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之问 踏入生活之河何以毫无惧色

2022-03-24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之河儿童发展

本刊编辑部

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具有竞争力?“创新型人才”无疑是答案。创新对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越来越获得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生活中的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关注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儿童创新素养的发展,已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尽管创新教育的益处愈发凸显,但实践并非坦途。长久以来,受到评价体系的钳制,创新教育虽有探索,但在公办校或尚未形成规模发展,或浅尝辄止,难以触及核心。而体制之外,民间迈出了有益的探索脚步,却也受到精英化、科学性和可持续等问题的困扰和挑战,画出了曲折的命运曲线。

落地坎坷,我们为何依旧认为创新教育是重要的?

几千年来,学校形态在中国发生了几番改变。西周时为少数贵族读书设立的“辟雍”,为选拔人才设立的“太学”,清末的新式“学堂”,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借鉴西方标准化教学的“学校”……虽然学校教授的内容不断更迭,但进入后工业時代,教与学的颠覆性改变才开始发生:是制造只会顺从、缺乏主动思考能力的“机器”,还是培养以自我导向进行终身学习、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活生生的人?好教育没有永恒的标准答案,创新教育就像探针般向未知刺探,从历史发展看,生长于一线大地的探索是珍贵的,一个点就可能促进范式的革命。

人类从物种诞生起,依靠着创造推动发展。世界的扁平化和不确定性在疫情后愈发增强,人在世界中寻找定位,创新是引领方向的航标。灌输式教育一定不是未来的方向——因为这种存在师生不平等的教育权力结构,消耗的成本过高,人的发展可能走向异化,甚至穷其一生难以补偿。而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素养入手,受教育者不断认识、大胆追求和完善自身,带动人的意义构建和延展。

我们的教育若想满足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后的需求,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创新教育无疑蕴藏着一股能量。在剧场效应炙烤时分,教育创新的价值在社会文化范畴内或许具有更广泛的影响——改变了一厢情愿式的教学,尊重儿童自然倾向的规律,让儿童成为儿童,使倾向能够发展为令其终身受益的本领。一个儿童背后是一个家庭,千万个家庭汇聚更广大的社会,教育的创新也能影响一地关于教育的风气。

本期聚焦,我们从过往的实践和前沿的思考出发,一起探讨: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创新教育究竟怎样做?面对宏大的教育命题和新生事物,要允许试错,允许小步前进的微创新。我们期待向创新教育的本质回归——帮助每一个人能够独立学习、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就像群岛大学创始人顾远所说那般,通过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在未来“踏进生活之河,毫无惧色”。

猜你喜欢

之河儿童发展
春光里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命运之门
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