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琐谈

2022-03-23伊安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时代大学生

伊安玲

(合肥经济学院文法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1)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它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而新媒体时代成为一种潮流席卷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好、运用好新媒体技术,助力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局限性

(一)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从全国范围的高校看,绝大多数的爱国主义教育都会采取课堂讲授、报告讲座等方式,基本都是偏向或依赖于教师集中授课或理论讲述,主导课堂活动。这种教育形式最大弊端就是,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教育,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难从课堂上获得参与感;而且,集中讲授多为“一对多”式的讲解,也就限制了讲授者不可能为不同受众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

(二)内容单薄,缺乏时代性。当前各大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么是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要么是耳熟能详的英雄伟人。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注重英雄事迹的宣传,对生活中的凡人善举宣扬较少,内容经年未变,缺乏时代内涵,不能引起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的共鸣;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

(一)新技术对教育形式的冲击。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上的数据爆炸式增长,形式更加丰富,吸引人们摒弃传统的书本、报纸、刊物等渠道,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网络信息促使学生形成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阅读的习惯,这些都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传统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构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1]同时,新媒体时代,网络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多方互动,突破单向的教学模式,重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将改变教育者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绝对主导地位,[2]使教育方式和思维路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1]

(二)外来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将我国与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在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一方面,有的国家借助于自身对外文化输出能力的优势,向世界各地输出自己国家的价值观和思想,其中可能会包括不良信息等文化糟粕;另一方面,国内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也会借助新媒体发布诸如赌博、淫秽等违法信息,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而大学生入世未深,缺乏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警惕,缺乏自制力和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他们热衷追捧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文化认同感尚待加强。[3]面对广泛传播的海量信息,大学生接触的多样文化和政治制度也会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从而产生一些消极言论,也使得西方反华势力有机可乘。[4]借助全球化的网络,多元化的价值观席卷全球,网络上充斥着的拜金主义、奢靡主义、享乐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冲击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一)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授课者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实现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被动为主动,实现了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二)推动爱国主义教学形式向科学化转变。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海量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快速推送到每个学生的手机上,以便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学习。同时,借助微课、雨课堂等平台,搜集课堂教学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备课,将爱国主义信息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转移给学生。借助新媒体搜集学生学习数据,分析教学效果,也可以反过来指导并改进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更加科学。

(三)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向多媒体转变。新媒体时代,公开课、云课堂等网络平台相继出现,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同时,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APP以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地传播实时新闻,甚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为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内容推荐,针对细分群体,满足他们个性化的新闻需求,有利于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引导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四、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创建新媒体平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网络建设成为思想文化新阵地,占领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高校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创建一个公共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宣传爱国主义,以供学生能够在课外的碎片化时间内随时接受教育,而不再局限于坐在一尺讲台前的那一两个小时,从空间和时间上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延伸,随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融合新媒体技术,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新媒体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发挥新媒体的长处,融合新媒体的特点,为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的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工具和平台,以真实事迹和平凡生活为素材,通过真情实感来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完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作用。

(三)加强网络监督,健全法律规范。为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干净健康、富有正能量的网络环境,首先,必须从源头上加强监督。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年青人常用的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严格防范不良信息涌入校园,污染校园;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监控体系,强化过滤手段,对网络上的三俗、色情等负面内容要坚决给予严厉的打击,努力为青年学生提供绿色、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作为互联网企业和平台,必须加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担负审核的责任,完善平台审核机制,加大审核力度,防止不良信息通过平台在网络上肆意传播,造成不良影响。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针对那些借助新媒体,传播不良网络信息,为牟取暴利甚至不惜危害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个人,必须予以严厉的法律制裁。通过法律规范个人和组织的网络行为,为社会营造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

(四)提高教师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新媒体的发展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教师,为了积极应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主动学习运用新媒体的知识和技术,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将其融入到平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既能提高教学水平,又能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探索新路径。同时,大学生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身处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必须提高个人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面对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要学会辨析,不要被网络上的虚假诈骗信息所欺骗,警惕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对自身的侵害和腐蚀;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思维,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要以身作则文明上网,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1]

诚然,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可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应该正视挑战,以自信的态度迎接挑战,战胜挑战,同时注意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在政府、社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实现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时代大学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