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长点的研究

2022-03-24孙敏敏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增长点审美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建立与完善良好的价值观与综合素养体系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之一。语文学科是学生德育和美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事物的感知能力。本文通过详细阐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联关系,深度剖析了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长点,需要基于审美教学理念改善语文教学的方法和观念,并且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和道德水平。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长点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020-03

【本文著录格式】孙敏敏.审美教育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长点的研究[J].课外语文,2022,21(03):20-22.

不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生活过程中,只要仔细观察,美感无处不在。在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正是形成良好审美观的重要时期。根据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培养全面发展以及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小学阶段是价值观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任何正向价值观的传递都有利于人格塑造。幼儿时期、青少年时期以及成人时期对美丽事物的向往程度都是相似的,都非常喜欢令感官感到愉悦的事物,这是人类的共性,这不仅需要理性逻辑思维,更需要感性的艺术感知思维。每个人对审美的标准不同,随着教育工作的多样性延伸,也需要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此外,审美能力还是在马斯洛需求中相对高级的一种能力需求,其表示人类对人文美的认知更进一层。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教育体系强调培养人类具备自然科学思维和人文社科思维,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良好平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代的教育目标。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获取到的信息与现象逐渐形成独有的审美体系,因此审美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情感意境中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基础。审美教育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学进程中,还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但是审美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同阶段的潜移默化的引领,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审美情操,在课堂教学和课余时间都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中独特的美。小学阶段的审美教育主要通过形象教学、整体教育、构建情境以及语言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相应教学情境中,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做到对文章段落内涵的深层次理解。审美教育形式更注重采用生动直观的具象化视觉表达方式教授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高年级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生活经验,对教学与生活中的各类事物都有独特看法。因此在审美教育层面则需要加深学生对美感的印象,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判断语言描述和图像化事物的美观感受。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联

不同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则需要教师充分理解课本内容中的独特美感,需要有效引导学生才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本仍然采用文章和诗歌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对情境的想象并不是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以部编版四年级课本中《观潮》为例,部分北方学校无法采用现场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形式实现情境审美教育,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朗读创造相应情境。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将事件的画面感凸显出来,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当时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小学教育主要激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审美教育息息相关,利用生活中时常会发现的自然现象,加上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协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基础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协同发展,审美教育能培养与巩固其良好的心理素养体系,协助教师课堂教学,塑造完整人格,提升道德情操。

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学科,语文课堂着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深刻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找到学习兴趣点所在,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课堂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寻找共情,因此对德育和美育的逐级渗透铺垫基础。不论是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还是艺术体育等多方面寻找和创造美感,都需要师生联合培养正向审美能力、训练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使用兴趣教学法,能够发现学生在生活中的乐趣所在,激发其情感共鸣,不用以往的教学经验约束设计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挥教学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良好道德体系的重要时期,因此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理念,还需要教师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将看似无趣的教学内容创新化直观表达对应的情感体系,提高学生的正常审美能力和对生活美感的发掘能力。

三、小学语文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太恰当,因此在课堂中起反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课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汉字的识记以及书写,这种方法不利于渗透审美教育。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滥用信息技术手段,富于形式主义,采用夸张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学方法中的审美意义,也无法从生活中寻找美感。很多课本文章都在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在刻板地讲述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其中富含的审美情趣,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也不足。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无法通过课堂教学建立情感交流通道,存在代沟,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方法,教师不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佳。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审美教育难以开展,对人文美感的渗透也难以实现。

(二)教育观念失之偏颇

因为大部分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立即接受新思想和新技术理论,针对渗透审美教育的教学观念失之偏颇,所以先入为主的教育观念非常普遍。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道德人文情操的重要时期,但是还未建立学生完整人格和正确价值观之前,仍然需要教师重复渗透相关人文美感的理念。部分教师对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不以为然,认为当前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已经足够,因此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教育观念。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非常明显,一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提升,课堂表现也不佳,二是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下降,无法从课堂获取教学成果。教师不能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下降,同时限制了审美能力的提升空间。少数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囿在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联中,不太重视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渗透式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对生活中的美丽事物没有感觉,也不能跟同辈沟通,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巩固心理健康。

(三)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教学内容设计得不合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语文课本中虽然有一些文章段落与生活实际关系并不密切,只能通过拓展创造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这种内容设计方式。很多诗歌都需要理解与背诵,但是存在对诗歌内涵的好奇心和猎奇心,毕竟其存在的年代与现代相距甚远,不属于同一时期的思维模式,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比较艰难。部分教师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先让学生记忆然后再理解,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诗歌中的美感相互联系,只是认为需要记忆,但是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学内容设计得不合理,会削弱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能力,也不能推进审美教育的逐级渗透。语文并不只是一个语言工具,还应该是教会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情操和美感训练的一种手段。

四、基于审美教育理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增长点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

基础教育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生,这就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情感共鸣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审美情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渗透美学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情感沟通桥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才会提升教学效率。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本第四单元为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以及女娲补天都属于传统神话故事,但不属于同一国度,对不同文化的情感认同会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情感感知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鼓励表达自身角色的情感体验,在渗透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学生对相似事物的美感感知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差异,因此教师不能盲目猜测和预判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潜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育概念急需改变,因此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更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审美能力教育不同于德育,需要着重养成对生活学习过程中各個事物的美感感知能力。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随着主客体地位的变换,学生主体性逐渐提升,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逐渐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本中第七单元为例,《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都是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学生在理解诗歌内涵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引领作用,需要充分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情境塑造等多种形式,完成对诗歌内涵的充分理解。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穿越模式,用古人的说话方法引发学生对古代情境的讨论,也可以穿着当时的衣服,让学生产生独特的审美趣味,引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审美环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着很多美学理念,需要教师丰富教学内容,营造美学环境。在互联网的时代潮流中,教师可以获得更多教学灵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出不同的美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不同地域文化带来的独特美学感受。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本中第一单元为例,具有很多传统文化特色的文章都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引领学生实施小组讨论和探究。春节、腊八节、寒食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的复兴让小学教育内容和体系更加具有人文内涵,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美学情境的创设过程,理解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熏陶,学会将相关事物的美学理念延伸到生活中,建立完善审美情操。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审美环境,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是关键质量点之一,需要语文教师充分重视平时课堂中对审美美学的潜移默化的渗透。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获取到的信息与现象逐渐形成独有的审美体系,因此审美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充分调动其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情感意境中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情感共鸣以及良好的道德审美情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渗透美学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情感沟通桥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才会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亚君.小学语文教学美育初探[J].才智,2019(36).

[2]宋晶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9(12).

[3]杨春霞.以芸芸众“美”彰显语文之魅力[J].启迪与智慧(中),2019(12).

[4]王国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9(12).

[5]黄艳霞.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9(12).

[6]孙静蓉.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1).

[7]李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新智慧,2019(31).

[8]邢彦文.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9(30).

[9]王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浅析[J].才智,2019(29).

[10]仇剑菲.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0).

作者简介:孙敏敏,女,1982年生,江苏高淳人,本科,二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增长点审美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中国发力环保产业
信息安全,智能手机的新增长点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供给侧改革——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徐善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