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3-23潘姝颖张毅董观就许鸿斌
文/潘姝颖 张毅 董观就 许鸿斌
0 引言
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为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提质增效,本文对2021年纳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的广州企业(以下简称“入库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对标国内重点城市的相关政策举措,研究提出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策供决策参考。
1 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1 数量优势凸显
2018-2021年,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分别为8379家、9283家、12410家和12511家,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稳居全国前列。2021年,入库企业数为12511家,占广东省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总数的36.12%,在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高新技术领域,先后涌现出小马智行、黑格智造、亿航智能、万孚健康、华银医学等全国知名科技创新企业。
1.2 自主研发实力强劲
2021年,入库企业研发投入为300.40亿元,整体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11.77%;90.3%的入库企业拥有知识产权, I类、II类知识产权分别为19057项、164843项;176家入库企业拥有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99家入库企业近五年主导制定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充分彰显企业创新活力。
1.3 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开始回稳
2021年,入库科企业的资产总额达2646.65亿元,销售收入为2552.71亿元,其中营收达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16家,实现盈利的企业占比达65.06%;利润总额为90.00亿元,贡献税收103.32亿元。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2019年、2020年入库企业利润总额有所回落,但2021年实现由降转升,体现出生产经营活力稳步恢复。
1.4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队成效明显
2021年,入库企业中6610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比重为57.8%。2020年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5181家入库企业中,已有2385家于2021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2019年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入库企业中,在入库之后完成认定的比例分别为37.5%、46.1%,展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有效后备力量。
2 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核心技术产出能力不强
2021年,入库企业分布在前三的行业是信息技术服务业(4352家)、制造业(3508家)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355家),拥有I类知识产权数量分别为4938项、3508项、5989项,占全市I类知识产总量超七成,II类知识产权数量分别为69099项、50410项、35867项,占全市II类知识产总量超八成。2021年,入库企业中拥有I类知识产权的仅为4494家,占比为35.92%;拥有II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11303家,占比为90.34%。入库企业拥有的反映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的I类知识产权比例较低,约90%的知识产权为外观设计、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等技术创新含量相对较低的II类知识产权。
2.2 参评入库动力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企业参评与否取决于企业负责人对政府政策宣传的信任度、自觉性、综合素质和远见。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的实际使用场景不多,并未带来直接的实际利益,短中期未能直接体现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引导,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压力大、人员不足等情况,对短期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参评行为缺乏动力。
2.3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存在因体量小、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等客观因素造成无暇收集政策信息、无暇处理冗杂的政策兑现程序手续等种种切实问题,未能及时有效获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其中重要原因是缺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能培训、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优质服务的中介机构和服务平台。而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虽有科技中介服务需求,但对科技中介机构服务的了解与认知程度不深,亟需进一步调度专业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引导其面向科技型中小科技企业开展服务。
3 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相关政策举措
3.1 北京聚焦研发补助,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2019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中关村科技型小微企业(成立时间在5年内,从业人员100人以下,上年度研发费用为20万元(含)以上,营业收入1000万元(含)以下)分三档支持,实行最高20万元的研发费用补助。2020年,北京累计为482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3.6亿元资金补贴,平均每家企业获研发费用补助约7.5万元。“十三五”期间,北京共计92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享受研发费用补助。
3.2 上海强化立项支持,市、区配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202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经过重大修订的新版《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与“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把企业申报条件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相关联,侧重于支持初创和小微科技企业,进行10万元/项和不超过20万元/项的支持,同时要求各区予以不低于10万元的配套资助。2021年,在参赛的9879家企业中,1536家获技术创新资金,其中1327家获得10万元资助、209家获得16万元资助,各区皆按1:1进行配套资助,市级累计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1.66亿元,市、区共同落实资金超3亿元。
3.3 深圳着眼贴息资助,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
2020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深圳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保项目管理办法》,将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中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纳入贷款贴息贴保项目库,对企业贷款利息、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费用和担保费用根据实际金额的50%进行资助,首次获得贷款的申请企业按照70%予以资助,并设定不同的贴息贴保资助额度: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费用资助不超过50万元,担保费用资助不超过30万元,年度获得贴息贴保资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2021年,深圳共有5126家企业纳入贷款贴息贴保项目库,其全年产生的贷款将享受贴息贴保资助。
4 推动广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支持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企业创新能力上台阶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以拥有核心技术为筛选方式,进一步实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原创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的支持。对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整个过程,实行分段续接资助,确保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获得稳定支持资助。试点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项目,促进企业竞争性申请研发项目,提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技术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生态。
4.2 加大参评入库力度,做好企业发展情况监测调度
一年一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是监测区域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最佳途径,要加大发动企业参评力度,充分发挥评价工作的作用。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科技型企业集聚区,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和羊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与评价相关联,同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纳入孵化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
4.3 优化政策辅导服务、简化政策兑现程序,促进惠企政策应享尽享
2022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提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要加强政策宣贯,创新优化服务,高效精准辅导,简化兑现程序,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信贷风险损失补偿等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简化优化企业普惠性优惠政策兑现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大幅减少企业申领补助填报信息,有条件的彻底免去企业申报环节,实行“免申即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