难发现学界对文化强省视阈下湖北红色文化产业化研发培育的研究存在“三重三轻”:第一,重在对红色文化文源性问题的追溯探讨,轻于对红色文化资源性的深挖细采;第二,重在对红色文化现代价值的肯定评估,轻于对红色文化现代化转化的路径支持;第三,重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改善的宏观建议,轻于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再创的微观观照。鉴于此,本研究拟重点统筹省域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遵循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的“湖北方案”。
二、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的现实诉求
从学术本义上追溯,红色文化资源是由红色、文化和资源三者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其中,“红色”界定了主体与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党的政治追求和完成近代中国历史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艰苦卓绝奋斗的文化结晶。“文化”表明了形态与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积淀与孕育形成的所有物质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资源”则揭示了红色文化可开发利用并因这种开发利用而产生满足人们需求的效益与价值[3]。具体来说,红色文化既是“资源”,也是“资本”,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当前文化多元化融合发展,且文化在省域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凸显的现实背景下,实现湖北高质量发展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研发培育。
(一)湖北地域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的渗透
文化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系统,进入近现代以来,两者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面貌,在一定程度上,经济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过来,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文化也是一种经济,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有着深刻的反作用力。可以说,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呈现出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两种发展态势。其中,文化经济化就是要让文化进入市场,让文化中渗透经济的要素,激发其“资本”的潜能,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文化资源与文化优势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竞争要素。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道路,落实主体功能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可以说,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区域一体化正在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引擎,这为文化经济化发展提供了利好契机。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给文化发展带来了最丰富的经济资源,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厚的物质基础与交流发展的平台。其次,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技术支持给文化发展带来了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为文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质提升提供了更多的路径选择与技术支持。第三,区域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交通设施一体化、生态文明一体化和民生幸福一体化等各领域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为文化带来了最多元的文化发展氛围,更加拓展了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增强了文化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2022年6月,湖北省第12次党代会强调指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着眼于思想理论强省、文化品牌强省、文化创新强省,凝聚力量、传承创新,通过培育湖北文化新标识,构建文化建设大平台,形成文化发展新格局,让文化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助力[4]。而从文化经济化发展的功能意义来看,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契合湖北省文化强省战略的根本遵循,有利于守正创新、固本开新,提升湖北文化软实力。
(二)湖北文化经济良好发展环境的构建需要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的净化引导
传统的经济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出现了失衡的现象。为避免经济领域里唯利是图等低俗、庸俗、媚俗现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高品位、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始,到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还有国家和地方各层面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都特别强调要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等,让文化的健康发展赋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因为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意识形态性,其二是商品性,这两个特点融合在一起,就决定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从2000年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至今,基本上文化产业的增加值每5年翻一番,年均增长速度在18%左右,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所以,如果仅仅用经济的指标,用数量的体系去衡量文化产业的发展,那很有可能会陷入文化GDP主义。
所以,在利用商业化手段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不能把所有的文化产品不加区分地推向市场,应根据产品内容与形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扶助与支持,使其都能够在市场化竞争中获得合理的生存空间。具体来说,就是要用优秀的红色文化净化市场环境。从政策上入手,引导文化经济发展,从红色文化资源中寻找文化经济的增长点。如,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元素开创的电视节目、开发的文化产业、开辟的旅游资源等等,一方面,这是对红色文化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同时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认同感、文化归属感;另一方面,这也从红色文化元素中汲取了经济发展的积极驱动元素,在发展民族产业,使红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用武之地”的同时,也引领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航向。
(三)湖北特色文化形象的塑造传播需要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的推动助力
作为发展的软实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亨廷顿与哈里森认为,一个社会成功与否,文化起决定性的作用[5]。马克斯·韦伯曾提出的“社会精神气质”可与文化相对应。也就是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依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文化所倡导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导性功能。红色文化资源是由物质载体和精神内核构成的统一体,除“看得见”的丰富文物、图片外,还蕴含着“看不见”的巨大精神力量。在百年党史上,湖北诞生了许多特色鲜明、闻名全国的红色地标,展现出独特的精神品格和精神气质。这些历经时空沉淀的红色基因成为湖北独有的物质力量和精神财富,充分挖掘并更加凸显其在地域品牌打造、特色旅游开发、创意产业发展等过程中的经济化特质,并以此搭建联通历史、当代与未来的战略架构,有助于湖北特色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湖北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与竞争力的文化路径。
具体来说,湖北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多、品质高、样态全,是荆楚八大文化系别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已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当今湖北乃至全国的影响都是直接而巨大的,特别在独具地域特色的社会精神气质的建构与培育方面。从文化生成逻辑来看,湖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湖北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凝聚着共产党人和湖北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它融汇了荆楚地域文化最深厚的思想传统,记录了荆楚大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革命精神,兼顾了地域文化基因的传承、地域文化记忆的存留和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体现出高度明确的价值特性与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红色文化资源是湖北最珍贵的个性资产与战略资源,充分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培育转化利用,是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链接,也是湖北形象“个性风格”与“时代特色”的完美结合。
三、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发培育的路径思考
发展是最好的利用和保护。在把握文化发展特点和省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寻找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所应秉持的科学路径,将红色文化资源推向市场,并进一步推动新型红色文化产业模式的融合研发,是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经济开发功能,推动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的有效之策。
(一)个性定制,彰显“英雄湖北”特色主题
湖北红色文化的孕育发展伴随着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辉煌历程。从早期革命火种的播种,到共产党支部的建立,再到全国工农民众运动的发起和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从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到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的召开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发源地,再到1938年全国抗日运动的中心、中国抗战的临时首都和新四军的诞生地等,许多重大党史事件都在这里发生,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烈都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战斗。从一定意义上说,湖北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生动实践。可系统梳理湖北“四史”主题红色资源,定制四条“四史”学习教育湖北专线,串联百余年来湖北的沧桑巨变与发展成就,彰显湖北历史底蕴与红色文化特色。
另外,“将军文化”也是湖北独具地域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可结合湖北独有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集中黄陂、新洲、麻城、大悟、红安等地红色文化特色资源,将历史上的将军文化与当代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因地制宜策划一系列主题内涵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创办“中国将军文旅节”,每年一届,各相关革命老区轮流主办,以文旅节激活老区游,让“将军牌”绽放“新光彩”,逐步打造以点带线、以线连面、点线面结合的老区红色旅游生态圈,全面提升湖北文化实力和文化形象。
(二)集群协同,打造产业研发联动效应
“集群”的概念最早运用于通信领域,指的是由集团整体调度指挥的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资源共享、费用分担、优势互补、效能递增,这是一种“1+1>2”的发展战略。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增繁也需要这种集群效应的激励敦促。
目前,湖北有两大红色文化资源发展集群值得重点经营。其一是鄂湘川粤“伟人印记”红色文旅集群。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都在湖北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历史印记。可联动整合鄂湘川粤四地相关的伟人旧居、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在充分挖掘各自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人员、文物资料、基本展陈、研究成果等的互培互挂,以及事迹联展、主题临展、教育课程、宣传媒介等的共推共建等实现红色旅游线路跨地域的套餐式供给。同时,还可在客源市场开发、区域客源互送,以及特色文创产品的制作、设计、展销等方面加强经验交流,开展联合营销,凸显集群优势。
其二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为核心主体辐射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这是国务院批复实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全力打造的“中三角”,总规划面积达31.7万平方公里,为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延伸开发拓展了广阔空间。可考虑以武汉为核心,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组建中三角红色文化产业联盟,在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方位对中三角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合、提炼。如,开辟从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的诞生地,到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苏区,再到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战斗地等系列旅游专线,打造中三角红色资源产业链等,使湖北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充分彰显“英雄湖北”红色文化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业态融合,释放综合发展叠加效能
具体来说,就是让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现代科技、链接乡村振兴、嫁接网络游戏等新型业态,实现文化的再创造。如,规划建设现代高科技实体展馆,以“重温红色历史、传承英雄基因”为宗旨,以湖北人民参与革命、建设、改革、抗洪、战疫等重大事件为主要脉络,采用沉浸式投影系统、交互式体感技术等现代展陈手段,打造“英雄湖北”数字沉浸式互动体验中心,情景再现英雄的湖北人民系列真实故事及历史场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让参观者沉浸在红色故事场景中,打造富有科技感、时尚感、代入感的红色文化展陈品牌。
或者利用乡村红色历史资源打造主题文化品牌,拓展红色产业链,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如,深入挖掘与整合黄陂抗日村、新洲红色旅游线、江夏项英故里、黄冈市大别山区域、湘鄂西及孝感市等湖北省域内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民俗”“红色+生态”“红色+采摘”“红色+美丽乡村”等特色推介模式,盘活红色资源,串联红色景点,推出以核心城区为中心辐射乡镇的精品乡村旅游线,带动农副产品销售、餐饮、民宿等一系列配套产业,在推进富民强村的同时积极争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红色产业品牌。
还可以创新湖北红色资源的展呈交互方式,研发符合年轻人信息接收习惯的红色网游产品,并尝试通过角色扮演、密室逃脱等时下流行的形式理念,让参与者通过移动客户端接受各项任务,在游戏闯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红色教育。同时,基于网游产品跨地域跨文化传播的迅捷性,可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湖北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与展示交流,激发并增进更多民众对红色游戏及其背后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赋能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研发培育。
四、结语
水土是地域文化的母体,虽然文化趋同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各地域之间文化差异越来越小,但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域性特征不会消失。也就是说,红色文化是地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信息链路和不能复制的文化信息单元,最能代表湖北地域文化形态及其显豁特征,也是最能满足湖北民众的文化体验与心理认同需求,是当前湖北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推广价值的文化战略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抢抓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机遇,努力营造有利于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产业研发的良好生态,以拓展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品牌与聚集效应,激发出其强大的吸引力、核心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打造湖北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引擎。
前文所及重在以湖北省现阶段的规划目标为重点参考,探讨红色文化产业的个性研发、集群推广和多元业态融合等发展构想,以期对湖北阶段性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文化实践路径。但文化的发展永远都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文化的产业研发非一时之役,文化的个性淬炼也非一日之功,湖北怎样在以文化拼高低、以特色论输赢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仍需守正笃实,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