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分析

2022-03-24李冬茹刘天翼吴寿鹏

临床误诊误治 2022年9期
关键词:硫仑双硫仑类抗生素

李冬茹,刘天翼,吴寿鹏

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因抗菌谱广、疗效肯定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因患者对适应证及其不良反应不甚了解,导致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时有报道[1]。双硫仑为一种戒酒药,被人体微量吸收后引起面部潮红、头痛、大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将此类症状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多在应用某类药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饮用含有乙醇饮品或接触乙醇后发生[2]。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机制为乙醇中间代谢产物乙醛降解受阻,使乙醛在体内蓄积所产生的一种中毒现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滴注均可使血液中的乙醇不能充分氧化,使乙醛代谢受阻致体内乙醛大量蓄积,出现一系列血管运动性及神经精神症状[3]。该反应临床并非少见,发病急且临床症状及轻重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甚至死亡[4],故迅速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促进康复意义重大。本研究回顾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12例的临床资料,初期均曾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文旨在提示基层医院或低年资医生加强对此病的重视程度,减少此类误诊事件的发生,避免不良后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22~43(28.7±2.5)岁。职业:办公室职员5例,私营企业主4例,业务员2例,学生1例;均无乙醇过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史;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平素饮酒;近期患有上呼吸道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4例、宫腔炎1例、牙周炎1例,饮酒前均有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史。

1.2用药情况及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时间 患者均在饮酒前1 d内予头孢哌酮2.0 g静脉滴注,每日2次。在饮酒20 min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2例,20~30 min出现双硫仑样反应8例,30~60 min出现双硫仑样反应2例。

1.3饮酒情况 9例男性均饮白酒,量200~400 ml;3例女性均饮葡萄酒,量200~300 ml。8例平素饮酒者此次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时均未超过平时饮酒量。

1.4症状体征 本组均出现颜面潮红,出现头晕头痛10例,乏力、心悸、胸闷8例,呼吸急促和心率加快各7例,烦躁不安6例,大汗5例,恶心呕吐3例,心前区疼痛(无放射痛)3例,一过性低血压2例,意识模糊1例。查体:体温36.4~37.8 ℃,脉搏86~140/min,呼吸20~30/min,收缩压80~180 mmHg,舒张压50~110 mmHg,其中2例血压<90/60 mmHg;双肺呼吸音粗6例,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3例;7例心率>130/min,5例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1.5实验室检查 本组3例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2~20)×109/L],红细胞计数均正常;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6例血钾降低(2.8~3.0 mmol/L)。4例心肌酶正常,肌钙蛋白0.14~0.18(0.16±0.01)ng/m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14~28(22.5±4.3)U/L,肌红蛋白55~68(60.4±3.2)μg/L;8例心肌酶略升高,肌钙蛋白0.24~0.30(0.26±0.02)ng/ml,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35~40(36.7±5.2)U/L,肌红蛋白74~89(71.6±5.7)μg/L。

1.6影像学检查 7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2例ST段压低(0.1~0.3 mV)、T波倒置;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无明显异常,3例左心房稍增大,1例左心室舒张功能稍减退,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46%。

1.7误诊误治情况 12例入我院急诊科后,据上述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变化初步考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予吸氧、硝酸甘油和丹参扩血管等治疗1 h后无好转。误诊时间3~8 h。

2 结果

2.1确诊经过 本组初步考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予对症治疗无好转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12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2例前降支近段可见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追问病史得知,12例此次发病前均有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史,且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饮酒史,综合分析病情遂诊断为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

2.2治疗及预后 12例确诊后给予吸氧(1~2 L/min),地塞米松、维生素B6、维生素C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意识模糊1例给予小剂量纳洛酮0.4 mg肌内注射,2 h后症状好转,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

3 讨论

3.1疾病特点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多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饮用含有乙醇饮品或接触乙醇后出现,是一种体内乙醛蓄积中毒性反应[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滴注均可直接与血液中的乙醇发生反应,使其不能充分氧化,抑制乙醛转化酶使乙醛代谢受阻,进而使体内乙醛大量蓄积[6]。双硫仑样反应主要表现为颜面潮红、头晕头痛、四肢麻木乏力、烦躁不安、大汗、心率加快,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一过性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呼吸衰竭、心肌梗死[7]。本病男性多于女性,以成人多见,多于接触乙醇后1 h出现反应,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饮酒量呈正相关[8]。本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22~43岁,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在饮酒20 min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2例,20~30 min出现双硫仑样反应8例,30~60 min出现双硫仑样反应2例。部分患者可伴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心电图ST-T改变及心肌酶变化(不高或轻微升高),临床易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组12例初期误诊情况即是如此。

3.2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饮酒后乙醇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橼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患者在因某些疾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期间饮酒,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环的3位上存在甲硫四氮唑取代基,与其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活性中心,阻止乙醛氧化为乙酸致血中乙醛蓄积而致病[9]。

3.3诊断标准 ①饮酒并有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或乙醛脱氢酶抑制剂史;②出现胸闷、心悸、呼吸急促、颜面潮红、大汗、头痛、恶心呕吐及意识模糊等多种表现;③对症处理后1~2 h症状消失[10]。本组1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宫腔炎、牙周炎近期应用头孢哌酮静脉滴注,且用药后不同程度饮酒,饮酒后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主要表现为颜面潮红、头晕头痛、乏力、心悸、胸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烦躁不安、大汗、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一过性低血压、意识模糊,符合双硫仑样反应诊断标准。

3.4病例分析 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饮酒,可抑制乙醛脱氢酶致血中乙醛浓度升高,而乙醛具有肝毒性、心肌毒性及致心律失常作用,能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心肌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血流量减少,引起心电图ST-T改变及心肌酶变化,加之患者有明显的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故极易与冠状动脉综合征相混淆[11]。本组12例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头晕头痛、心悸、心率加快、气短、胸闷、心前区疼痛等,加之有心电图ST-T改变及心肌酶升高(轻微升高),接诊医生误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给予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加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无异常改变,追问病史得知饮酒前有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史,方确诊为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

3.5误诊原因分析

3.5.1对该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部分医生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未能考虑到患者近期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史与饮酒的关系[12-16]。

3.5.2未详细追问病史:用药史和饮酒史是诊断本病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部分医生责任心不强或基层医院低年资医生诊断水平欠缺,病史询问不详细,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用药史导致误诊[17-20]。

3.5.3诊断思维狭隘:接诊医生仅根据患者突出症状诊断,未全面分析病情,诊断仅关注患者心前区疼痛、心电图ST-T改变和心肌酶升高,诊断思维狭隘,被表面现象迷惑,主观臆断而早期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1]。

3.6防范误诊措施 接诊医生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增强责任心,在诊疗过程和开具药物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 d内禁止饮酒或食用含乙醇的饮料及糖果,也不要用含有乙醇的液体消毒或擦拭皮肤[22-24];遇到此类患者应详细询问近期用药史,全面分析病情,考虑到双硫仑样反应可能;对饮酒后出现胸闷、气促、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心电图ST-T改变者,应注意询问近期用药史,并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诊断,以减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情况的发生[25]。

综上,基层医院或低年资医生应加强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对饮酒后出现胸闷、气促、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心电图ST-T改变者,应注意询问近期用药史,全面分析病情,仔细鉴别诊断,以减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误诊情况的发生,避免不良后果。

猜你喜欢

硫仑双硫仑类抗生素
酒后多久应用头孢菌素可避免双硫仑样反应?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双硫仑对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对20例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病情的分析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住院患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后饮酒致精神异常的双硫仑样反应1例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头孢菌素致双硫仑样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