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的陶渊明诗歌专题阅读教学尝试

2022-03-24樊华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园田山海经陶渊明

樊华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急需转型,而专题阅读教学这一形式无疑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精选、整合和情境创设,给学生提供恰当的驱动任务,进而形成这一阅读教学专题。在对陶渊明诗歌进行精选、品读、整合、实践的基础上,分析其意象特征、艺术风格,以及诗歌中呈现的多重情感,感悟诗人事功追求和田园眷恋的矛盾心理。组织学生在一定量学习的基础上,展开专题交流和讨论,就传统价值、时代意义等问题,用历史、辩证和现代的眼光批判、审视并表达,从而实现这一专题阅读教学的积极尝试。

通过精读十首诗词和《归去来兮辞》一文,分析主要意象的特征,体会陶渊明的生命历程及文化参与,走近和了解陶渊明不同时期的生命呈现和生命境界。

通过分析鉴赏诗词,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阅读十来篇诗文,结合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发现并感悟陶渊明的事功追求和田园眷恋之间的矛盾心理,最终诗人在人生志向与秉性精神上达到和解,真正走向自由、洒落。

置身情境,揣摩诗歌内容,朗读品鉴,体会诗人的情绪心理和精神境界。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饮酒·其五》《饮酒·十五》《时运》《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读山海经·其十》《杂诗十二首·其五》《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庚子歲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归去来兮辞》。

本次所选陶渊明的十来首古诗文都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兼顾诗和文,所选作品中均是陶渊明对不同人生阶段的生命体验和感受,是对自我生命历程的回望与感观,通过学习和分析诗文语境中的意象特征,诗人的情感体悟,让学生完整地见证和领略诗人的生命境界和文化参与,进而把握作品的整体内涵,提升学生对诗词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朗诵视频:《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归去来兮辞》。

背景知识:陶渊明生平大事年表。(略)

知人论世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大传统和有效路径。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有助于对其诗文的解读,有助于将诗人诗作与其精神世界和人格操守统一起来,利于学生对其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也利于对其诗作的审视、批判和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本专题教学可设定为10课时,用时约为两周。其中“作品精读”阶段为5课时、“情境任务”阶段为2课时、“实践活动”阶段为2课时、“专题评价为1课时。

精读陶渊明生的十首诗词和一文《归去来兮辞》,列出其诗词中的主要意象, 并结合语境,分析意象的含义。

归纳陶渊明诗文中主要的意象特征和情感种类。

从所选诗词中选择最喜欢的一首进行鉴赏分析。

在陶渊明对宦游、归隐等不同阶段生命感受的抒写中,在诗歌意象选用和生命体验的表达上找寻相应的特点,进而走近和了解陶渊明,探视他的生命境界。

读懂和理解作品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这个一阶段需要熟悉作品,结合注释,理解每一首诗词的含义,整体品读欣赏,品鉴特殊文字和关键意象。要特别关注诗词中出现的关于飞鸟、山林、田园、良辰、酒等意象,要抓住意象特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内涵,理解诗词创作的意图,体会蕴藏在诗词中的深层意蕴,归纳情感种类,并从不同层面体验陶渊明情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品读诗歌时,应特别关注诗人的情感心态,如:

《饮酒·其五》,学生应明白诗人为何做得到人境结庐,却无车马的喧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此中”“真意”“忘言”等语的真实含义。

《时运》,于“景物斯和”的良朝,诗人穿上刚缝制成的春服“薄言东郊”,全诗共四节,前两节为欣,后两节为慨,有欣有慨。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其十中,特别关注陶渊明对夸父、刑天、精卫的情感态度。

而《杂诗·其五》《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饮酒·十五》等,则需要关注陶渊明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归去来兮辞》《饮酒·其五》等对真实生命的体悟和感受。

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陶渊明的诗词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是着意于人世理想的事功还是与随性于自然丘山的质性,也还有如何去消解诸如穷与达的烦扰、贫与富的交战、生与死的纠缠等。

学生在融入了对诗词的个性化理解与分析中,也逐渐掌握了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在尝试从文学批评的角度鉴赏、评价的过程中,也渐渐地提高了文学鉴赏的能力。

在学生对陶渊明诗文群的学习中,在对所选作品意象特征的分析、感情种类的归纳以及做相关诗词的鉴赏之后,基本能对陶渊明有一个相对清晰和立体的认识,能较为客观地认识陶渊明不同时期呈现出的生命境界及文化参与。

学生也会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渡到“人格和精神”的培育,从而实现语文课程育人使命。

明确:诗人寄心于远,虽在人境,也无车马的喧吠,就在“此中”,与天地同流,和万物归一,可谓是:天真自露。

“景物斯和”的良朝,诗人穿上新制的春服“薄言东郊”,和风轻拂嫩苗,而粼粼春水,“乃漱乃濯”,远方美景也令其“载欣载瞩”。

诗人于此摆脱了一切俗缘的遮蔽,已不再为利禄功名而劳碌奔波,他坦然地在东篱采菊,和飞鸟回归,并打心眼里“称心易足”,“挥兹一觞”也是其乐融融。

这是一种一种无目的、无利念的洒脱,无所关心、无所欠缺的圆满,是诗人其生命超然无累后的自得自适、自由洒落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澄明朗现的本真存在。

品读阅读《读山海经·其九》《读山海经·其十》《杂诗·其五》三首诗歌,体会陶渊明的心理情态。

《读山海经·其九》《读山海经·其十》两首诗中的果敢之气盖过了感伤之情。有对悲剧英雄壮志未酬的叹惋,更有对他们奇行异志的赞美。而《杂诗·其五》则抒发了早年的“猛志”成空和晚景的老来衰颓,有“前途几许”的惶惑,也有岁月虚度“未知泊处”的茫然。三首诗歌,写出了陶渊明对身名功业的渴望和对岁月虚度的惶恐。

品读《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其一》。

行役之苦,诗人算是领略了,“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现实的惨淡,人生的无常。仕途上的陶渊明犹如“羁鸟、池鱼”一般的拘囚。在这里,他没有“猛志逸四海”的豪气,反而多了官场敷衍与奔波痛苦和厌倦,发出了“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感叹呼号。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而这一误,一迷途,竟然整整三十年,其间饱含着几多的悔意、歉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诗人深感“心为形役”痛苦之后的大悟大彻。

阅读《饮酒·十五》《归园田居.其三》两首诗。

在这两首诗中,诗人没有了年轻时那份急迫和冲动,有的更多是平淡与冲和、放下与超脱。于此,诗人对生命有着别样的体认,宇宙悠悠,又有几人能够活到百年。而岁月的催逼,鬓发早白,若还是汲汲于事功、耿耿于穷达,一生都栖栖遑遑地去追求,那人生是太“可惜”了。

在卸下精神的重负、消除功名之累后,陶渊明真正解放了自己,他超然了,他在东篱采菊,种豆南山,纵然是杂草多多,冷露沾衣,但他也是惬意的。这是志向追求与精神秉性的和解。此刻,他尽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尽可浊酒半壶、清音一曲,便有一种“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满足。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消除了穷与达的陶渊明真正走向了自得自適,洒落而悠然了。

通过以上情境任务的完成,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陶渊明其人其事,清晰了解陶渊明的生命历程和生命境界,在积累诗词阅读经验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也培养了审美素养和审美趣味。

在班级举办一场关于陶渊明生命历程中“文化参与”的专场辩论会,辩题为:以《饮酒·其五》为例,试辨析诗中所体现的是儒者的胸次,还是道家的襟怀。

1.辩论赛认真准备,原则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提取整合、形成观点,组队力争男女混合,并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辩论赛活动。

2.规范流程,最后评出优胜队伍一支,优秀辩手两名(正反双方各一名)、优秀口才奖一名、优秀风度奖一名、优秀应变奖一名。

以“学习陶渊明于当代青年学生价值与意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小论文的写作是学生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各自应有的语言能力;这是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

猜你喜欢

园田山海经陶渊明
《山海经》全形图
《山海经》全形图
劳动最光荣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山海经夫诸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高中课文注释辨析二例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