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策略,凸显语文学科人文价值

2022-03-24陈丽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摘要】語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的人文情愫,提升学生良好的人文特质。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学生人文价值的资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从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及人文素养缺失的现实来看,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仍然是有必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文价值;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111-03

【本文著录格式】陈丽.优化教学策略,凸显语文学科人文价值[J].课外语文,2022,21(03):111-113.

人文素养是个体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对个体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经过长期的沉淀与积累,对国人的精神文明或行为意识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文化素养和滋养良好人文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认知课程基础内容与人文价值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度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在学生学习之初就给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立足课堂主阵地,潜移默化

课堂无疑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大舞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充分利用好课堂,将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最大限度地呈现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鉴赏诗词,提升审美意识

在我国源远的历史长河中,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国人的喜爱。学生要想切实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内涵以及美感,必须以良好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为支撑,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对诗词中的情感美、文字美、意境美进行品析,细心推敲诗词中的词句,方能达到人诗合一的境界,较好地获得情操方面的陶冶与艺术品位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杜甫的《登高》时,描写了包括鸟、风、猿、沙等景物,将秋天的萧瑟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这些景物带给诗人什么样的意境,调动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重现登高之境,教师将学生的思考方向放在杜甫此时的身世,想象杜甫老年生活是何种场面。古诗词源自生活,无论如何变换都离不开生活,生活也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因此,结合想象力和实际的生活场景能够达到理解古诗词意境的目的;其次就是要掌握审美对象的想象特征。只有想象一些事物本来存在的特征才具有审美价值。

古诗词是一种感情丰富的艺术,学生在鉴赏古诗词的同时,也在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古诗词的审美教育是在古诗词鉴赏的审美体验上的情感教育,这是对小学生的审美思维建立的有效途径。古诗词的审美教育也是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情感融合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审美会上升到新的阶段。

(二)读写结合,培塑家国情怀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的目标,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心预设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此,教师要细读文本,深度融入文本,理解吃透教材,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资源,不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他们的使命感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例如,在教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对这一文章进行熟读,体验文字内涵。通过品读体会文章中的字、词、句、段,从而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描写故乡的杨梅,是因为作者眷恋家乡,对家乡一草一木怀有深深的热爱之情。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抒发怀乡之情的。为了抒发自己的怀乡之情,作者在选材上以小见大,借助杨梅这一家乡特产来寄托感情。结构上,作者紧紧围绕“爱”这一主题展开。以一句“我爱故乡的杨梅”统领全文。然后先通过拟人手法描写了杨梅树,凸显了对杨梅的“爱”之情。然后是从两个方面描写了杨梅果。先总述杨梅果的形、色、味都惹人喜爱,抒发喜爱之情。后分述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作者借助生动形象的词汇,如“细腻、红嫩、又酸又甜、津津有味”等,让人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杨梅的深爱之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与写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果只强调写而缺乏读的基础,写必然陷入盲目,缺乏科学的指引;反之,如果只单纯强调读而不重视写,则读也必然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同时不利于巩固读的效果。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让学生读写相结合,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抓住文本主渠道,精雕细刻

小学部编版教材中所遴选的课文,皆是文质优美的美文佳作,其中不乏对学生进行心灵熏陶的精美篇章,细读每一篇文章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提升的宝贵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在本质,精雕细琢,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素养的升华。

(一)观察插图,体会意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因其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宝贵教学资源,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插图,体会文章作者当时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如在教授《鸟的乐园》时,教师让学生看图,把图中的小鸟与汉字相互对应起来,让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记忆,这样就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了起来,既提高了识字效率,又巩固了识字效果。再如,对一些象形字的认识,教师常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观察图到观察象形字,再到简化字,利用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让学生在记忆生字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魅力,其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插图文本,让学生根据图画描述出文章内容,并理解文章含义,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到两幅精心设计的插图。这些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能利用这些形象直观且又透着趣味的插图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有效地提高了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正确理解、体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更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感受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夺目。教师应利用书本插图,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品咂词句,体会内蕴

在探索语文教学时,要采用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读,体会语文教材中言语表达的妙处,感受其特殊的韵味和情调。若要做到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逐步深入地促使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若能抓住某些关键点则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度量文章内核,体会内蕴,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描述此文的创作背景,作者描写了荷塘的美景,但是这却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作者借助这篇文章实际上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和不满之情。由此可见,“荷塘月色”明为写景,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品咂其中内涵,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文章内容,立足于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以“情”推进教学流程,反复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心情,品咂句子和词语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品咂出质朴文字背后的情味儿。

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读来让人赏心悦目,如品香茗,尤其是一些名家名篇,其语言的精练、意蕴的深远可谓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把玩体会。特别是当今的语文教学,应该从“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给学生”转移到“把教师理解教材的方式教给学生”。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学会自主解读课文,在疑惑、探寻、品读、体会、感悟中深层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真正让学生学会解读文本,让学生反复品味文章的内涵,达到进一步理解作者写文章的内涵目的。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他们的人文价值。

三、拓展课外主战线,学会融合

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特质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可谓寓于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成长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课堂之外还有更加宽阔的天地,在那里同樣可以汲取优良的人文精华的滋养,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洗礼。

(一)海量阅读,汲取更多知识

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阅读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效丰富的阅读”,说明海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海量阅读的兴趣,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本中汲取更多的知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时,春节是一种传统文化,它已融入世界各地华人的骨髓,但在我国不同地区,春节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可对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聊聊自己了解的春节习俗。学生会说出如写对联、贴窗花、放鞭炮、送压岁钱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课堂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再鼓励学生大展身手,自己动手写对联、剪窗花,然后展示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活化了课堂,更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学生真切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了心灵的熏陶。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在不断阅读、感悟、升华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海量的课外阅读无疑为学生积累和构筑知识体系架设了桥梁。将学生置于海量阅读的大背景下,不断接受人类精品文化的洗礼,必然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样既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二)综合实践,强化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十大核心概念词之一,课标要求在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职。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教师应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应用意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教材中展示了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以及繁荣景象。如腊八这天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在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文章中提到腊八节制作腊八蒜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回家自主实践,动手制作腊八蒜,把文章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里,这样既可以体验民风民俗,也能让这一传统节日继承下去。教师应该多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要讲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意识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科学发展,长期坚持,这样才能有实效。教师应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同时,还要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同样不可或缺,这也是教育的根基所在。小学生语文教育活动中渗透文化知识,发展学生基本的人文特质也是核心素养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净化小学生心灵、助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人文价值的根本举措。因此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传授新知的同时,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因子,在耳濡目染中滋养学生,在润物无声中熏陶学生,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掌握基本语用技能的所在,更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琼华.主体教学,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J]. 语文课内外,2019(17).

[2]蒋茂琼.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52).

[3]陈楠楠,赵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价值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

[4]王春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的策略及意义探讨[J].语文天地,2015(4).

作者简介:陈丽,女,1984年生,江苏高邮人,教育硕士,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体现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人文价值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