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公共课教师融入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

2022-03-24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公共课双高计划职业院校

马 茜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400)

2022年5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更加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深化“三教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双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适应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一般为专业方向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公共课教师,在建设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方面发挥的作用却有待挖掘。本研究将从这一视角出发,探讨公共课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的现实困境和实施路径,实现助力职业教育增强职业适应性,完成教学创新改革的愿景。

一、公共课教师融入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困境

(一)专业结构限制

建设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目的是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它的目标导向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岗位(群)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对专业领域优质师资需求更大。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必须在职业教育上有突出的地位,在专业、职业、行业、企业、产业上能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而这正是公共课教师所欠缺的。

部分公共课教师也存在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割裂了公共课与专业课同属于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面仅重视传统公共课程的讲授,而忽略了与专业结合的融通式培养[2]。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说到底,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仍是高素质多样化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公共课应在“高素质”“多样化”“传承”“促进”方面多下苦功夫,破除与专业、职业不通的限制。

(二)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首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具有重大历史与现实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断。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弱势教育,质量差、层次地位低、必要性弱,学历文凭含金量低,没有入学和毕业门槛,就业前景也不乐观[3]。长久以来,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偏弱,而公共课在职业教育中仅是基础性课程,且承袭初、高中学科课程,更易被忽视。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公共课的学习倾向,比如在公共课随意逃课、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不认真听讲,学生普遍认为来职业院校就是为了学习技术,无须再上公共课。因此,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情绪较为消极,导致公共课教师的激情与动力普遍较为缺乏,对课程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越发低下。

(三)教学创新意识不强

职业教育对公共课地位的重视程度及学生学习态度,导致公共课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热情与精力逐渐减少,而教师的教学又反过来影响着学生及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教师普遍失去创新意识,甚至仅满足于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坐不住、注意力不够集中、基础知识不牢固等问题,公共课以传统理论讲授类课程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生动性,相对于专业实践类课程,会放大学生某些方面的缺点,学生的接受程度偏低。

(四)缺乏再研究能力

一方面,职业教育中公共课如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心理健康等相对应的专业设置较少,专业类人才需求较少。进入职业院校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大部分专业性人才在本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机会较少。职业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在生源、师资、基础设施等规模上差距较大,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资源量较为匮乏,研究型人才数量偏少,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偏低。

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为公共课提供的研究性项目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双高计划”以来,以“双高建设”“专业群建设”“提质培优”为导向的研究性项目、课题价值更显著,专业性上要求越发突显,削弱了公共课的研究竞争力。公共课教师在此大环境下容易丧失研究信心,缺乏深入研究的动力。

二、公共课教师融入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路径

(一)明确定位,对接“五业”能力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让职业技术教育更好“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4]。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增强适应性、做好“五入”就是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加快建设技能强国。那么,对于公共课来说,增强适应性、做好“五入”就是要打好技术革新、行业需要、产业优化的基础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就要求公共课教师能明确公共基础课程定位,谋划与专业课程的融通式培养模式,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为能力导向,倒逼公共课教师改革创新。

“双高计划”以来,职业院校建设目标导向性明确,以专业群建设为引领,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反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作为专业群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质培优”实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有效路径。那么,微观上,要求公共课在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主动对接专业,如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烹饪”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则应在“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群建设视域下,打好语言文学基础,挖掘烹饪传统文化知识,课上利用文学作品中的饮食文化与烹饪知识进行联动,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知识面,课下利用第二课堂补充烹饪中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宏观上,应主动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相联系,进行相应大型酒店、餐饮行业等企业实践,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充分了解职业、企业、行业、产业所需人才的必备素质,如能做会说,日常文案、调研报告、创意展演等对语文素养提出的要求,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加入相应模块,并开设“演讲与口才”“饮食文化诗词鉴赏”等公共选修课程,在满足日常教学的同时,真正为职业培养适应性人才。

(二)发挥优势,深化课程架构建设

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遍较多,但专业建设方面,能做会写的人才较少,而公共课教师如语文教师语言文学水平较高,数学教师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较高……团队实则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的、设立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5]公共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正是技能的互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分工协作,助力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餐饮智能管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中既有专业技术教师,也有公共课教师,其中语文教师为专业定制“大学语文”课程,参与餐饮文化的深挖,在文化高度架构课程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参与撰写申报文字材料,参与修订专业教材;思政教师为专业定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深度参与专业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为专业思想政治素养架构方向提供了有效途径等。在公共课、专业课、管理人才等骨干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两次修订;在集体备课制度下,公共课教师在专业课理论知识方面予以深度挖掘;在听评课制度下,互听互评结合学生评价,掌握学生学情、教师教情,不断改革团队建设方案,最终于2021年成功申报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多措并举,打造创新教学模式

“三教改革”革新的是教师、教材、教法,课堂是检验“三教”的阵地,创新教学模式则是“三教改革”的重中之重[6]。公共课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它的基础性、必备性,更在于它的开拓性、可创造性。多措并举打造创新型教学模式,是公共课融入职业教育,并与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

1.课程改革,打造联动课堂

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扬长避短、扩大优势,健全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公共课在课程改革方面的主要阵地在于两个方面的联动课堂:

一是“公共课+专业课”联动课堂主阵地。公共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公共课课程教学阵地作用,以专业为依托,在课程标准、教案等编写过程中,融入专业、职业、产业等相关案例,如为锻造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烹饪类相关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爱党国、爱专业、爱岗位、爱职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探索“一条主线”教学模式:以烹饪专业工匠大师赵留安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结合烹饪专业见证党史国史发展历程。除此之外,公共课教师按学院划分,联席各教学单位,主动加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积极探索“公共课+专业课”集体备课制度,在专业课程建设中贡献自身力量。如烹饪类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通过集体备课制度,语文教师深度挖掘烹饪文化,在专业课程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思政教师深挖课程思政案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真正同向同行。同时,改革SPOC教学模式,探索创新翻转课堂,使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翻转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交互认知,打造联动课堂主阵地。[7]

二是“课上+课下”联动课堂主阵地。为加速职业适用性,拓宽教育教学渠道,公共课除了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外,还应充分开发第二课堂,如话剧社、书法社等社团组织,辩论赛、工匠(文化)研学、职业体验、就业创业模拟等活动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下活动,并制定“第二课堂教学计划”,以每周/每月一主题的形式,与课上授课内容遥相呼应,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在第二课堂以外,挖掘如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卫华集团、驼人集团、小渠惨案纪念广场等多个校企合作单位及红色教育基地,将课堂引入企业、基地、博物馆,创新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以赛促教,革新教学模式

竞赛是检验教学改革及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公共课教师应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在专业技能竞赛方面不断寻求专业知识的突破,积极参加“经典文化诵读”“大学生英语演讲”等专业技能竞赛,在文化、外语、思政等方面发挥特长,辅导学生参加“导游服务”“商务英语”“跨境电商”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在教学竞赛方面不断检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依托于“餐饮智能管理”省级教师教学团队建设,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骨干教师先后两年在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以“专业相融、传承经典”及“(工匠)主线贯穿、百年党史”的主架构,用课上+课下、公共课+专业课团队教学的模式,加上实境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的成绩。

(四)利用平台,提升自身研究能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教育兴盛的根源,教师职教能力与长期发展离不开教科研能力[8]。高职院校的资源有限,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各级各类培训及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教育、中国知网等优质网络学习平台,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学校要探索互联网+图书共享模式,实现足不出校,好书随选,助力教师实现知识内涵发展。

另一方面,公共课教师要紧跟国家、省、市教科研导向,在“双高计划”引领下,做好“三教改革”教科研工作,加快“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骨干教师与教学名师培育、技能社会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等,利用项目申报,完成研究成果。如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餐饮智能管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骨干公共课教师近一年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参编专业课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参与开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课程)1门,参与建设河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在以成果为导向的项目规划、研究、建设中,不断提高自我内驱力,实现研究能力的稳步提升。

总而言之,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新时代,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及高职专业群,公共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与“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的融入路径,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技能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猜你喜欢

公共课双高计划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