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广东省科技创新的思考
——基于广东近十年“双创”赛事经验
2022-11-28陈佳琪陈邦平
文/陈佳琪 陈邦平
0 引言
2012年,科技部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等国家部委启动了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国赛”),至2021年国赛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成为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覆盖面最广、号召力最强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品牌活动。
2021年,广东区域综合创新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这与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密不可分。广东依托国赛的两大地方赛区(广东赛区、深圳赛区)和一个专业赛事(港澳台赛),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赛事体系(以下简称“广东大赛”),在粤港澳大湾区掀起了“双创”热潮,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深化区域科技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广东大赛紧扣“双创”发展内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双创”重大战略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引擎。在此背景下,广东深入贯彻国家部署,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全面推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的多方面发展,将举办广东大赛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在广东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举措。
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关心指导和广东省科技厅的统筹协调以及省内各地市科技主管部门、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经过十年发展,广东大赛已经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两个赛区(广东赛区、深圳赛区)和一个独立赛事(港澳台赛)的三位一体办赛格局,成为推动“双创”国家战略在广东落地实施和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广东汇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更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和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
2 广东大赛的发展历程
回顾广东大赛十年发展脉络,历经“1.0氛围营造阶段”(2012-2014年)、“2.0服务赋能阶段”(2015-2017年)和“3.0品牌辐射阶段”(2018-2021年)三个发展阶段,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广东大赛的三个发展阶段
2.1 “1.0氛围营造阶段”(2012—2014年)
“1.0氛围营造阶段”是广东大赛办赛摸索和经验积累的起步阶段,抢抓“双创”国家战略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引入创新创业赛事迅速在全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生态环境。
广东大赛率先响应国家“双创”号召, 在国赛组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设立赛区,依托广东大赛平台先行探索并较好完成对创新创业赛事组织模式和实施方式的系统探索。
广东大赛组委会联动省内各地市科技部门,依据办赛规模,结合各地区特色和重点产业,对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宣传动员,激发当地企业对“双创”赛事的认知与热情。通过重点指导广州、佛山等分赛区的赛事组织实施,打造样板赛区,从而在赛事的策划组织、宣传动员、过程管理等方面积累一定经验,摸索出一套流程化工作方法,为广东大赛向“2.0服务赋能阶段”演进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2.2 “2.0服务赋能阶段”(2015—2017年)
“2.0服务赋能阶段”是广东大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关键阶段,旨在发挥大赛平台集聚整合创新资源的突出优势,为参赛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普惠、有效的创新创业服务,切实强化为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赋能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广东大赛“双创”服务效能。
广东大赛广泛集聚整合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创业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孵化园区、成果转化机构、科技服务中介、新闻媒体机构等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多方资源协同为参赛科技型企业服务,包括诸如投资融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市场拓展、政策对接、战略咨询在内的多方位、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服务。
在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广东还尤其重视大赛核心工作团队建设,依托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1个省中心+34个地市分中心”组织网络,在全省范围搭建起省市联动的广东大赛核心工作团队,专门为各分赛区参赛企业对接服务提供帮助。同时,不断提升广东大赛工作团队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通过大赛组织工作体系的逐步完善,加快实现“双创”赛事服务下沉,为广东大赛向“3.0品牌辐射阶段”演进积蓄磅礴的“双创”服务能量。
2.3 “3.0品牌辐射阶段”(2018—2021年)
“3.0品牌辐射阶段”是广东大赛强化和扩大平台优势,加快实现将大赛经验和服务的硬实力有效转化为大赛品牌辐射和引领软实力的规模化复制阶段。
在3.0阶段,广东大赛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围绕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打造广东“双创”品牌活动,更好发挥品牌辐射引领效应带动区域科技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对赛事的策划、组织、实施、服务、宣传等关键环节进行优化重塑,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和机制构筑提升广东大赛品牌辐射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依托品牌效应,广东大赛吸引了更多高端创新资源要素频繁密集向大赛平台集聚,省内外知名创投、金融、产业、科研、媒体等机构都积极与广东大赛平台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希望依托广东大赛平台在新时代抢抓科技创新发展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此外,地方政府依托广东大赛平台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发展的意识和需求更加迫切,举办地方赛、专业赛和承办省决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并积极依托广东大赛专业评审平台探索“以投代评”的财政科技投入市场机制,这是广东大赛依靠品牌影响力引领带动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成功案例。
3 广东大赛取得的突出成效
广东大赛在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育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高端人才集聚培育、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3.1 为孵化顶尖科技企业搭建重要平台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孵化和培育顶尖科技企业是举办广东大赛的重要使命,也是办赛的首要目标。十年来,赛事平台充分发挥“以赛代评”和“以投代评”等市场化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枢纽平台作用,极大推动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合力,持续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效对接包括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创业资源。
同时,充分调动了科技企业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参赛企业创新发展并迅速成长为能够在细分领域堪当大任的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截至2021年,广东大赛获奖企业中,企业经营状态为在业或存续的共计1758家,获奖企业存活率高达98%以上,累计培育了10多家上市企业、100多家新三板企业、2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7000多家国家高企入库培育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领域更是集中涌现出以云洲智能、迈雷特数控、德华芯片、暗物智能、奇点医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企业,成为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引擎,为助推关键技术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打赢脱贫攻坚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3.2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重要纽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高端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是广东大赛重要的办赛目标。十年来,广东大赛充分发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纽带作用促进参赛科技项目加快转化应用,推动政、产、学、研、金、用等重要创新资源实现有效整合与集约配置,为参赛项目路演展示和落地转化提供最大便利,有效避免了因信息时空错位和资源平台约束而导致的科技成果转化障碍,成功构筑起协同推进优秀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机制性和结构化合力。截至2021年年底,广东赛区获奖企业作为卖方累计登记技术合同2162份,输出技术合同登记金额约53.72亿元。获奖企业作为技术卖方的巨大交易规模既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某种意义上也间接反映广东大赛在促进参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东大赛也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年来参赛企业数量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2021年共有超过8000家企业报名参赛,位居全国第二,是2012年的20多倍。十年来参赛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0%,屡创新高的参赛企业基数也为广东大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促成更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了广东大赛支撑高端科技成果加快向先进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纽带作用。
3.3 为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提供重要抓手
科技发展需要金融支撑,引导优质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优先配置、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广东大赛的又一重要办赛目标。十年期间,广东大赛积极发挥赛事平台的凝聚力优势,充分依托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组织网络有利条件,有效整合包括大型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等8家)、创投风投机构(粤科金融、深创投、广州基金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深交所、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服务机构等多方优势力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政策对接、科技信贷、投资融资、项目路演、上市辅导、技术交易、专利评估等在内的科技金融专业服务。
其次,广东大赛还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搭建科技金融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平台,现已形成全链条、全过程、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了优质金融资源优先向大赛优质企业敏捷配置,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截至2021年,1794家参赛企业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累计获得省级财政补贴2.7亿元、国家级财政补贴近1亿元;帮助 300余家参赛企业获得各类融资近100亿元;获得投资机构1亿元以上的企业近30家。依托赛事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广东模式日趋成熟,引金融“活水”促科技创新的广东实践成效显著,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3.4 助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集聚和培育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是举办广东大赛的重要任务。广东大赛持续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良好生态环境,积极发挥大赛平台高端创新资源虹吸效应,迅速吸引一大批海归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业团队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集聚;同时,发挥大赛平台资源枢纽优势,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进行全面赋能,从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累计向广东全社会提供超过25万个就业岗位,为广东扎实推进“六稳”“六保”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赋能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现已成为广东大赛的一张特色名片。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大赛在广东赛区培育的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中,企业核心团队成员共计986人,其中博士102人、硕士396人、本科471人,企业核心团队博硕士占比达50.5%、本科学历覆盖率超过九成;企业R&D人员共计2661人,其中博士76人、硕士284人、本科1997人,企业R&D人员中具研究生学历的占13.5%,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达89%。上述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的研发人力投入强度平均值分别达到33%和39%,相当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对该指标最低要求的3~4倍。高强度的研发人力投入在构筑广东创新发展人才优势的同时,也为广东实现区域创新能力领跑全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4 结语
本文全面梳理并回顾了广东大赛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对广东大赛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有助于系统梳理广东“双创”工作成果并凝练先进经验,也有助于推动广东在新发展阶段持续完善 “双创”顶层设计及对分赛区有关赛事工作,从而促进区域性“双创”赛事组织机制进一步丰富。