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管理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的应用研究*

2022-03-24王天舒

黑龙江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王天舒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商丘 476100

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引起心肌细胞死亡[1]。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突然发作、憋闷感且心前区压榨性持续疼痛超过30 min,痛感强烈,时常感觉心律失常、呼吸困难、休克及心力衰竭等症状,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2]。据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该病发病率高、发病急,AMI 患者发病后病死率占50%以上[3],主要的治疗原则为早发现与早治疗,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心肌功能、缩小梗死面积,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由于患者自身医疗知识薄弱,医生误判病情加上医疗机构急救系统和护理体系不够全面,耽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因此缩短第一次接触医护人员(FMC-to-B)时间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重要目的。快捷有效的急诊护理是保障患者急救成功的重要因素,还是保障患者心肌功能的重要途径,护理流程的合理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护理时间能够为患者争取到最短的抢救时间,因此对患者采用集束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4]。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了集束化管理,帮助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护理服务和护理结局,缩短FMC-to-B 时间、手术开始时间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减少冠脉总缺血时间,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 年3—5 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本研究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8 例,女性22 例,年龄36~70 岁,平均年龄(53.45±10.05 岁),梗死部位为下壁18例,前壁22例,前间壁12例,下后壁8例。心功能Killip 分级为Ⅰ级33 例,Ⅱ级27 例。合并症为糖尿病18 例,高血压29 例,高血脂13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1 例,女性29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2.59±10.23岁),梗死部位为下壁16 例,前壁25 例,前间壁11 例,下后壁8例。Killip 心功能级为Ⅰ级32 例,Ⅱ级28 例。合并症为糖尿病19 例,高血压27 例,高血脂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版)》相关诊断标准,有正常的凝血功能,有正常的肝肾功能,无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病程不超过12 h,且心功能Killip 分级为Ⅰ级或Ⅱ级,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严重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异常,且合并肝肾等其他其他严重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化护理。(1)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必要的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2)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律、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如发现异常,应积极配合医生并叮嘱患者配合用药,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频率,并主动询问用药后的感受。(3)第一时间协助医生处理发现的异常。(4)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合理膳食(低脂、低盐、低糖及严禁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1.2.2 观察组 给予集束化管理。(1)建立集束化管理小组:针对性的选择职称、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经过全方面集束化的培训后才能上岗,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对集束化管理的概念、救治次序、评判标准及方法等都能熟练掌握。(2)准备工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更加明确,并依据以往的经验制定出套整体性、有效性的集束化管理措施。(3)急救护理:接诊后严格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适当抬高床头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为防止坠床的发生将护栏配备在床旁,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协助急救,应在2 min 内给患者吸氧,吸氧流量为7 L/min,3 min 内做好心电图检查,利用多功能除颤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5 min 内建立2条可用于输液和采血的静脉通路,分别进行固定保持通畅。患者入院后在40~60 min 遵医嘱进行镇静止痛处理,同时配合医生给予扩血管、强心、抗凝药物及营养等治疗,患者入院60~90 min,给予手术中护理并做好监测工作,及时做好抢救准备。(4)预见性集束护理:总结以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环节的时间点,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配合医生给与患者预见性的集束化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5)并发症预防: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无菌操作,严格把控室内人员流动情况,吸痰管采用密闭式,预防院内感染,为患者提供严谨的基础护理。

1.3 观察指标

救治时间:主要观察包括FMC-to-B、D-to-B 时间。救治结果:包括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梗死血管再通及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采用满意调查表Cronbach’s 为0.887,满意度100 分,90~100 分为十分满意,80~90 分为满意,60~79 分为一般,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MC-to-B 时间、D-to-B 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情况(±s) min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情况(±s) min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FMC-to-B时间288.67±52.34 106.89±40.25 21.489 0.000 D-to-B时间106.89±21.67 19.37±6.78 30.856 0.000

2.2 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情况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梗死血管再通及存活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梗死血管再通率为91.67%(5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存活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救治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救治结果比较(±s)

组别缓解疼痛时间(images/BZ_113_1479_2830_1493_2863.png±s,min)住院时间(images/BZ_113_1479_2830_1493_2863.png±s,d)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χ2值P值91.45±8.89 54.83±5.11 27.663a 0.000 19.32±4.36 11.96±2.43 11.422a 0.000梗死血管再通[例(%)]46(78.33)55(91.67)5.065b 0.024存活例数[例(%)]52(86.67)57(95.00)2.502b 0.013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药物不良事件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4/60),低于对照组的28.33%(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

a表示采用t检验,b表示采用χ2检验。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中一种临床常见且较为严重的高致残、致死疾病[5]。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增大、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规律,导致发病率增加,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临床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和抢救时间决定患者的救治成功率[6]。近年来,虽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很多,但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速度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FMC-to-b 时间,不但取决于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且与护理有着密切关系,常规的护理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全面提高患者的救治结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7]。据文献报道,集束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8]。据临床研究显示,集束化管理依据有循证医学理念能够帮助护理人员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并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适当地进行有氧体育锻炼,进食营养膳食,饮食有规律,从而达到缩短患者的救治FMC-to-B 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的目的[9]。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FMC-to-B 时间、D-to-B时间缩短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集束化管理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务,而且可以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的救治难度,缩短各流程的衔接时间,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减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及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救治结果更佳。然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为患者进行操作过程的讲解,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由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在深入沟通的基础上相互信任,对疾病有可控的预见性,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进一步说明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上能够有效地缩短FMC-to-B 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疗效显著。本研究在关注集束化管理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 时间及救治结果的同时,还着重对其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进行报告,并取得较好的结果,这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护理方向。提示医护人员,常规的护理模式单一且结果不理想,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全方面的考虑该类疾病的预后控制。

综上所述,集束化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FMC-to-B 时间,救治争取到了时间,从而更好地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死亡率,且更易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急性满意度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包炎1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