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业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影响因素研究

2022-11-11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业态产业链人力资源

吴 双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是以全系列人力资源配套服务所形成的链式网络,涵盖人力资源服务的全过程,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相关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资本、知识和技术等有形或无形的服务产品,实现人力资源服务的价值增值。伴随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开始向垂直纵深化方向延展,既包含产业链上游的人力资源代理及传统派遣业务,同时涵盖在线招聘、人力资源外包、灵活用工、中高端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咨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众多细分市场的中下游产品,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产业链中的每个细分市场又划分为多个精细化业务模块,以招聘为例,则还可以细分为猎头服务、面试甄选、人才测评、背景调查、职业规划等[1],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所提供的服务类型与边界在不断地拓展,形成纵向专业和横向整合两大趋势。

1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发展沿革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期:萌芽期、高速发展期、纵深发展期和规范发展期。目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提供基础性的人事及派遣服务,中下游则是各行业企业客户,视需求不同需要的服务类型有所区别。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主体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取、开发、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伴随着人口红利由数量红利转变为质量红利、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外资企业涌入中国的同时,拓宽了人力资源业务需求,极大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

1.1 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91万家,从业人员103.15万人。全年共为3.04亿人次劳动者提供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为5 09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专业支持[2],如图2。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态逐渐丰富,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资料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2 行业体系逐步健全

伴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旧业态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新业态不断涌现出来。纵观全国,已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五级纵向服务体系,实现行政模式上的统筹管理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相结合,产品业态和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数字化转型升级,人力资源服务功能更加强大。

1.3 人力资源产业园集聚发展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在集聚效应下形成空间聚拢,在全国各地建立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在产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重点引进全球500强、国内100强、业内50强等实力雄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人力资源服务的高端业态,形成以人力资本服务机构为主,高端咨询、产权保护为辅的完善的生态产业链[3]。进一步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乃至拉伸。通过产生不同的链条结合,深挖行业广度和深度,拓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相关及高端业态领域,通过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形成多重发展优势。

1.4 产业政策持续出台

自2007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人才服务的概念,行业所趋规范化。2013-2014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等形式的管理制度。之后又持续出台针对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系列指导意见和监管政策等。2021年11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一文件,各类政策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行业指导和监管意义。

1.5 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投资动向由本土向国际化扩张

近年来,各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纷纷加快业务扩张步伐,投资并购事件频发,如上海外服通过强生控股成功借壳上市,科锐国际增资全资香港子公司以开展海外业务,人瑞人才收购信息技术与数字化人才服务提供商上海思芮股权,万宝盛华收购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中瑞方胜股权以提高中国内地市场份额。

鉴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周期波动幅度较宏观经济波动更小,参考美国、欧洲等地经验,其灵活的服务就业市场的方式往往提前市场失业率等指标2~6个月反映经济拐点[4]。在经济增长放缓与下行的周期中,叠加云计算等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岗位要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未来也将持续升级,从招聘、派遣到连接服务,以及资本进入加速推动龙头全球化整合浪潮的到来。产业结构转型及新业态的涌现,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新业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发展影响因素剖析

2.1 机制体制创新

从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分布特征上来看,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成为主要地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其人力资源市场份额不高,相关产业园寥寥无几。而从规划面积、营收、税收、招商数量、投资金额、资产总额、园区企业集聚数量等“硬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独占鳌头。而且国家出台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多以宏观部署为主,实操性欠缺,关于产业链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更是少之又少,多头管理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都成为制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政府与市场在职能边界划分上存在错位,导致部门园区在体制上受到束缚,难以在市场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效能。同时,这种集聚化趋同的现象,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与类别来看,新建设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较多采用 “一园多区”模式。这种盲目跟风的现象也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低端业态扎堆。

从人力资源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来看,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依然存在资源信息不匹配、区域发展不均衡、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创新举措不足等问题,各级政府亟待出台深化改革手段和对科学系统的机制体系加以改进,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破现有机制体制,以结果为导向,着眼于打破新业态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制约发展的突出症结、瓶颈障碍,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提升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2.2 金融支持

新经济业态对于资金整合和政策支持提出了更加灵活的要求,紧扣推动地方经济圈建设,大力促进重点区域战略协同,丰富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人力资源+金融”服务模式,重点聚焦“人力资源+金融”项目建设。在资源互通、业务互通、服务互通、创新互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享发展理念,整合优势资源,围绕战略合作创新模式,支持地区经济圈建设,共同探索“人力资源+金融”服务的共同探索服务的新模式、新途径、新举措,推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金融服务赋能人力资源服务,共建产业投资基金。二是人力资源服务赋能金融服务,以人力资源服务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人力资源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创新,打造线上结合线下的服务场景[5]。由于金融运用的行业数据挖掘工作还未成熟,大数据金融模式在获取数据价值和运用方法等存在诸多阻碍,目前持观望态度的企业较多。

开拓多种资金渠道统筹利用人力资源服务业,以资金合作方式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同时适当增加人力资源服务奖励力度也能够起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包括资金补助、房租补贴、贷款补贴、市场开拓资助等,适当延长补助年限;深化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推动增量扩面,支持试点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对企业快速“精准画像”,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内的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支持金融机构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服务,进一步丰富专利、商标保险产品,促进产融对接,持续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等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探索在“信易贷”平台中设置中小微人力资源服务专属板块;深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和并购重组;加大遴选具备人力资源服务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本市服务业引导资金项目评审等。

2.3 人才驱动

专业型以及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严重阻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向纵深发展。新业态下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知识,同时还要兼具信息分析技术、大数据整合技术以及营销管理能力,而目前我国从事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基础素质相对较低,专业的综合型人才还比较匮乏。新业态对于人力资源行业信息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来说,除国际化公司、大型企业外,我国本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员尚缺乏专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运作能力。

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的长期稳定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等新兴业态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带来很多新的增长点,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市场机会,因而能带动人力资源培训项目,通过新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关注员工赋能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深耕培训等相关服务,带动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区域整合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区域的整合力是未来人力资源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由于东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需求大,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相对较弱,造成人力资本的区域性流失严重,发达地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高端业务对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在新经济形势下,随着新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不断融合,发挥地方优势,整合区域力量均衡规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就业尤其是弥补创新动力和能力的不足。

2.5 信息技术应用

从服务机构类型看,2021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民营性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主,占比达78.1%;其次是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占比13.4%;其他类型的机构占比不足5%[6]。除国外企业、少数大型企业外,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互联网+模式尚未真正形成,数字化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与新业态结合的新的服务模式,新技术的开发程度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3 新业态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扩大产业规模,推动形成支柱产业

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法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着力完善行业体制机制,优化服务流程,明确政企职责分工,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打造包括行业准入、服务标准、人才培养、资源配置、行业监管等全方位的政策体系。同时,探索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助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发展。

围绕增强产业规模实力,加大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先进理念模式的引进,充分激励本土企业走出国门,推动形成“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良好发展趋势,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实力。基于增强产业规模实力,走好品牌化驱动之路。人力资源服务业竞争正在由“扩规模”向“提质量”转变。这就需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政府要组织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内强服务、外树形象的优秀机构,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效应。

3.2 利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打造全新雇佣关系

区块链与人力资源的融合逐渐增多,而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人力资源行业对于区块链的应用也愈加丰富,对招聘、薪酬、员工关系的影响已初见端倪。基于区块链技术数据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人才市场能够重新建立共识机制,打通招聘市场壁垒,帮助多方降低成本,提高人才与岗位的精准适配率。通过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创新应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招聘、培养实训、测评认证、产业人才数据库建设、职业信用存证背调、产业学院共建、产业人才基地建设等多项服务,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人力资源行业痛点,打造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职业信用生态,促进行业转型发展[7]。

3.3 充分利用资本优势,纵深发展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引导机构用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融资及上市,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价值,政策上向投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倾斜,拓宽国际化业务,塑造本土品牌。

在助力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创新上,依托国际化发展模式,加快开拓海外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促进新兴业态的投资与应用,尤其是云端平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有效结合,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专业化发展为基点,聚焦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人员,着力在“专、精、深、细”上下功夫,树立优秀人力资源服务示范机构,打通优秀项目融资渠道及给予优惠奖励政策。推动高等院校、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高校产学联动质量工程项目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理念,输出全新运作商业模式,以及新技术、新业态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8]。

3.4 提升行业的人才队伍素质,改善人力资源发展环境

围绕持续改善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注重政产学研有机融合,汇聚高精尖人才、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打造一个高端智库人才的聚合平台。针对行业发展新业态,积极探索创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争取制定10个左右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此外,利用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建立人力资源诚信档案,塑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诚信就业及服务环境。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紧缺人才引进,行业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的培训与培养,着力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同时,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准入资格认证及职称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名优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提质、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平台建设、领军人才培养、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六大计划,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9]。

3.5 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区域均衡发展

当前,数字变革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因子、最快变量、最强动能。数字技术、虚拟技术、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必须把准时代脉搏,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鼓励行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向高层次迈进与向高质量纵深发展。

4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对行业发展作出了清晰定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只有更好地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与其他产业同频共振,才能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扩大行业影响力。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举办各类展览峰会、论坛赛事、推介洽谈、研讨交流等活动,积极搭建协同融合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多方共融共生共赢。开启人力资源市场数字化转型计划,加快发展灵活用工、背景调查、人力资源数据分析运用、人才数字化管理等数字化服务。建设人力资本服务中心,布局人力资本产业生态,链接各行业头部企业,实现“人力资本+百行万业”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业态产业链人力资源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