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优秀影视作品为切入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022-03-24吴宾凤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课文

吴宾凤

(广州航海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725)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就一门课程而言,课程思政就是深度挖掘提炼专业教育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其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2],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

1 文献综述

在CNKI(中国知网)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词搜索,检索到2 387条相关论文,这些研究大多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和实施路径。如高巧珍等[3]提出“制定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框架”;周丽敏等[4]“构建了外语课程思政有效课堂环境及评价理论模型”;厉彦华等[5]“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内容、效果评价等七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支架式教学模式”。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为主题词搜索,检索到694条相关论文,占比为29%。关于实施路径更多聚焦宏观层面,如岳莉等[6]从教师意识转变、思政资源挖掘、教学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方面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也有少数以某一单元为例,从微观层面聚焦课程思政实施案例的, 如蒋秀玲[7]“从词汇教学、句子结构解释、文化知识点等方面,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授课中,以达到隐性实施课程思政的目标”。但基于大学英语整套教材如何从总体上、全方位连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却缺乏详细的实践方案。以“以优秀影视作品为切入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为关键词搜索,未搜到相关论文。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以优秀影视作品为切入点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体实践方案。

2 “大学英语”课程以优秀影视作品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学理依据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之一,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最突出的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课时多、周期长、受众广的特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英文材料,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等内容。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能帮助学生放眼世界,拓展国际视野,理解西方文明[8]。但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也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使学生能够用批判性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理解中外文化差异,并在中外交流中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9]。大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英语国家文化和价值导向,如果学生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那么社会主义特色核心价值观就会受到冲击,从而出现理想信念动摇或价值观扭曲等问题[9]。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西方语言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料,充分借鉴吸取其适应中国国情的有益部分,自觉剔除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部分,并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甄别,提升文化自信,真正做到语言学习和思想引领互融互通。因此“大学英语”具有实施课程思政的特点和天然的学科优势。

优秀影视作品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正成为高校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利用视听冲击寓教于乐、寓情于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进行情感教育、道德教化、意识形态引领和价值观引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能够使学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10]。并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活动的开展,大学生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1]。

3 以优秀影视作品为切入点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本论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课程教材,将课文内容进行分类,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将教材内容与思政教育要求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统筹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的目标。

3.1 挖掘课文思政元素

(1) 融入社会生活

《大学英语》课文题目“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这是一位大学校长在迎新会上的迎新致辞。校长鼓励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的宝贵时光,充分利用大学所提供的各种资源,深入挖掘自己的兴趣,取得成长和进步。融入的思政元素: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2]实施方式:主课文讲完后通过“学习通”上传中英文字幕的电影“Homeless to Harvard”,让同学们拓展观影。这是美国一部催人警醒的励志电影,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Liz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走进最高学府的经历。同时进行小组主题讨论:(1)What’s the scene in the film that touched you the most ? (2)How do you understand struggle ? (3)How do you struggle through your college life ? 通过主题讨论,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迈入大学后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明确的规划,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珍惜韶华,并且要有坚定地信念: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大学英语》课文题目“Cliff Young, an unlikely hero ”,课文讲的是一位61岁的农民昼夜不停地跑了5天15时, 最终取得马拉松赛的冠军,并且此后坚持长跑,拿奖无数,也通过这一自己所长,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们。融入的思政元素: 坚持不懈,与人为善。实施方式:主课文讲完后通过“学习通”上传中英文字幕的电影“Forrest Gump”,让同学们拓展观影。影片“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和课文的主人公Cliff Young有着共同的长处:跑得快并善于奔跑。奔跑伴随着他生命中的每一阶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永不言弃。同时进行小组主题讨论:(1)What good qualities have you learned from Forrest Gump?(2)How did Forrest Gump overcome one difficulty after another?(3)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secret of Forrest Gump's success?(4)What do you consider a successful life?通过对深刻励志,充满正能量的电影主题以及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的讨论,学生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做人要忠诚、守信、友善、执着,不问成败,贵在坚持。

(2)融入家庭生活

《大学英语》课文题目“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课文讲的是一位20岁的叛逆的女孩子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母亲反思自己的言行,期盼女儿的归来。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细腻、真挚,读后能给读者精神上的洗礼。融入的思政元素: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开宗明义章》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实施方式:主课文讲完后通过学习通上传中英文字幕的电影“I am Sam”,让同学们拓展观影。这是美国一部反映父女亲情的感人电影。影片主要反映了山姆对女儿深沉真挚、无条件的父爱。实施路径:主课文讲完后通过学习通上传中英文字幕的电影,同时进行主题讨论:(1)Describe the most touching scene in the movie to show father’s love;(2)Describe the most moving moment of parental love in your life;(3)How will you deal with the generation gap with your parents ? 让学生观看弘扬中华优良传统的微电影《二十四孝》,尝试用英语讲述其中感人故事,因为孝道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们懂得孝道,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3) 融入时事新闻

《大学英语》课文题目“Heroes among us ”,课文讲述三个关于英雄的小故事,揭示了英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可以通过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成为不平凡的英雄这一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表达过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3]。融入的思政元素: 英雄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用一颗伟大的爱心,承担起社会责任,哪怕不能做出非凡的大事,也可以被称之为英雄。课程思政方式:让同学们观看电视纪录片《致敬中国英雄》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历史的纪录片《英雄》。实施路径:主课文讲完后通过“学习通”上传纪录片,并让同学们描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事迹以及什么是英雄主义。英雄事迹可以选自纪录片,也可以选择抗击新冠疫情题材,四川地震题材和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题材等等。在教学中通过对英雄事迹的描述和英雄主义的讨论,学生们在心灵上受到洗礼,能从身边的无名英雄身上获得向善的力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时代新人[13]。

(4)融入学习生活

《大学英语》课文题目“When honesty disappears”,课文讲述了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存在的腐败和不诚信现象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康。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诚信的重要性做了多次阐述,为诚信在社会生活和时代价值上的体现提供了基本遵循。如“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4]课程思政实施方式:主课文讲完后通过“学习通”上传中英文字幕的美国电影“Scent of a woman”,让同学们观看听证会上Frank 为Charlie关于诚信的辩护片段,此片段是一场灵魂的辩论。查理因为见证了一件其他同学戏弄校长的恶作剧但又不想出卖朋友,于是面临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要么诚实坦白,要么被学校勒退,最终Frank为Charlie伸张了正义。同时讨论:(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Charlie? (2)What would your defense be if you were Frank? 让同学们尝试翻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关于“诚信”这一优良传统美德的论述。如: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中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孟子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15]。并让学生们分小组讲述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立木为信、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结合学生考试作弊等现象,分小组讨论话题:(1)What do you think of cheating in exams?(2)What do you think of plagiarism and academic fraud such as buying graduation papers ?( 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high default rate of college student loans ? (4)What other dishonest behaviors are there in society besides campus ? 通过这些课堂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让学生们受到了诚信教育,这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课。

3.2 挖掘习题思政元素,进行多模态隐性思政教育

“大学英语”课程每单元习题中都有汉译英翻译练习,题材重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有,人物类:孔子、郑和;节日类:中秋节、七夕节;科技类:中国航天技术;体育类:太极;艺术类:中国书法、中国刺绣、水墨画;思想类:诚信、孝道、中庸;地理类:丽江古城、苏州园林;文学类:《三国演义》;军事类:《孙子兵法》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3]实施课程思政方式:让同学们观看BBC(英国广播公司)2016年拍摄的纪录片“The Story of China”(《中国故事》);“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纪录片 “China From Above”(《鸟瞰中国》),以及BBC于2012年播出的纪录片“The Fastest Changing Place on Earth”(《全球变化最快的地方》)。这几部纪录片对白语言为英语,字幕语种为中英,是欧美少数几部不歪曲中国形象,以客观立场展现中国形象的纪录片,来增加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同时让同学们观看反映中美文化冲突主题的中英文对白影片《刮痧》。小组讨论话题:What othe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n make you feel confident ? 同时鼓励学生们拍摄并展示英文短视频:我眼中的非遗。翻译、观影、讨论、短视频拍摄这些多模态课堂活动的开展隐性帮助学生们增加文化自信。

4 结语

本文用案例分析法分模块介绍了“大学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大学英语教师要将丰富的“大学英语”课程语言教学素材转变为实施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对课程思政内容持续进行拓展深化,深入挖掘语言教学素材中的显性及隐形思政元素,将传授知识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以课程为载体把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英语教师要有“课程思政”意识,形成“课程思政”自觉、文化传播自觉,但融入思政元素不能生搬硬套,应做到润物细无声,要不断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创新,以提升“课程思政”能力。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课文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背课文的小偷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