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24庞月晗

教育·读写生活 2022年1期
关键词:初中生法治道德

庞月晗

毋庸置疑,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教学阶段,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初级中学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时亦是如此,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为工作追求,在授课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正视生命价值,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进而使其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学习和现实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基于此,文章以《珍爱生命》一课为例,构建有效教学路径,以推动生命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良好融合。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是自然赋予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生命都是只有一次的无价之宝。因此,如何珍惜生命、充实生活,应当成为每一个个体思考的问题。将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有机结合小我存在和大我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尊重和理解生命。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为圆满达成生命教育目标,则首先需具备一定的生命意识,在实际授课期间,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內涵加以理解,提升生命价值。详细来说,将生命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珍爱生命》一课教学有机融合,可从如下三个路径着手。

一、有机结合图文,探索生命起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短短40多年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不仅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可以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对初中生的精神成长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大多数初中生的父母为了给其创造更加富足的生活条件,普遍忙于工作,疏于照顾其生活,很少与子女进行家庭沟通,一定程度上使初中生抑郁自杀倾向愈发明显。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阶段,要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生命意识,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发现生命的美好。

作为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应当学习的重要课程,《珍爱生命》内容比较温暖。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可有机结合图文,引导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毋庸置疑,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由伟大的母亲十月怀胎孕育而来,短短十个月的时间,是爱的奇迹,也寓含了一个家庭的期冀。故在进行《珍爱生命》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著名纪录片《生门》的片段,通过纪录片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在《生门》中,小小的医院内,充斥着人世间所有的有关生与死、舍与得的挣扎,而母亲的九死一生是为了将新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图片展活动,并鼓励学生尝试讲述自己所选择照片背后的成长故事,通过学生讲述的真实故事,师生共同感受生命的价值。另外,教师要说明,在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生命的奇迹,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同样有着大量的生命故事,无论是向阳而开的鲜花、破土而出的种子,还是翱翔天空的苍鹰、嬉戏水底的游鱼,都是一条条鲜活生命在大自然中的美好。最后,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故在授课期间,要以调动学生热情为己任,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表达见解。

二、尝试故事演说,感悟生命珍贵

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个体都应该珍惜生命,并努力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活出属于自身的精彩,展现出生命的价值,这也是新发展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在人类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有着许许多多动人心弦、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发人深省、令人深思。故在进行《珍爱生命》一课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尝试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所知的生命故事。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够侃侃而谈,从在轮椅上成就伟大学术成就的霍金,到不屈服于命运的贝多芬,再到铸就生命奇迹的海伦·凯勒,学生可以尽情地讲述其所了解的故事,阐述和生命相关的知识和道理。当然,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除了可以描述人类社会精彩的人生故事,大自然内的物竞天择现象也同样值得我们注意。例如,甘愿牺牲自己保全年轻一代的羚羊故事和穿越半个地球进行族群迁移的灰鲸故事,表面看起来属于大自然内的动物故事,但实际上也为学生展示了面对残酷的大自然,动物所做出的生命的抗争。在奥斯特洛夫斯基所撰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之一就在于通过教学,推动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理念,使学生凭借奋斗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精彩。

三、善于联系生活,强化生命价值

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生,大多数在爱的温室中生活,在父母长辈的关爱下成长。在我国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的保护下,初中生鲜少经历挫折和困难,抗压能力普遍较弱。一旦初中生经历人生坎坷和生活困难,很容易走上极端,诱发家庭和社会悲剧事件。由此可见,生命教育的内容除了应当包括生命宝贵和生命价值的教育,也应当包括生命挫折的教育。在实际授课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协助学生了解成长之路上可能会遇见的一系列问题,并给学生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期间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强化生命价值。

《珍爱生命》一课内容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期冀和祝福,而如何使初中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从容不迫,以一颗赤子之心解决问题,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期间,需引入生活元素,从不同角度出发,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沟通,圆满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授课阶段,可以“如何应对挫折”为话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阐述自身的看法,部分学生可能选择坐以待毙、怨天尤人,可能选择封闭自我、沉默消极,也可能选择积极沟通、解决问题……种种选择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都真实存在于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中,教师则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纠正和完善。毋庸置疑,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面临着生理发育和学习环境显著变化,在此情况下,其情绪很容易变得敏感,心理很容易变得脆弱,也很容易走极端。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珍爱生命》一课为契机开展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生命观,使学生在后续阶段面临挫折时,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另外,教师应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构建生活化情境,推动学生于情境中强化问题解决能力。部分学生在刚步入初中校园时,可能会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部分学生则可能因刚步入青春期,情绪变得敏感又多疑;部分学生则可能在环境变化下,变得不知所措,而一旦教师未对其加以重视,则很可能演变为成长阶段的大问题。基于此,在《珍爱生命》一课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阐述自身在面临上述问题时所采取的解决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

初中生是我国伟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其作为初中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值得被关心和保护,对其进行生命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还能够提升其抗挫能力,使其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授课阶段,要重视生命教育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主动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为学生构建稳定的、健康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其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初中生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