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报纸标题用词的“舍双取单”现象
——以香港《文汇报》为例
2022-03-23史维国赫子铜
史维国 赫子铜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为了兼顾新闻标题的重要特性“简洁与准确”,标题制作既要用精炼的文字突出新闻要点,又要准确地对新闻内容如实客观地报道,同时还要选择精确的词语,避免用词不当给受众接受信息造成不利影响。《人民日报》作为权威、严肃的官媒报纸在标题词语使用上更加规范标准,由单音节到双音节的变化趋势体现出新闻标题用词有去文言化的特征。反观香港极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主流报纸《文汇报》,因香港“两文三语”(中文、英文、普通话、粤语、英语)的特殊语言环境,在标题用词的选择上表现出与《人民日报》相异的特点,标题中仍较多使用单音节古语词、方言词、以及缩略词来替换与之同义或近义的双音节词,造成“舍双取单”的语言现象。本文选取的语料均来源于香港《文汇报》,为行文方便,例句改为简化字。
一、“舍双取单”现象的类别
(一)“舍今取古”。港式中文有一个十分突出特点就是文言成分的保留,许多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或几乎不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在港式中文中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港式中文保留有部分文言用法,在文言词与文言句式方面都有体现,公文语体、报纸标题语体力求“简洁、庄重、典雅”,文言用法使用得更加明显。
(1)亚太区商业地产投资料破1500亿美元增5%(2022-01-21/B3)
正文内容有“预计2022年亚太区商业地产投资增幅将至少达到5%,并突破1,500亿美元的总规模.....。”“料”与“预计”构成舍今取古的关系。
(2)二手居屋炒风炽热单位涨价逾倍(2021-12-10/A18)
正文内容有“单位平均涨价超过一倍,达101.8%。”“逾”与“超过”构成舍今取古的关系。
(3)【特稿】香港文艺界冀以作品提高港青国家认同感(2021-12-15/A6)
正文内容有“希望能以实际行动,用更多形式的文艺作品进一步提升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冀”与“希望”构成舍今取古的关系。
刁晏斌指出,华语中有些“古词”的“庄典”色彩有一定程度的淡化甚至脱落,今日的华语用户可能已经不知其为“古”。[1]香港新闻报刊媒体中使用“逾、冀、勿”就像现代汉语中使用“超过、希望、不要”一样平常,这些词属于港式中文中的“基本词汇”,使用“古词”不仅不会造成信息传递受损,反而更好地兼顾了标题的简洁与准确。
(二)删减缩略。香港报纸标题在动词的使用上,倾向于提取双音节结构中最能表达核心意义的单音节部分来替代原词语,从而使标题简短有力。
(4)政界:对符港实际民主制度充满信心(2021-12-10/A4)
正文中内容有:对能够发展符合香港实际情況的民主制度充满信心。
(5)黄宝基赴京观摩 为港冬运寻新起点(2022-02-04/A12)
正文中内容有:希望寻找更多途径协助运动员进步,让香港冬季运动踏上新起点。
(6)热浪耗储备 开采乏动力 美难救盟友(2021-09-30/A24)
正文中内容有:换言之...他们仍然只能以年初的较低价出售天然气,因此缺乏增产动力。
尹世超指出,标题虽然求简但不等于苟简,追求简洁的同时又不能产生歧义,令人误解甚至是不解,更不能破坏语言规范。[2](P152)香港报纸标题用词的删减缩略也有基本规则。从动词来看,缩略法仅限于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并列式双音节动词。如上文标题中“符≈合≈符合;寻≈找≈寻找;缺≈乏≈缺乏”,“符、寻、乏”与“符合、寻找、缺乏”为同素同义对应关系,通过“舍双取单”的方式出现在标题中。需要注意的是,同素同义的一组单双音节动词在语体色彩上有明显差异。刘智伟指出,在一些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聚合体中,多数情况下,单音节动词用于某些特定的格式,书面语色彩比同义的双音节动词浓。[3]在新闻报纸标题中,单音节动词的书面语色彩通常浓于与之同素同义的双音节动词,与新闻标题语体风格相契合。
(三)粤语入文。口语化较强的粤方言词在香港书面语中经常出现,粤语入文是香港报纸重要的社会文化特征,也是香港“两文三语”政策下的产物。卢丹怀等指出,粤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面语的应用习惯,有些文章在标准汉语中夹杂着粤方言词,形成中文里一种特殊的混合语。[4]
(7)警工廈冚赌档 两汉爬渠逃捕坠毙(2022-02-04/A15)
正文内容有“警方在对大厦内赌场进行封锁搜查时两名男子爬出天井时坠落身亡。”
(8)涉高空掷镪水淋警 少年孭4罪认两罪(2022-01-08/A6)
正文内容有“一少年因袭警、纵火、破坏公共财产而背负四个罪名。”
(9)黑客网钓攻击 呃公司8000万元(2021-12-16/A9)
正文内容有“有公司被黑客入侵骗取千万美元。”
上例中“冚、孭、呃”都是粤方言特有词,分别对应正文中双音节词“查封、背负、骗取”,粤方言词与其近义的双音节词在标题中构成了取舍关系。
报纸新闻标题中粤方言词的使用数量远低于古语词和缩略词。粤方言词多是反映香港民众生活方面的词语,在风格严肃正式的时事政治新闻中较少出现,多出现在题材轻松的版块,如娱乐、体育、财经等。方言词主要流通在方言区,时事政治版块的新闻语体较为正式,语言使用比较规范,其语域容纳性与自由度较低,口语性较强的粤方言词不符合正式语体的新闻报道。香港报刊编辑在拟定标题时使用粤方言词,一方面替代了同义的双音词语构成“舍双取单”,精简了标题字数;另一方面,粤语是香港地区的强势语言,在娱乐体育这种较为轻松的版块中使用,本土化的粤语词更能够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拉进香港读者与新闻事件之间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共情,增加新闻的真实性与现场感。
二、“舍双取单”现象的动因
(一)“舍双取单”契合标题求简的语用策略。香港报纸新闻标题“舍双取单”现象是在标题求简规律的推动下产生的,是人们自主有意识的选择。我们搜索《文汇报》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内带有关键词“符”的标题,共得70例,在正文中的对应形式多为“符合、相符”,没有发现“符”在正文中单用的例子,这说明“符”并非香港书面语的常用形式,只是为了替换同义同素的双音节词“符合”出现在标题中,在标题用词“舍双取单”的语用策略下暂时获得了“词”的地位。
(二)“舍双取单”符合受众的语言态度与认知习惯。香港报纸标题用词“舍双取单”使标题更为简洁精炼,同时这一选择也反映了报纸面向受众群体的语言态度。龙惠珠的研究显示,港人认为粤语是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具有亲切感。[5]此外,与普通话相比,粤语虽然较为通俗,但胜在传神活泼、一针见血。可以看出,港人对标题中出现粤方言词并不排斥,反而对其传神活泼的语用价值更为在乎,在心理上也十分自然地带有语言亲切感和归属感。
反映新闻事实与把握受众认知习惯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出发点,二者的统一是新闻传递的最佳效果。刘路提出,报刊人员在拟定新闻标题时必须要对报纸的市场定位与受众读者的语言认知习惯和能力有所考量。[6]例如《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面向国内外读者群体,标题用词要通俗易懂,利于广泛传播。《人民日报》去文言化的倾向也是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假设《人民日报》标题使用古语词或方言词构成“舍双取单”来控制标题字数,那么势必会导致部分读者理解困难,信息传递受阻,传播效率大大降低。
试对比下面标题:
(10)新社联献策财案 冀再发电子消费券(2022-01-23/A8)
(11)冀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名单(人民网2020-03-16)
(10)(11)的标题中都使用了“冀”一词,但其词性和意义却完全不同。(10)是香港《文汇报》中的标题,正文大意为,“新界社团联合会献策,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再次发放电子消费卷”,“冀”对应的是双音节词是“希望”。而在内地报纸中,“冀”多用于河北省的简称,(11)标题的含义为“河北省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登记分区分级名单”,如果作者要表达“希望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登记分区分级名单”新闻时,不会选择用单音词“冀”来代替双音节词“希望”出现在标题中。在香港报纸中“冀”的动词义“希望、期望”使用频率与语义凸显度较高,名词义“河北省的简称”使用频率与语义凸显度较低,而内地报纸则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