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程教学法的 高中物理复习课探索

2022-03-24徐新兵张志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任务单微视频有效教学

徐新兵 张志岩

摘要:本文通过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阐述以“任务单”引领+配套学习资源支持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以微项目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力,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实现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创新的思考、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法;有效教学;任务单;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6-0000-04

● 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1]但是,作业量要减少,学习的效果还要得到保障,特别是遇到高三毕业班,解决的方法在哪里?微课程教学法给出了方案: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主要在课堂。[2]也就是说,要将几分钟就能学会的基础知识放在课后,将能够体现能力的问题以及需要合作学习的难题放在课堂,这同“双减”政策极其吻合。

● 基于微课程教学法的高三物理复习课设计

高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的规律是不一样的:新授课是学生初次接触,教学设计上更加关注“新”“奇”“特”,以唤起学生较长时间的关注度;而复习课是学生再次接触,尽管有遗忘,但总是有印象的,教学设计上更加关注“联”“比”,以此促进学生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异同点。高三物理复习课不是浓缩版的新课教学,想要实现减负增效的手段也不相同。笔者设计人教版选修3-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复习课的思路如下。

1.理清知识脉络,提炼达成目标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核心内容,既是对之前所复习内容的高度总结,也是复习好电学实验、电磁感应的重要基础。其所对应的题型较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第一次复习课,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笔者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生现有知识体系,设计了如下页图1所示的知识脉络思维导图。

据此,提炼出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所要达成的目标:①熟悉串、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各电阻电流、总电压与各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回忆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求解方法,能够从理论上分析出某个电阻变化引起的总电阻的变化规律;③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R+r)以及变式U=E-Ir;④能够应用能量守恒的观点解释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中能量转化的关系。

提炼出课堂学习任务单所要达成的目标:

①通过完成自学检测,巩固自主学习成果;②通过完成进阶作业,能够熟练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直流电路中的动态变化问题,并结合能量守恒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问题;③通过陈述、质疑“电路动态分析”验证过程,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相互间陈述问题的头脑风暴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设计意图: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相关拓展非常多,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着眼于后续的复习课,本节课挑选了隶属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最核心的要素进行复习。这样处理,在紧扣课题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在复习课中渗透合作学习等人文素养。

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前使用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单由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个部分组成[3],“学习任务”是主体部分,任务驱动、问题向导是设计原则与策略,即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看课前微视频、阅读教材指定的内容来实现自主复习,根本目的是减负增效。

在“学习任务”中,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相关知识点,如让学生回答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单个电阻变化带来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变化,电路内外电压的关系,以及能量问题。通过让学生观看课前微视频,唤起他们的记忆,自主复习闭合电路连接前需要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等,从而达到温故知新、鉴往知来。

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任务一:串联电路。

①在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②AB之间总电压与各电阻上分电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③AB之间总电阻与各电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④当其中一个电阻增加时,总电阻如何改变?

任务二:并联电路(如图2)。

①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与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②AB之间总电压与各电阻上分电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③AB之间总电阻与各电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④当其中一个电阻增加时,总电阻如何改变?

任务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如图3)。

①请写出E与I、R、r之间的数量关系。②外电路电压(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吗?为什么?③若電流为I,请写出电源消耗功率和电源输出功率。

任务四:纯电阻和非纯电阻元件电功、电热相互关系(如下页图4)。

①在纯电阻电路中,利用能量守恒的思想阐述能量变化。②在图4所示的非纯电阻电路中(以电动机为例),利用能量守恒的思想阐述能量变化。

3.录制微视频

按照传统的复习课上课模式,为了让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够全面把控,这节课的前十五分钟应该整理所涉及的知识点。而根据微课程教学法的思路,知识点的整理应该放在课前,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梳理,必须根据课前学习任务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微视频。

首先,作为一节高三复习课,微视频开门见山提出“串并联总电阻求解方法”,并提出其中一个电阻阻值增加或者再增加一个电阻,总电阻如何改变?其次,通过能量关系,重复了新课时E=I(R+r)以及变形公式E=U外+Ir和U外=E-Ir,并对比数学一次函数图形,解释了图线和横轴纵轴交点的意义、同坐标轴所包围面积的意义,并列举了一个求电源内阻的小问题。

4.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学生应该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基本掌握原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课堂学习直接进入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的主题,因此,笔者将课堂学习任务单分成自学检测、进阶作业、协作学习三部分。

“自学检测”设计了两个简单问题,一方面为处理进阶作业热身,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进阶作业必须分层次,以满足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需要,因此,笔者将高考题改编为进阶作业。但是,作业梯度也不能脱离实际,进阶作业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同样和课前“任务单”高度吻合,属于横向拓展,是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必要时,在课前任务清单中要有铺垫,可见课前任务单很重要,直接影响进阶作业的质量。

课堂任务单内容如下表所示。

5.設计基于DIS的协作探究

复习课也可以设置实验,如设计一个电路故障检测的实验,让学生用电压表直接检测,但由于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电压表能记录到的数据有限,操作时间长,实验误差大,因此笔者设计了基于DIS的电路动态变化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苏威尔DIS电流电压传感器测量,学生每4个人一组,只要连接好实验电路图,电流电压传感器直接连接Pad,通过20Hz自动读数功能,短时间内就可以反复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来获取电流电压值,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利用苏威尔Pad上的软件来处理数据,也可以导出到计算机,利用Excel表格来处理数据。

6.学习成效分析

实验成果的展示,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A组学生展示了R-I图像,总结到:因为R-I图像是一条曲线,且随着R的增加I减小,从图形上看,与反比例函数图像极为类似,取了三对数字验证,发现RI乘积几乎接近,有理由认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R与I成反比。

随即,C组有学生反驳,他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用传感器替换了传统的电压表电流表?从数量上来说,实验室现有的电压表电流表的数量足够我们每个人分配一套器材。

A组有学生回答:我记得老师在讲实验时提到,传统的电流电压表至少有两个缺陷——一是传统表测量范围比较小,只能取中间三分之一;二是采集的数据比较少,综合而言实验误差比较大。(这个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C组学生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你说得很对,传统表采集数据范围有限且数据少,偶然误差比较大,那刚才还取三对数字验证,岂不是也有很大的误差,甚至是致命的错误。

又一个学生小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I图像确实是弯的,和反比例图像很类似。

C组学生说道:类似不代表就是,在数学中,如何证明R-I成反比,有两个方法,一是从理论上谋求RI的表达式,二是验证R-1/I是否成正比,因为R与1/I成正比就意味着R-I成反比。(这个观点得到全班的认可。随后的作图事实表明,R-1/I不成正比)

在随后的成果分析中,D组有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可知道为什么U-I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老师在讲解实验时,一直强调“控制变量法”,你会发现,如果描绘R-I图像,实际上关于R的U和I也在变化,就会有三个变量;但是如果仅仅研究U和I,你就会发现,其他电阻是不改变的,我们研究的是其他电阻的U-I图像。

整个成果分析过程大约7分钟,实践表明,采用U-I图像能够更加直观地验证直流电路的动态变化。

● 总结

原以为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得出R-I的关系便结束了,没想到,不仅得到R-I关系,还解释了R-I关系,顺便还复习了更深层次的知识以及相关数学知识。实践表明,学生做的比教师预想的更加出色。因为在微课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开展自主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帮助。在这样的复习课中,很多问题不是教师直接提出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并合作解决的,这也是微课程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当然,学生有了问题以后,有的时候也未必能够全部解决,即使讨论了,也不一定有结果。但是,教师仍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因为今天不能解决,不代表明天不能解决。这就是应更加看重协作探究过程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吴悠.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N].新华社,2021-7-24.

[2]金陵.新体系: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81.

[3]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理科HPS教育研究”(No:C-b/2018/02/45),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研究”(No:16121070)。

猜你喜欢

任务单微视频有效教学
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单在培养小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中的应用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关于“不定积分概念”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