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司文化遗产”专题研究

2022-03-24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土司彝族共同体

李 然

[主持人语]土司文化遗产是土司制度运行所产生的系列历史遗迹和历史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司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了世界认可。随着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囤和湖南永顺老司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土司文化遗产研究成为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探讨的热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专题4篇论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立足于田野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开展比较研究,既有对土司历史与文化遗产所蕴含历史智慧的宏观思考,也有土司文化遗产保护、重构与开发等当代文化策略的微观分析。

《土司文化遗产的复合性、多元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将土司文化遗产界定为土司制度运行所产生的系列历史遗迹和历史记忆。文章基于中南、西南和西北多处土司文化遗产的比较指出,土司文化遗产为中央王朝、土司集团与各族民众共同创造,具有鲜明的文化复合性。对土司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资源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系统总结。《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中的土司文化遗产价值表述》一改过去多强调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遗产民族性、区域性和独特性的研究取向,鲜明地提出,土司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铸中华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各民族向心力的文化符号,是中央政府有效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沉淀。《土司府衙庄园建筑的历史记忆文化融合与符号型塑——黔川彝族土司府第建筑及其重构研究》认为,黔川彝族土司府第建筑的重建,融合了古今中外建筑文化元素,虽不能全部代表彝族传统建筑特色,但仍延续了历史记忆并形塑起彝族土司府衙与庄园形象,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完善的途径。《以文化之:明朝对湖广土司的文化涵育及其影响》认为,明代朝廷的文化涵育措施对湖广土司发挥了重要影响,使他们与朝廷的联系日益紧密,对中央朝廷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不断增强。

遗产认知、认定及其保护利用是一个社会动员和凝聚共识的过程。土司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这一超大文明共同体超长持续的见证和记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土司文化遗产蕴含的政治智慧与文化智慧的再诠释及其保护与开发,不仅有利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史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研究、阐释,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还可为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提供历史借鉴。

猜你喜欢

土司彝族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彝族海菜腔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Fort Besieged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