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古典神话之奇 感悟中华精神之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纪实

2022-03-24哈尔滨市兆麟小学黄海容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哈尔滨市兆麟小学 黄海容

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溺”“返”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溺”“返”“衔”五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点:

能结合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精卫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一、了解“精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出示教材中插图。)

生:凤凰。

师:是有点像!在中国古典神话故事中,有这样几种神奇的鸟:凤凰、朱雀、精卫、青鸟。它们长得都挺像。至于图上的这只,是语文教材中为“精卫”配的插图。可真正的“精卫”是什么样子的,谁也没见过。我们只能凭借《山海经》中的介绍去想象了。《山海经》中记载: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根据这段记载还有人把“精卫”想象成这样(出示图片)……

据《山海经》中记载,“精卫”是上古时期的神鸟,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关于这只“精卫”神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翻开《山海经》,去了解一下。

师: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精卫填海(有同学读“精卫tiān海”)。

师:注意“填”读二声,请你再读读。

生:精卫填海。

师:真好!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二、初读古文读通文意,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读准字音

师:(出示课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就是《精卫填海》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你们能读吗?

生:能。

师:阅读是个性化的,请按着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三次,注意借助教材,读准字音。(生练习读。)

师:有个字音,“故为精卫”中一句,“为”读wéi。请你再读一下这句。

师:很好,字音读得很准确。再找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2.读通长句

生: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停顿读得很准确,看来你对句子的意思已经有了理解。“堙”这个字读“yīn”,书下注释说是——你说!

生:填塞的意思。

师:是的!根据这一句的意思(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应该怎样读?你试试!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师:真好!按着自己的语速,都来试试。

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写字指导

师:这个“溺”读nì(出示“溺”),是本课要学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板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三个部件均瘦长……(生书空。)

师:像老师这样,把这个字在田字格里写两个。注意书写姿势。写完马上坐好示意老师。(生书写,并坐好。)

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溺水,淹没。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个字三点水旁与水有关,书下注释写了。

师:会读教材中的注释,真会学习。

4.通读全文,读好停顿

师:既然能读懂,这次自由练读,老师要求大家读好每句的停顿,可以先标出停顿,再看看老师给出的停顿,如果有疑问可以举手示意我,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练读了。(生自主标出停顿,再看看老师给出的停顿,然后进行练读。)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好,让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真好,在古时候可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还是竖着排列的,这样你还能读吗?(生齐读。)

师:不简单!如果把文字变成两千多年前的篆书,还能读吗?(生齐读。)

师:这篇神话说的是上古时期的事,如果换成再早一些的文字,你还能读吗?(生齐读。)

师:真了不起!读着读着同学们就把故事读到心里去了。

5.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

师:读了这么多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你了解了吗?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因何而溺?溺后如何?

生:起因是女娃去东海游泳,她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女娃化为精卫鸟,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要把海填平。

师:真好,你看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师生对读。)

起因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板书:游、溺。)

经过是: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板书:为、衔、堙。)

师:“衔”字是本课要学写的生字,我们一起再来写一次。(师范写,生书空。)

师: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衔”。(生练写。)

三、品读古文,感受神话之奇,感悟“精卫”形象

1.感受神话之奇

(1)神奇地幻化“精卫”

师:你觉得《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哪里神奇呢?

生:女娃为什么会变成“精卫鸟”呢?

师:是啊!女娃原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她为什么会变成“精卫鸟”?你们了解这位炎帝吗?

生:不了解。

师:上古时期,还没有国家,只有部落,如果这个部落是一个国家的话,炎帝就相当于皇帝。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儿,一天她去东海游玩。此时,她眼中的东海一定——

生:波澜壮阔、美丽辽阔。

师:不幸的是——

生:她被淹死了。

师:只是在东海上游玩,怎么就溺而不返了?

生:也许是突然起了风浪。

生:也许是她玩累了不小心被淹死了。

师:是呀,玩得好好的,就突然丢了性命,波涛汹涌的东海卷起巨浪,女娃也一定在海中——

生:挣扎过。

师:在巨浪袭来,溺水的女娃一定也在想——

生:躲过巨浪,活下去。

师:可是事与愿违,她再也不能和家人团聚。女娃变为精卫鸟。想念她的亲人,常常来到海边,他们却再也不能看见自己的孩子,而是常常看见一种鸟。(出示语段。)

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这是奇幻的想象,也是亲人的思念。

(2)特殊的“西山之木石”

师:小小的“精卫鸟”为了填平浩瀚无边的东海,就这样从西山“衔着”木石投入东海。要衔木石一定需要到西山吗?海边就有,为什么还要往返于那么遥远的地方呢?

生:我猜是东海的木石比较小,西山那里的比较大。

生:“精卫”觉得西山的木石跟普通的木石不一样,普通的木石填不了海。

师:的确,据《山海经》记载,这个“西山”叫做发鸠山,是一座神山,那里是“精卫”的家乡。所以“精卫”才到那儿去取填海的木石。

2.感悟“精卫”形象

师:从西山到东海,这一路“精卫”不能张嘴,否则木石就丢了。这一路渴了,它不曾喝水。这一路——你说!

生:这一路,饿了,它不曾吃。

生:这一路,累了,它不曾歇。

生:这一路,遇到风雨,它不曾停。

师:这一路,“精卫鸟”可能遇到好心的朋友,朋友会说——

生:放弃吧!东海太大了,你不可能填平!

师:可能遇到高傲的雄鹰,雄鹰会说——

生:要填平大海,真是自不量力!

师:无论面对疲惫还是饥饿,“精卫”不曾放弃。它——

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精卫”不曾动摇。它——

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不管是嘲讽还是讥笑,“精卫”不改初心,依旧——

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精卫”为什么这样做呢?

生:为了别人不再被溺死。

生:她不想其他人也像她一样和家人分离。

师:说得真好!这样的初心,这样的坚守。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精卫”往返于“西山”与“东海”之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坚持不懈、坚韧不拔。

3.寻找生活中的“精卫”

师:“精卫”是上古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孔子从55岁到68岁,带着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讲学;玄奘取经历经17年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他们都有“精卫”的品格,都像“精卫”一样。(出示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师: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他们每日重复着简单而又平凡的工作,只为守护大家。

生:我觉得检测核酸的志愿者就是这样的人。为了大家的平安,他们要穿着闷热的隔离服,每天坚持给大家检测,他们也像“精卫”一样。

师:说得真好,于平凡中奉献他人,这是先人写进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精卫”明知填海很难实现,但它却不忘初心,执着坚守。你知道有这样的人吗?

生:我们国家许多航天员,就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师:上古神话可能是先人想象出来的,但故事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这种精神就叫做——

生:精卫填海。

四、拓展了解,感受先秦神话的魅力

师:本课还有三个生字,“帝”“曰”“返”,你能自学吗?

生:能自学。

师:好!请同学们课后自学,完成生字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全文一共35个字,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知道了在《山海经》中记载的“精卫”的样子。

生:我知道了“西山”叫做发鸠山,是一座神山。

生:我还知道了“精卫”身上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我想知道“精卫”最后填海成功了吗?

师:老师有意留了这个问题没有讲。这个故事有起因,有经过,可结果是怎样的呢?书上没有写,这样开放式的结尾留给我们更多的空间。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还想读一读《山海经》后面的故事。

师:真好!你们看这是《山海经》里神奇的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这是《山海经》里记载的“青丘之狐”——其状如狐而九尾;这是“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是“虎尾豹齿,蓬发戴胜,穴居”的西王母;这是《山海经》里《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山海经》里不仅有《精卫填海》,还有许多先人神奇的想象,这些神奇的想象显示出了祖先对大自然的态度。他们凭借感性而质朴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大自然。这不仅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书,还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猜你喜欢

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女儿们的永生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