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2022-03-23莫柠源张俊瑶
莫柠源 张俊瑶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已有9899万农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1]巩固和发展“三农”问题解决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关键在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一方面是让广大农民接受新思想,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开拓新思路,打通新渠道,创建新事物,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新农民队伍;另一方面,是大力支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创业发展,改善乡村人才振兴的结构,使乡村人才队伍得到充实和壮大,让乡村的人才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人才振兴。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2021年2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在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2]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本专科招生967.4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4%。[3]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已经达到了普及教育阶段的标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回归到普通的国家建设者和劳动者的身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和世界性经济发展疲软状体的冲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202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国家人社部印发通知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4]也就是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按照现在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可以推断,未来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接近千万。如果这些大学毕业生都挤进城市里就业,很难实现个人的理想奋斗期待,必然陷入竞争的内卷瓶颈,久而久之一些人就会消耗掉大量的经济和机会成本,消磨了个人的奋斗意志,甚至甘心躺平,接受现实的命运安排,虚度青春年华。然而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去寻找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舞台,到那里去创业发展,就会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大学生到农村去是大有作为的。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5]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适合于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发展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建功立业是乡村人才队伍壮大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乡村本土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发展创业,为那里的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毕业生搭建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大学毕业生中的大部分群体都能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用武之地。
农林类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创业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可以为农村的绿色农业发展大显身手,为农作物种子改良的田间试验,土壤改良,农业病虫害防治,蔬果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等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理工类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创业发展具有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建设发展,乡村兴办的工厂发展壮大,理工类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创业发展有用武之地。文管类大学毕业生可以从事乡村建设的各项管理工作,使乡村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增加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师范教育类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创业发展拥有直接的发挥才能的舞台。他们可以为乡村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乡村基础教育办学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生源流失比较严重。曾经每个村都有一所几百人规模的小学,由于生源不断减少,农村有的地方已不能维持每个村一所小学的建制了。由几个村的小学合并成一所小学,造成许多小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很不方便。如果教师教育类或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乡村振兴基础教育事业就犹如雪中送炭,是解决乡村师资薄弱的良方。
外语类大学毕业生和医疗卫生类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发展创业就更具优势。农村外语基础教育师资相比较其他学科更为薄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更为紧缺,因此外语类和医疗卫生类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创业发展也有广阔天地。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关注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柯林·博尔(Colin Ball)提出三本“教育护照”的教育理念,即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和创业性护照,也就是反映一个人的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通行证明。[6]在北京召开的这次教育国际研讨会可以看做我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1990年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在东北大学创建,[7]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我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30余年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著名大学都相继建立了大学科技园,一般的高校包括新建本科院校也都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等软实力建设也得到不断提升。然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短板,大学生创业技能的需要并不能得到完全满足。许多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地到校外某些培训机构接受创新创业训练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90年代正是我国初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为我国政治和经济社会生活的主题。也是从这个时代开始,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猛,成为推动在校大学生努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动力。许多大学生把出国攻读学位或毕业后在职出国深造当作理想追求,因此大学生在全方位掌握外语上也下足了力气。面对大学生这样的愿望和学习选择趋势,社会上的针对提高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以及通信技术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而且很多,在城市里随处可见。
现在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拓宽了领域,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顺势而起,移动通信技术已发展到第五代(5G),其他领域的高端技术也是如此,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都向往得到新技术和高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实现这样的愿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校外培训机构获得的,高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形成优势互补态势。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路径
(一)主要问题。
1.报效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现在我国世界知名大学的大学生把到国外攻读学位作为读书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这本来是没有错的,但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后却不回国效力,甘愿在异国他乡委曲求全。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可能没有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向往,但也缺少扎根乡村创业发展的愿望。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根本的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
2.创新创业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不到位。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尽管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计划中,但部分高校教师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学习流于形式,实训走过场,接受了务虚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学到过硬的创新创业实际操作本领。当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不到位不只是这一个原因,也有师资队伍建设不配套,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其他因素。
3.创业法律法规教育欠缺。在校大学生经济管理类之外大学生缺乏创业法律法规方面教育,如果说有经受创业法律法规教育的经历,那只是通过相关内容的影视剧或同学之间茶余饭后对某些案件的闲谈中的耳濡目染中获得的,这样的创业法律法规教育是感性的,概念化的,是远远不够的,在创业的商海搏击中是不能完全规避风险的。
(二)基本路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大学生懂得只有党和国家才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祖国强大我们才能幸福安康。要让大学生知道家乡美好祖国就会更加美丽。让有志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乡村本土大学毕业生欣然走向乡村去,回到家乡去。共产党员大学生要起带头作用到乡村创业做示范表现。政府和高校要为从内心深处打算在乡村振兴战略出力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要在“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中向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倾斜,要避免培养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强化创业实际操作能力训练。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考核,把考核结果纳入到大学生学业指标体系中,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真正重视起来。学校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强度,加大创新创业实际操作作业量,在寒、暑假让大学生到乡村进行社会实践,每次社会实践要完成有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邀请农民企业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进行接地气的乡村创新创业教育。
3.要加强创业法律法规教育。大学毕业生走进社会要做到能维权,不侵权,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又不能触犯法律,要经过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训练。高校要开展对学生的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商标法、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会计法、金融法、赔偿法、诉讼法以及刑法等培训。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少走弯路、避免麻烦、保护自己是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