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个人秀场”走向“共生成长”

2022-03-24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组员观点班级

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 桂 瑶

“老师愿意给你们多一分钟的实验时间,你们愿意等等他吗?”

“我做实验!”“我来观察!”“我记录!”

每到实验课,学生总是很积极,争先恐后地领取任务,完成探究任务。在实验时,学生常常因为沉浸于研究而忘记时间,导致实验严重“超时”。为了督促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实验探究,我以“爆米花”集赞卡为“诱饵”,许诺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小组奖励。从此,科学实验便开启了“倍速”模式。

“快快快!你们先把斜坡搭好,我们把小车组装好。”“你们动作太慢了吧,我来!”“小车拉动的时候应该匀速,你拉得不对,我来吧!”说话的是小沈同学,她是班级中“最高效小组”的组长,也是这个小组的“全能型包办家长”。只要组员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她就在第一时间把活“抢”过来,所以每次实验他们小组都能顺利完成,拿到集赞卡。但这样“能干”的组长并没有赢得组员的好评。被组长“抢”走任务的小赵同学泪眼汪汪地指责道:“她每次都这样,我明明就快把斜面搭起来了,但她却非要抢过去,我已经好几次没有做到实验了,我们都是在看实验。”

环视全班,这样将小组研究变成“个人秀场”的情况似乎不止这一组……

发现问题后,我不再急于让小组汇报实验,而是请学生回答3个问题,反映最真实的研究情况。

“你们小组完成实验了吗?”

全班11个小组的组长都高高举起右手,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自豪。

“小组中每个人都参与实验了吗?”

一阵窃窃私语后,只有6只小手仍在骄傲地举着。

“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了吗?”

班级里只剩下了2只小手昂扬举着,课堂安静下来,学生面面相觑。

我将这3组数据写在黑板上,问道:“你们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11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参与了实验研究。在分享时,更是很少有小组能做到人人交流观点。实验步骤中已经给出了合理分工和轮流分享的提示,为什么很少的小组能做到呢?小组中的“核心”和“边缘人物”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怕完不成任务,拿不到集赞卡,所以我想多做一点,节省点时间。”“我很想研究,但是自己做的没有别人快,也没有别人好。”学生们都很看重小组的荣誉,生怕完不成任务,所以能力强一点的学生总想自己多做一些,再多做一些,能力欠佳的学生害怕自己做不好或说得不对影响小组,索性直接不做。

原来他们都有很强的任务意识,一直在被时间催促前行。

“那老师愿意给你们多一分钟的实验时间,你们愿意等等你们小组那个‘他’吗?”“那当然,科学研究就是每个人都要参与。”“有不会的任务,我们帮助他一起完成。”“我们要更多一点耐心,等一等比较慢的同学。”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我们共同制定了一个研究公约:等一等小组中的他,不做独行者。

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学习成长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一起,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格局,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助和协作的关系,优势互补。

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情况却不尽人意,“能者多劳,无能者无所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小沈同学,常常会变成小组的“核心”。如何设计?如何实施?有怎样的发现?“核心”的观点往往代表了团队的观点。某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逐渐被“边缘化”。动手的机会,思考的机会和表达的机会逐渐被剥夺,无形中就变成班级中的“透明人”。这样的“虚假合作”,空有合作之外壳,而无合作之内核。

在小组研究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公平意识、帮扶意识和点赞意识。在协商分工时,要给组内每个成员公平参与研究的机会,并在组长的协调下,按照任务难易和组员能力强弱,进行合理分工。在小组研究中总有些能力欠佳的学生,完成研究时略显吃力,即使能力强的学生,也会遇到“研究瓶颈”。在他人研究遇到困难时,其他组员要积极帮助、辅导组员共同完成研究。帮扶不是代替,组员也不能“抢”着完成任务。在小组研究中,时常会有很精彩的观点和发现,这些精彩也许只是一项全面的观察,一次贴切的描述,或者一项综合的比较,但都值得小组间相互学习。

成功的研究,不是一个人的独秀,而是一群人的精彩。

猜你喜欢

组员观点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观点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